借力学材 让学习历程看得见

2022-09-15 03:26贾雪娟江苏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
小学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材学习材料圆片

◇贾雪娟(江苏: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

数学学习的效果与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材料不单是现成的教材,更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通过研读理解教材,剖析数学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对数学知识进行整合的适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材料。它是实现数学学科本质与学习方式深度融合的载体。深度学习的课堂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历程,我们可以借力学材,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也让学习过程看得见。

一、呈现个性学习,让思维路径看得见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应该属于学生自己。但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正如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天下也没有完全雷同的学生。怎样因材施教呈现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呢?

案例1: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情境引入时,我拍摄了班级学生的座位图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有的1 个1 个数,有的2 个2 个数,有的5个5个数,有的10个10个数,还有的多种方法一起数。最初的设计是呈现杂乱排列的23 根小棒,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但学生不感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改为呈现杂乱摆放的23颗糖果,但学生基本上是一颗一颗数,因为糖果的摆放没有规律,一颗一颗数,学生觉得更简单。怎样让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特别是10 个10个数的方便性呢?我就想到了教室的座位,一大组正好有10 个人,而且座位的摆放规则,学生应该能想到很多种数法。果不其然,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个个开动脑筋,反馈时呈现出不同的数数方法。通过对比,学生也体会到10 个10 个数的便捷。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含义,为学习数的组成做好铺垫。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素材是宝贵的学习材料,经过合理的设计,学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学材呈现个性化的想法,也让自己的思维路径看得见。所以教师既要善于发掘儿童身边的“学材”,又要基于时代的特质,开发学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数学教学服务。

二、多元表征,让概念形成过程看得见

数学学习领域,绝大多数的学习对象都可以用实物情境、教具模型、图形、图表、言语、书写符号这五种类型来表征。数学多元表征,可以多层次抽象数学概念,多视角归纳数学概念,多维度建构数学概念,让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看得见。

如何使用学材,让多元表征更有效呢?

(一)目标驱动,引领教材向学材转化

对于《认识100 以内的数》一课,各个版本的教材都运用了哪些学材?这些学材是如何作用于学生的?我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这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了横向梳理,发现它们的相同点是:三个版本的教材都选取了小棒,因为小棒更能凸显数的层次性,更容易帮助学生借助操作看到“十进”,即“10 个一是1 个十”“10 个十是1 个百”。它们的不同点是:苏教版主要提供了计数器,计数器是学习和理解“位值”的很好学材,方便学生动手操作,尤其在学习多位数时,这个优势更为显著;北师大版提供了第纳斯木块,木块也凸显“十进”,虽然其结构与木棒相同,但是,第纳斯木块更能凸显数的结构,容易让学生头脑里形成一维、二维到三维的表象,也为后续大数的学习做好铺垫;人教版提供了下图这样的素材。

图片中的物品按每1 列有10 个或者每1 行有10个摆放,这样方便学生数数和理解数的组成。

还有10×10 的格子纸,如表示32(即3 行加2个),格子纸为学习百数表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小数的一种重要工具。

生活中如果遇到数豆子、数珠子的问题,人们是怎样解决的呢?有一种数数的工具“数珠器”,如下图。它可以快速数出大量的珠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但是,这些学材各自也有一些不足:小棒是10根打成一捆,不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出是10 个一;第纳斯木块更能凸显“形的直观”与“数”之间的关系,但学生动手操作麻烦;计数器半直观半抽象;格子纸涂色较慢;数珠器成本较高。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融合多样的学材,使表征多元化,但要避免华而不实,要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优化学材,让数的概念逐步形成

学材具有多样性,也各有利弊,如何使用学材发挥它的优势,减少它的弊端呢?在传统学材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学材?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案例2:在《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中,最初给学生提供的学材有小棒、木块,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23。有的学生摆木块,2竖条加3个,有的学生摆小棒,2 捆加3 根。再通过比较不同点与相同点,发现它们都表示2 个十,3 个一,这也是23 这个数的含义。学生借助小棒、木块,直观体会了数的含义,能不能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丰盈学生的经验,让思维过程拾级而上呢?

我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小棒,我们还能借助其他学材去探索100 以内甚至更大的数吗?引出可以用圆片来代替小棒,1 个红圆片表示1 个一,10根小棒可以捆一捆,可是圆片不方便捆起来,又该怎么办呢?可以用1 个绿圆片表示1 个十,10 个绿圆片就是100,可以用1个蓝圆片表示1个百。2个绿圆片和3 个红圆片合起来就表示23。学生会发现这样的摆放和计数器很像,有助于学生理解计数器的原理,也为下节课深入研究计数器的学习做了铺垫。

课后我也进行了反思,用颜色区分“数值”比较抽象,为了更直观,可以用1个小圆片表示1个一,1个稍大点的圆片表示1个十,1个更大的圆片表示1个百。再摆出23,摆出的圆片有的大有的小,说明表示的数值不同。为了更简单地表示不同的数值,可以用颜色和大小都一样的圆片,但要标清楚每个圆片的数值,也就是数位,即计数器的原理。

了解学情后,你会发现学生是有能力更深入学习的,所以我们提供的学材要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富有张力,从已有的经验生长出新的经验,推动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不断进阶,让数的概念逐步形成。我们发现优化学习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凸显数形结合,让概念内涵看得见

概括而言,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数和形。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结合既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可以达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完美统一。

在认识数的教学中,我们让数的概念与小棒图、木块图、计数器图等图形有机结合,让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摆一摆,还可以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提供画图的学习材料,让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进一步过渡。

在数学课上,我经常会让学生画一画数的组成、概念的含义、题中的信息、解题思路等。经过平时的画图练习,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觉得学数学没有那么难,而且很有意思。画图是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画图的机会,可以让概念内涵看得见。

四、注重脉络建构,让知识体系看得见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新知识点都是已有知识点的拓展和延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秉持这样的一种“关系”数学观,有助于“整体”教学,让学习方法得以同化和顺应,让知识体系看得见。

学生认识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认识10以内的数到认识20以内的数到认识100以内的数到认识万以内的数再到认识多位数。认识数的方法也由具体向抽象过渡,最初是数生活中的实物,到数圆片、小棒,到计数器,再到算盘。数的方法也由1个1个数,提升到10个10个数、100 个100 个数、1000 个1000 个数……但是学习的方法是相通的,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学生可以利用学材建立一个“十进制”数学模型,10 个几是1 个几,让学习资源结构化呈现。

小学阶段的数学建模不同于其他阶段,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新的模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建模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相关问题,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形成模型。在形成模型的基础上再次应用模型,加深对模型的理解。学生从认识20 以内的数到认识亿以内的数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建模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材就是拐杖,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材的作用。

案例3:除了利用学材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让数结构化呈现,数轴也是能够让数结构化呈现的一种学材。在《认识11~20》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到11~20 各数的位置。有的学生先找到11,然后一个一个地往后找;有的学生先找到20,再找15,在找数的位置过程中,对0~20 各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认识更大一些的数时,可以继续延长数轴,在数轴上找到它们对应的位置。利用数轴可以将数有序地表示在一条有方向的线上。这对于整个数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堂中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设计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学材凸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借助学材,可以设计多元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起来”。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等途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动态、直观、清晰、深刻地展现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真正“看得见”。

猜你喜欢
学材学习材料圆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材料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初中数学对学材进行再建构的策略分析
用圆片摆数
“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分析
基于“三学”理论下“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拼成一个圆片
小灵通取圆片
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开发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