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顾洪莉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应以培养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为目标,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可通过对其开展体育知识的教学及身体的锻炼,促进中小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还需进行改善,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应结合中小学生特点来合理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及形式,使体育教学的实施带来良好的效果,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我国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结合我国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调查可知,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形态发育上水平虽然有所提升,营养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同时常见病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在耐力及速度等体能方面有所欠缺,肺功能有所减弱,视力情况也不理想,部分青少年存在着超重的情况,并且呈现出了上涨的趋势[1]。目前中小学生自身的体质指标不达标情况比较显著,在身体素质上需要进一步提升。通过对人体生理机能情况的中标进行分析发现,肺活量方面出现了连续下降的情况,随着体育教育的推进,中小学生的生理机能情况有所改善,肺活量开始上升,结合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呈现出了逐渐提升的趋势[2]。城乡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检出率有所下降,基本没有重中度营养不良的情况,可见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了稳中向好的发展特点,但是其中视力检出不良情况仍然比较显著,并且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各个年龄段的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也有所提升。
我国当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运动不足及体质不强、体重不减的情况比较显著,不利于其健康发展。通过对中小学生体质情况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背景下,中小学生营养过剩情况比较明显,受到了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中肥胖人数也有所增多。第二,当前生活出行越来越便利,中小学生的活动量有所减少,受到了父母溺爱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生生活习惯比较懒惰,对体育运动也缺少重视,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第三,中小学生在学习时间紧张的阶段中,缺少一定的活动时间,课业负担比较大的时候,一些中小学生将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学习之中,而比较少顾及到活动及休息时间。第四,中小学生对体育重视不足,产生了“重智育轻体育”的情况,中小学生对体育课受到了个人喜好的影响,一些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比较积极,而另一些中小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认为体育课仅仅是一门学科,在课余时间不会参与其他的运动。经过对原因的分析,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在传统体育课程中,主要为跑步及自由活动,男生多组织篮球及足球等活动,女生组织跳绳及踢毽子等活动,在学校自身的条件及教学因素方面的因素影响下,课程形式比较单一化,这使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也具有局限性[3],一些中小学生认为体育课是玩耍,甚至觉得体育课不重要,这使中小学生缺乏正确的运动意识,无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习惯。
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缺少正确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将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一些对参与性提出了要去的课程中多使用灌输的方式,给中小学生示范动作之后开展自由练习,互动比较少,缺少对中小学生的反馈[4]。一些教师在指导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时候存在着一刀切的情况,没有关注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仅仅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中小学生,中小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缺少兴趣,因此很少主动参与运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中小学生的兴趣的关注,无法加强教学的实际效果。
在体育运动锻炼过程中,中小学生可缓解学习的压力,并且使身体得到放松,还可通过运动来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水平,加强自身的耐力及爆发力等,这对人体的身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系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科学专业的体育锻炼,中小学生在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发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5],为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也是我国目前对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教育的重要要求,因此应重视体育运动。
人体结构非常复杂,不同结构系统之间有着相应的联系,如果长时间不动用身体各个系统,会使系统机能下降。应使中小学生维持良好的体能,让身体各个系统正常代谢,并且使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全面提升[6]。通过开展体育教学可使中小学生在其中形成运动兴趣,并且让中小学生正确地进行各类体育运动,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并且使其更加重视运动。即使在课堂之外,中小学生也能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为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并且使中小学生具备相应的运动意识,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时候,为了增加中小学生的兴趣,可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中长跑及田径等运动作为基本的内容,对中小学生的体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机械化的运动形式无法使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为了发挥体育教学的体质健康促进作用,应使中小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应对教学方式进行丰富,使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及使用具有游戏性质的娱乐化教学方式,包括体育游戏及拓展运动等,使中小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下得到锻炼,不仅可使中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加,还可使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实际目标。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中小学生先天体质条件比较差存在着较大的压力,一刀切方式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发展,以体质为导向而形成的个性化体育教学模式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应重视对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的了解,结合中小学生实际情况来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可通过体检来获取中小学生的体质情况信息,并且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使教学规划的设计及实施更加满足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校医应及时进行跟踪调查,根据中小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来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并且建立动态化监督体系,使教学的实施更具有针对性,发挥出教学的有效作用。
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及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自身有着竞争的意识,为了改善教学的效果,教师可利用竞赛的形式来推动教学,使中小学生在竞赛形式下得到锻炼,发挥出中小学生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其争强好胜的心理,并且使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对自身的运动能力提升更加重视,让中小学生在努力争取名次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运动能力。同时,在体育竞赛活动开展下,中小学生能够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并且意识到竞赛的意义,可使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更多的认识。教师可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来组织不同内容形式的竞赛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使中小学生对运动竞赛活动参与更加积极,进而使教学发挥出有效作用。比如,在开展立定跳远教学的时候,给中小学生讲授关于跳远的技巧之后,可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对中小学生进行恰当地分组,让中小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参与运动,可激发出中小学生的兴趣。可将中小学生的跳远成绩记录下来,并且根据小组获得成绩结果来进行评比,同时创建竞技情境,激发中小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中小学生对立定跳远运动更加重视,并且认真地学习其中的技巧,逐渐掌握各动作要点,可达到教学的目的,并且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可将其运用在体育教学之中,使教学的空间得到扩展,使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比如,教师可利用计步软件等来对中小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并且给中小学生布置运动作业,使中小学生能够以网络形式进行反馈。通过对运动的技术支持,可使中小学生对其更加感兴趣,并且使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中小学生的运动带来有效的帮助。在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目标实施下,教师应改变中小学生的错误观念,使其更加重视体育运动,并且在运动中形成适合自己的方式,经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可利用技术优势来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生的身体及运动情况。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利用多种技术来对中小学生的运动情况详细分析,了解中小学生实际情况,便于对教学计划进行改善,使教学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可将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作为导向,对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实现人性化教学,让中小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引导下得到全面的锻炼,可使其身体素质能力全面提升,进而使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获得有效的支持。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应重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通过对评价方式的优化来实现对中小学生的有效教学,为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带来帮助。可利用分层方式进行评价,结合中小学生的差异情况来实施科学性评价。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应确保分组的公正性,结合各个中小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且结合相应的资料来合理设置分层标准,使分组具有公正性,可为中小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在考核的时候,应保证公平性,真实反映出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对中小学生的优势及劣势有所了解,可使体育教学的组织更加科学有效,符合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要求。在实施评价的时候,教师可结合教学评价的方式来实现多元化评价,加强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使中小学生更加认同评价结果,使中小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信心,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帮助。
为了实现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目标,推动我国的体育教育发展,应对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全面优化,使传统教学的问题得到解决,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应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以中小学生体质情况来制定教学规划,结合中小学生特点组织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教学,并且加强体育教学评价效果,使教学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进而为中小学生的发展带来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