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玲 鄢陵医院(鄢陵县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南省鄢陵县 46120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肝胆外科应用较为普遍,是对胆管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式[1]。尽管该方式为微创,但较之于普通胃镜检查具有耗时长、步骤精细等特点,加上术中取半卧位,可对患者胃肠造成损伤,易对循环、呼吸造成影响。全麻药物的使用可减少体动,但解决肠管蠕动效果不佳。临床多采用镇痛药物联合镇静药物静脉麻醉方式,可满足大部分诊治工作需求,但在维持呼吸与循环稳定性和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尚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瑞马唑仑为苯二氮类药物,是静脉麻醉药的一种,用于镇静催眠时具有见效快、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势[2]。艾司氯胺酮源自氯胺酮,亲和力强,用药时可减少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少[3]。目前两种药物联合用于静脉麻醉报道较少,研究结论尚未明确。在此前提下,本文对苯磺酸瑞马唑仑+艾司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作用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诊治的90例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2.17±4.32)岁,体重指数(BMI)18~28,平均BMI 23.72±0.54,麻醉等级: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观察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2.54±4.21)岁,BMI 19~27,平均BMI 24.06±0.48,麻醉等级:Ⅰ级15例,Ⅱ级14例,Ⅲ级16例。纳入标准:(1)年龄40~85岁;(2)对所用术式可耐受;(3)对所用麻醉药物不过敏;(4)麻醉等级Ⅰ~Ⅲ级。排除标准:(1)实质性脏器功能受损者;(2)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3)行其他麻醉方式者;(4)病例资料不全,中途退出者。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患者术前禁食24h、禁水8h,口服0.25mg阿普唑仑,术前15~20min静注10μg/kg地塞米松、0.5mg戊乙奎酸和4mg昂丹司琼,由同一批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诊疗操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脑电双频指数等参数,开放静脉通道输注平衡盐,速度为4ml/(kg·h);患者侧卧,头向右侧偏去,吸氧速度为4L/min。麻醉诱导:对照组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剂量分别为0.5μg/kg和1mg/kg,观察组予以苯磺酸瑞马唑仑和艾司氯胺酮静注,用药量分别为0.4mg/kg和1mg/kg,均在15min内完成静注。Ramsay镇静评分为5分开始内镜诊疗操作。麻醉维持:对照组联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剂量分别为1μg/(kg·h)和4mg/(kg·h),观察组苯磺酸瑞马唑仑和艾司氯胺酮泵注剂量分别为1mg/(kg·h)和0.5mg/(kg·h)。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调整以脑电双频指数为依据,过深需在原有用药量上减少10%,过浅者需追加用药:对照组静脉推注0.25mg/kg丙泊酚,观察组静脉推注0.2mg/kg苯磺酸瑞马唑仑。存在呼吸抑制者,撤出内镜,予以面罩辅助呼吸,减少药物用量,恢复后继续操作;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者,可静注5mg麻黄碱、增加液体输注速度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判定依据[4]: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体动现象为Ⅰ级麻醉;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存在体动,但对手术操作无影响为Ⅱ级麻醉;患者生命体征波动,存在体动现象,需暂时中止手术加深麻醉为Ⅲ级麻醉;出现呼吸抑制现象,血氧饱和度过低或呼吸频率低于8次/min,需暂时中止手术予以面罩给氧;患者体动明显,需中止手术,加深麻醉、给氧与加压为Ⅳ级麻醉。(2)对比两组麻醉前和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呼吸抑制发生率。
2.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Ⅰ级麻醉和Ⅱ级麻醉概率高于对照组,Ⅲ级和Ⅳ级麻醉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n(%)]
2.2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对比 麻醉前两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对比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艾司氯胺酮为苯环利定衍生物,是镇静镇痛药的一种,与氯胺酮相比,该药物对N-甲基-D-天冬氨酸和阿片类受体的亲和力更强,麻醉镇痛效果高出消旋氯胺酮用量,仅需氯胺酮一半用量即可获得一样的效果,给药后见效快、持续时间短、可控性强,该药物对呼吸无抑制作用,不会导致循环系统出现明显兴奋[5]。与丙泊酚相比,其对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更轻;但仅用此药予以麻醉镇痛,患者可出现体动反应、恶心、呕吐和交感神经兴奋等不适。
苯磺酸瑞马唑仑可在γ-氨基丁酸受体上发挥作用,抑制神经元,降低神经元活性,减少机体活动,使其处于镇静状态。经静脉给药,可在血浆酯酶中水解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其代谢产物为唑仑丙酸,不具备药理活性,起效和失效都比较快,可使患者快速恢复[6-7]。相比于右美托咪定,其可迅速起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对循环指标无明显影响,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作用不及丙泊酚。但仅用此药不能发挥镇痛作用,需联合应用其他麻醉药物。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苯磺酸瑞马唑仑+艾司氯胺酮可发挥更为明显的镇痛镇静效果,可使患者术后快速清醒。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参数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是艾司氯胺酮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两种药物在治疗剂量内几乎不会产生呼吸抑制作用,而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实施静脉麻醉方式时可存在呼吸抑制风险。
总而言之,将苯磺酸瑞马唑仑和艾司氯胺酮静脉麻醉运用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维持循环和呼吸的稳定性,不良反应少,存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