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022-09-15 05:13常子晨
新闻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常子晨

一、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招生人数不断上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近年来,播音与主持专业成为高职院校当中的热门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高职院校“大扩招”的背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值得关注,近几年“艺考”本科分数线不断上涨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高职院校。

招生人数不断上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拿笔者供职的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2021 级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学生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艺考”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但是文化课成绩稍有欠缺;二是对专业完全不了解,只是凭借着兴趣爱好甚至是他人推荐而选择。这两类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尤其是基础课程时会造成“学的不会,会的不学”,进而使有基础的学生无法进一步提高,没有基础的学生一直处于垫底状态,甚至怀疑自身、自暴自弃。

(二)专业标准刻板守旧,“趋同”思想刻骨铭心

播音与主持专业是否属于艺术类专业,这个问题在学界和业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笔者看来,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一门培养技术的艺术专业。艺术不是科学,没有标准答案,不能将某一种形式作为定式固定下来,因为艺术的评判标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在播音与主持专业当中更是如此。在部分院校中,播音与主持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我创新意识和独立性,专业学习存在严重的模式化套路化现象。例如:在做稿件写作播报练习时,学生按照所谓的“标准”进行“趋同化”表达,长此以往,使得专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着大量的同质化情况,造成毕业后的播音主持学子缺乏竞争力。

(三)教学模式单一固定,教学内容陈言老套

教学模式单一。在播音主持课堂上,有一个顺口溜是这么说的:“你来读,他来读,我们大家一起读;你先说,他后说,反正你们都要说。”这是大部分院校播音主持课堂的深刻写照,这种“撒胡椒面”式的教学,学生特长不能充分展现,也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材内容陈旧。目前,大部分院校使用的播音主持专业十二五规划教程教材是2015 年出版的,有的院校使用的教材甚至是2003年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教材内容与现实不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首先,陈旧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高职院校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会有些本末倒置,高职院校侧重的是技能教学,而普通高校侧重的是理论学习,这种差别在教材内容上也会有所体现。

二、调适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一)变革培养目标,改进培养方案

简单来说,人才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而对于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这段表述值得深入研讨。首先,不可以片面地将多样化理解为“以播为主,一专多能”,而是要求拥有宽泛的知识储备量,包含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人文素养、科学知识等等,不只是播音主持专业上下游行业的能力;其次,技术技能是核心,构建以技能培养为先导的过程化教学体系,应该区别于普通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培养方式,通过任务导向、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让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的素质得到提高。最后,由于学历问题等现实情况,技能培养不该再定位于播音员主持人这一种门类,而是要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与区域发展相结合,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在相关行业能够大有作为的技能人才,而这种人才,才是前文所表述的“多样化人才”。

(二)整合专业课程,构建“树状”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它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而课程体系的构建,核心就是专业课程的设置。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按照“巩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能力”的原则,把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新闻传播类课程”、“专业方向课+专业延伸课+专业实践课”三级课程,如图1所示。

图1

三级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质,同时兼顾对新闻传播素养与专业延伸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方向课里,可根据学生兴趣与教师推荐,对学生进行再划分,直接让学校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另外,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发展与现实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专业主修与专业辅修相辅相成,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与提高。

(三)拓宽转型思路,“隔行也要取利”

俗话说:“隔行不取利”,意思是指不懂这一行的人去做这一行的事往往获取不到利益,但是,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隔行取利早已不是新鲜事。就拿主持人行业举例,越来越多的“他行专家”走进了主持人的队伍当中,比如,跨界转型为2022年央视春晚主持人的演员佟丽娅、主持了多档节目的相声演员郭德纲、登上各大综艺节目舞台的歌手大张伟,还有各种专家学者、职业经理人等进入主持人的队伍,并且在部分节目中,这些跨界转型的主持人还备受好评,相较于传统主持人来说更容易受到受众的青睐。

以此来看,播音主持专业需不需要转型升级?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对于以培养实用技能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来说更应如此。这里说的转型并不是简单地把内容搬至新媒体平台即可,而是拓宽思路,创新求变,寻求发展新方向。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创立者张颂教授在谈到播音教育时就指出,“生产是今天”,“科技是明天”,“教育是后天”。高校的教育培训理念应该走在行业之前,而不是行业在干什么,高校才去教什么,否则经过了几年的培养之后,行业有变化,教学走老路,所学无所用,毕业即失业。

播音与主持专业如何转型升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依笔者来看,首先,要发掘专业的核心价值,用核心价值去匹配职业道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核心价值在于良好的形象气质与优秀的口语表达,从这两点出发,不难发现播音与主持专业适配不少行业职位。例如,接受过播音与主持专业培训的学生在销售岗位上会拥有巨大优势,此外还包括:导游解说、培训讲师、配音表演、品牌公关等。

三、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革新

(一)进行专项分班考试

正如前文所说,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更加凸显出开学分班考试的重要性。当然,这里所说的分班并不是指把学生简单地分成“好班”和“差班”,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从行业选人用人的标准出发,进行分班考试。分班考试的题目不应与艺考考题类似,可以将方向性课程内容融入其中,重点考察学生的初始能力。例如,把指定稿件内容换成解说词或台词,为将来第二次方向性分班打好基础。分班考试后,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制定不同进度、不同侧重点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跟得上、学得会、兴趣高。

(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简单来说是由“播”到“说”的转变,而这里提到的“说”,其实就是语言表达。但现如今不少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效果未达到此项目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说,学生在经过几年的专业培养后,普通话水平、文字感受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节目主持流程都有清楚认知,但是,学生脱离稿件后往往就不知所云,甚至无话可说。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只依靠《即兴口语表达》这一门课程,应该将表达能力训练与各项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起来,根据课程进度,训练学生从“敢说”到“能说”“会说”,打破“稿件发给大家,你读我读大家读”的现状。为此,首先要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敢于登上舞台,敢于在舞台上说话,逐步适应舞台。可以结合第一学期普通话语音课程,让学生登台练习;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在学生敢于登台并适应舞台后,注重加强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的训练,结合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打造以表达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可以根据某一主题进行即兴表达,或是进行演讲练习。例如,打造“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我准备,每次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自主演讲。最后在即兴口语表达和节目主持课程中,真正做到“无稿播音”,实现由播到说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离不开文化素养的积淀,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则更需要在丰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良好的形象气质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而良好的形象气质,不单指播音主持人的外在形象,更多的则是指主持人的自身文化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重视专业延伸课程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核心课程之外,延伸课程同样也很关键。播音与主持专业常见的专业延伸课程包括:表演基础、化妆、影视后期制作等等,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开设了此类课程,但基本上形同虚设、有名无实。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播音主持是一个包含度很高的专业,这些专业延伸课程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表演基础解决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第一步“敢说”的问题,化妆形体对每一位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都必不可少。从职业的角度来说,这些延伸课程甚至是某些职业方向的核心,例如,网络主播需要有后期制作的能力,礼仪解说需要拥有良好的形体等等。专业延伸课程的开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渠道,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四)丰富特色化教学方向

高职教育需要做到与职业接轨、与单位相通,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想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就要在特色化教学上下功夫。比如在最后一个学期邀请用人单位入校,实行“学校+单位”双导师制,由学校老师负责基础能力的培养与管理,用人单位老师负责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实践。特色化教学方向要以立足本土、服务当地为目标,培养出具有一定播音与主持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向:

1.场馆讲解

以安徽省为例,截至2020年8月,共有各类文化馆123 个、各类博物馆232 个、美术馆34个,这些场馆需要大量的讲解员。讲解员的讲解工作与播音主持专业的节目主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对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之前,江西省在省内多个高校打造的“金牌讲解班”就收获颇丰,中国青年报还专门对金牌讲解班学生的高就业率进行了报道。

2.婚庆司仪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统计,2021 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虽然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婚庆司仪产业的发展态势依然乐观。资料显示,全国共有近91万家婚庆相关企业。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婚礼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模式化、单一性要求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我国婚庆产业从放量发展向精耕细作阶段过渡,行业发展前景依旧看好。而播音与主持专业中的现场主持与婚庆司仪主持类型相似,匹配程度较高,是发展特色方向的优良选择。

3.少儿培训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以及二孩、三孩生育政策不断推出,加之这个时代的父母更关注孩子的综合素养,舍得为孩子在素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2019-2025年中国少儿口才培训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进行过相关市场规模分析:到2024年,口才培训市场规模将达878.8 亿元。未来几年,少儿口才类表演类培训将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借助新的信息技术,获得巨大发展。另外,从每年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处了解到,有不少毕业生都选择了少儿培训老师这个岗位,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可以将少儿语言培训纳入教学内容,让毕业生就业领域更加宽广。

4.网络主播

“2016 直播元年”以来,网络直播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直播服务的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据CNNIC 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38亿,同比增长7539 万,占网民整体的63.1%。2021年5月11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公告称拟新增10个新职业,将网络直播正式纳入“互联网营销师”系类,其中工种就包含了“直播销售员”。不过在如此庞大的从业人员中,真正拥有职业技能,得到专业培训的人员极少,多数都为半路出家,所以在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中开设网络直播类别是适应时代的必然选择。

结语

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发展至今,转型融合改变的呼声愈来愈高,不过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宁愿等待,不愿尝试”,真正实现转型发展的寥寥无几。如今,“AI”主播已经从概念登上了荧屏,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代替了“肉嗓人声”,播音与主持专业又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只有转变培养思路,更新教材教法,注重校企联合,拓宽就业渠道,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发展。而在普职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这种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或许将来会在职业教育中大放异彩,专业本身转变为口语传播的必修通识课程,训练每一位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为培养有知识、懂技术、善表达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 葛东旭.构建以技能培养为先导的高职高专过程化教学体系[J].电子世界,2013(24).

[2] 高娟敏.“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背景下高师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反思[J].艺术教育,2015(07).

[3] 钟妍.从“播音主持”到“口语传播”:台湾口语传播教育经验的反思[J].新闻知识,2014(11).

[4] 杨浩琛.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之我见[J].今传媒,2019(09).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