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2022-09-14 03:00:56
天津药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微管吉西标志物

张 惠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472500)

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组织在各种致癌细胞的干扰下,发生增殖异常的症状,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肿瘤,其诱发与激素、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乳腺癌患者皮肤会出现明显变化,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发红或脓肿现象,同时伴有皮肤表面发生静脉曲张的现象,患者还会感到强烈的疼痛,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严重的话还会加重水肿现象,进而恶性循环,引发贫血,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与工作[1-2]。多西他赛是M周期特异性药物,可以有效促进小管聚合的稳定,控制小管的聚解,有效减少小管的数量,从而破坏微管网状结构,达到抗肿瘤的功效。吉西他滨是新的胞嘧啶核苷药物,其作用机制与阿糖胞苷相同,可以有效控制有丝分裂,还可以快速消灭增殖的肿瘤细胞,对细胞组织的增殖和分化起到调节的功效,还具有自我增效和抗肿瘤的功效[3-4]。本研究选择本院60例乳腺癌患者,研究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联合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已婚16例,未婚14例;年龄25~48岁,平均(35.24±3.53)岁;病程1~4年,平均(2.44±0.24)年。联合组:已婚15例,未婚15例;年龄25~48岁,平均(35.56±3.56)岁;病程1~4年,平均(2.57±0.26)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予以批准。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组织活检或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乳腺癌;②近期内未接受过化疗等相关的抗肿瘤治疗;③均符合乳腺癌根治术指征;④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肝、肾、肺等脏器恶性疾病;②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时期;③患者伴有其他血液疾病;④患者病灶向远处转移;⑤患者在化疗期间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止化疗。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直接实施常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不进行术前化疗,在手术前复查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后,医生观察是否在正常范围,如在正常范围内则进行手术治疗;随后患者需保证仰卧体位,进行消毒铺巾后,实施硬膜外麻,麻醉起效后在肿块周围顺着皮纹作一个梭形手术切口,随后进行钝性分离,将肿瘤和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完全清除。

1.3.2 联合组 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在d1使用75 mg/m2多西他赛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保证在60 min内完成滴注,d1、d8使用1 000 mg/m2吉西他滨溶于100 ml的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保证在30 min内滴注结束。21 d为1个周期,患者共进行2个周期的化疗,每周期治疗前后患者需复查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同时患者还应定时进行心电图复查,确保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实施下一周期的化疗,如数值不正常则需给予患者对症的基础治疗。在新辅助化疗结束3周后实施手术治疗,根治术方法同常规组一致。

1.4 疗效评估标准 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测量患者肿瘤病灶完全消失,现象持续时间4周以上,且未见不良反应;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测量肿瘤病灶面积缩小在50%以上,持续4周内未见新的病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疾病稳定: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测量患者肿瘤病灶面积缩小不超过50%,增大不超过25%,现象持续4周以上,且有轻微不良反应;疾病进展: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经测量患者肿瘤病灶面积增大超过25%,同时伴有新的病灶,且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进展均计入疾病控制率。

1.5 观察指标 ①疗效。②血管生成因子: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转化因子(TGF-β1)和内皮因子(VEGF)变化。③肿瘤标志物: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和糖蛋白153(CA153)变化,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④细胞因子: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变化。⑤预后结果:随访3年,记录两组复发率和生存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联合组疾病控制率为90.00%,比常规组的66.67%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TGF-β1和VEGF数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GF-β1和VEGF数值均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TGF-β1和VEGF数值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因子比较(±s)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TGF-β1(pg/ml) VEGF(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108.21±9.82 36.14±3.61*△ 62.58±6.25 21.17±2.12*△108.65±9.87 53.62±5.36* 62.43±6.24 27.39±2.74*30 30联合组常规组

2.3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前两组CEA、TPS和CA153数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EA、TPS和CA153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CEA、TPS和CA153数值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s)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常规组比较,△P<0.05

CEA(ng/ml) TPS(IU/ml) CA153(I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11.17±1.12 5.64±0.56*△ 421.62±17.62 227.63±12.73*△ 67.12±6.71 28.31±2.83*△常规组 11.34±1.13 7.72±0.77* 422.07±17.73 347.64±13.76* 66.94±6.69 47.98±4.79*组别

2.4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IL-10和IFN-γ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低,而IFN-γ水平较治疗前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IL-10水平低于常规组,且IFN-γ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s) pg/m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s) pg/ml

与治疗前同组比较,*P<0.05;与治疗后常规组比较,△P<0.05

IFN-γ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30 7.45±0.75 5.24±0.52*△ 6.78±0.68 14.32±1.43*△常规组 30 7.62±0.76 6.75±0.67* 6.92±0.69 9.58±0.96*组别 例数 IL-10治疗前 治疗后

2.5 两组预后结果比较 联合组复发率为0.00%,低于常规组的28.57%(P<0.05);联合组生存率为96.55%,高于常规组的67.86%(P<0.05)。见表5。

表5 两组预后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乳腺癌会随着癌细胞进行远处转移,导致多处器官发生病变,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其发病因素与营养过剩、肥胖、雌酮激素等密切相关,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淋巴结肿大等。乳腺癌患者会出现明显淋巴结转移现象,同时伴有局部水肿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周围组织转移症状,引发全身不适,如患者产生溃烂现象,伤口就会被感染,不利于手术的康复,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引起肿瘤表面的皮肤凹陷,让患者乳头偏向肿瘤部位,引发多种临床症状[5-6]。

多西他赛与紫杉醇相似,是一种半合成抗肿瘤药物,利用干扰细胞组织的分裂和其需要的微管网络达到协同的功效,可以有效起到抗肿瘤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和微管蛋白配合,有效保证微管结构的稳定,还可让正常微管束的产生和固定功能丧失,有效减少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抗肿瘤的功效。吉西他滨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其作用在DNA合成的肿瘤组织,可以直接作用于快速增长的肿瘤组织内,有效抑制DNA细胞组织的合成,从而形成错配,影响肿瘤细胞生长,控制细胞组织的发展,且其强化功效非常明显,能够有效提高细胞内活性复合物的水平,还可以控制肿瘤DNA的修复[7-8]。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恶性病症部分进行手术或是在放疗前后进行全身性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肿瘤的分期,让手术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癌症向全身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其在术前使用可以加强局部的治疗效果。使用该方法能够将较大的肿瘤缩小,同时可以消灭早期转移的癌症组织,让癌症组织的活性下降。本试验对于乳腺癌采取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结果表明,联合组疾病控制率为90.00%,比常规组的66.67%高(P<0.05),该方案可以加强疗效。原因为,多西他赛作用靶点位于微管,可以与游离的蛋白配合,在加强微管结构定位同时,控制了微管结构的聚解,其还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在细胞内长时间停留,保证药效被细胞摄取,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而吉西他滨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调节作用,是基因生成和修复过程中的关键酶,二者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病情的发展。

经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TGFβ1和VEGF数值低(P<0.05),该方案可以改善血管生成因子。TGF-β1和VEGF可以增加肿瘤与淋巴管的接触,加强血管的通透性,加快肿瘤细胞的生长。该方案可以对微管蛋白系统直接发挥作用,保证微管的稳定,同时还能控制去多聚化的过程,还可以拮抗肿瘤细胞的分化,有效起到抗癌作用,改善血清指标。本研究数据表明,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CEA、TPS和CA153数值低(P<0.05),提示该方法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分析原因在于,该方法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保证微管系统中的动态平衡,还可以保护患者的血管、神经细胞等,将细胞组织阻断在M期,控制肿瘤细胞的生成,降低患者机体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本研究数据还表明,与常规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IL-10水平低,且IFN-γ水平高(P<0.05),提示该方案可以调控细胞因子。分析原因在于,该方法能够阻碍核酸的生成,毁坏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增殖,有效控制免疫应答的因素上升,加快免疫能力的恢复,降低IL-10水平,还可以促进巨噬细胞抗体包裹病原体,有效达到抗肿瘤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9]。本研究数据还表明,联合组复发率为0.00%,低于常规组的28.57%;联合组生存率为96.55%,高于常规组的67.86%(P<0.05),提示该方案可以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对于乳腺癌根治术能够加强疗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下调肿瘤标志物,改善免疫能力,并可避免复发,提高生存率。

猜你喜欢
微管吉西标志物
简单和可控的NiO/ZnO孔微管的制备及对痕量H2S气体的增强传感
胡萝卜微管蚜
——水芹主要害虫识别与为害症状
长江蔬菜(2022年13期)2022-07-29 01:21:32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应用吉西他滨治疗的护理体会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9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癌症进展(2016年10期)2016-03-20 13:15:48
绝热圆腔内4根冷热微管阵列振动强化传热实验
化工进展(2015年6期)2015-11-13 00:29:04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