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旭 李 娟 李雪莲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和任务来开展关于某个区域的教学活动。[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的应用。[2]问题式教学是一种利用问题整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以核心问题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掌握新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一般思维和能力。
研究发现,学者往往专注于开发课外资源进行初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教材的结合较弱,虽然情境设计新颖、紧跟时事,但与教科书的衔接比较生硬,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考虑得还不够。这种完全陌生的情境容易反客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中东”教学内容为例,与教科书结合设置“中东地区为何频频发生战乱”的问题情境,并以其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探究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学生在学习中东地区之前,已经学习了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中东地区是一个热点地区,学生时常能从新闻上了解到中东地区的相关信息。但初一学生年龄相对较小,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健全,片面性和表面性依旧存在,对地理问题的理解还是会习惯性地只关注表面的、直接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以识记为主。因此,本研究尝试借助问题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可评价性、可操作性原则,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1.观察地图,知道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列出中东地区主要国家及首都。
2.探究石油资源和水资源对中东地区的影响,知道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意义。
3.能够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宗教背景等多方面分析中东地区发生战乱的原因和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根据问题分析结果提出解决对策,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
教师搭建支架并提供图片材料,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明线与暗线相结合,学习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淡水资源和宗教背景四方面的主要特征及其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评价和试题检测教学成果。基于问题式教学的“中东”教学设计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中东”教学设计路径图
教师播放《巴以冲突第七天:双方激烈交火轰炸,火箭弹照亮夜空加沙彻夜难眠》视频,并提供新闻材料:“从2021年5月10日起,以色列同加沙武装组织爆发激烈冲突。加沙武装组织向以方发射了3000多枚火箭弹……伴随着战火与流血,这场冲突不仅加剧了巴以关系的紧张,还加剧了中东地区的撕裂。”提出假设环节的师生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提出假设环节
设计意图:利用巴以冲突作为切入点,激烈真实的战争视频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战争一直是中东地区不可避免的话题,新闻材料的展示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引发学生思考: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中东地区为何还是会频频发生战争?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有效进入新课讲授。
教师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导学案和教科书内容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并派出学生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完成作品制作。
【探究一:从特殊的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中东发生战乱的原因】
图片材料:中东国家图(图略)。
信息型支架一:苏伊士运河被称为“欧亚大动脉”,全球高达13%的海运贸易和大约10%的海上石油运输均从该运河运输,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常常遭受其他国家的“眼红”。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
信息型支架二:波斯湾附近的石油大多数从霍尔木兹海峡运出;曾发生过海湾战争。
问题: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特征?为何会引发战乱?
地理位置对中东地区战乱影响的师生活动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地理位置对中东地区战乱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去认识新区域。同时信息型支架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问题,通过学习知道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为何特殊。
【探究二: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中东发生战乱的原因】
图片材料:2021年全球石油已探明储量按地区构成图、中东气候分布图(图略)。
信息型支架一: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一直受到各国关注。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而且还是中东历史上多次战争的导火索。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包括伊朗、伊拉克等13个国家)为了打击以色列,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
信息型支架二:英美军队2003年对伊拉克以“保护”伊拉克石油等自然资源、反恐怖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直到2011年,美军才全部撤出。很多人说,中东战争的本质是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战。
信息型支架三:尽管在中东地区因石油资源引发的热点问题有很多,却依旧有很多人说,中东地区的淡水比石油还贵,中东战争的本质,其实是对淡水资源的争夺战。以色列、约旦、黎巴嫩的边界问题可以归于“水源争夺”问题。约旦河从黎巴嫩、叙利亚交界山区发源,流经……
问题一: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淡水资源各有什么特征?
问题二: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淡水资源为何会引发战争?
问题三:面对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淡水资源的缺乏,中东地区的发展应该何去何从?
自然资源对中东地区战乱影响的师生活动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自然资源对中东地区战乱的影响
设计意图:根据提供的图片和信息型支架,让学生学会归纳某地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提升学生读图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分析自然资源对中东战乱的影响,知道自然资源对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再通过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淡水资源的缺乏性,让学生领悟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性。
【探究三:从宗教背景的角度分析中东发生战乱的原因】
图片资料:中东地区主要宗教的建筑物图片、中东地区服饰图片。
信息型支架:中东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那里的人们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中东人民信奉不同的宗教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历史来看,信仰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民族大多遭到阿拉伯民族的歧视与偏见,在产生矛盾时极易发生冲突。
问题一:中东地区的宗教建筑和服饰有何特点?
问题二:中东地区的宗教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宗教问题会成为中东战乱的原因之一?
宗教因素对中东地区战乱影响的师生活动设计如表4所示。
表4 宗教因素对中东地区战乱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感受中东地区的文化特征,分析地理环境对当地服饰、建筑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中东地区不同的宗教建筑、服饰特征,以及宗教因素对中东战乱的影响,了解中东地区复杂的宗教背景。
信息型支架:中东国家艰难存在,和平与动荡,发展与衰退如影随形。巴以和平停滞不前,伊核协议谈判一波多折……然而,灰暗中依然不乏亮色、海湾国家和解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改善持续推进。针对中东热点问题,中国提出了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点主张和落实巴以“两国方案”三点思路,为中东贡献维稳促和的正能量。
问题一:面对特殊地理位置方面的诱因,中东战乱能否避免?如何避免?
问题二:面对自然资源方面的诱因,中东战乱能否避免?如何避免?
问题三:面对宗教背景方面的诱因,中东战乱能否避免?如何避免?
避免中东地区战乱对策的师生活动设计如表5所示。
表5 避免中东发生战乱的对策
设计意图:提供问题型支架,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三个子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属于结构不良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我国为中东地区贡献的正能量放在材料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解决问题后,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以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研究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以学生、组员和教师为主体的评价量表和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测试题。评价量表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分值各占50%,评价维度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获得知识、作品制作四方面,如表6所示。试题主要有四道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东重要航道、石油出口方向、自然环境特征等的学习情况。
表6 问题式教学评价量表
(续上表)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教学难度较大,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学生的发展特征。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式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问题创设要与教材知识相贴合。初中生对教材有很强的依赖性,全新的问题情境对于他们来说过于陌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三是教师要做到适时引导。核心问题涉及的地理要素较多,初中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考虑不够全面,教师需要提供各种学习支架对其进行辅助,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