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圆记者 刘亚 通讯员 张馨月
果真和业务员说的一样,张芸她们在崇明岛度假村看节目、拍美照,玩得非常开心,吃得好住得好,全程不用自己掏一分钱
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某度假村里,一场盛大的宴会拉开序幕。在艺术团指挥下,全体起立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之后不仅有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还有热火朝天包饺子的活动。这是一场为了庆祝上海海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泉公司”)成立6周年的庆典,公司总经理、上海各分部经理骨干、全国各地会员等近400人参加了活动。这些人都自称“海泉人”,过半数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朝牵手、关爱永久,海泉公司之所以能在6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离不开海泉人的不懈努力和团结一致。正是有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才有了今天走上国际舞台的海泉。一路风雨,一路高歌,一路相伴,感谢所有的海泉人。”海泉公司经理吴小全和老板朱国强的发言让台下的人们感动不已。
然而,当初的宴会有多暖心,后来的结局就有多痛心。两年后回忆起宴会的种种,许多老人仍然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76岁的张芸是上海人。1999年从居委会退休后,和老伴的日子过得轻松自在,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和街道的姐妹们跳广场舞,一天的时间有大部分是和她们一块跳舞、聊天和买菜。
2014年8月,张芸在去买菜的路上,一名年轻的业务员突然给她递来一张传单:只需80元就能在崇明岛某度假村玩一天,全程包吃包住包路费。“你们是哪里搞的活动?”张芸狐疑地问业务员。
对方热情地说,他们是海泉公司的,专门做候鸟式旅游和养老服务,在上海有很多门店,还邀请张芸跟他去参观。业务员带着张芸参观了位于浦东新区的一家门店,面积不小,装修精致,工作人员也不少。
“这是我们公司为了回馈老年人,专门组织的短途超低价旅游,80元真的不吃亏不上当,而且门店就在这里,有任何问题您都可以来找我们。”业务员细心解释。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张芸决定拉上几个跳广场舞的姐妹一块参加活动。果真和业务员说的一样,张芸她们在崇明岛度假村看节目、拍美照,玩得非常开心,吃得好住得好,全程不用自己掏一分钱。
其中有个参观项目,更是让大家印象深刻——在度假村,业务员带老人们参观了一家养老基地,声称是海泉公司旗下的养老院,不仅环境优美,各项配套设施和服务也非常到位。张芸看到后也很惊讶:“哇,房间蛮大的,里面还住着不少老人,设施看着也挺齐全,员工也挺精神的。”
业务员则继续补充介绍了许多“新兴养老趋势”“养老也是投资”“社会化养老”之类的专业词汇,称他们海泉公司的养老理念就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宗旨是爱老、敬老、尊老。“为子女减负,自助养老。”业务员的话让张芸很是动心,能为自己的独生女儿“减负”,搞定养老问题,是她这个年纪最在乎的事情了。
“每人只需缴纳2800元会员费,就能成为海泉公司终身会员,入住养老院可以打7折。”
“一张养老院的床位费2万元,一人可以购买多张床位,月息1.5%,年化收益18%。”
“你现在不想来住不要紧啦,可以先买几张床位收利息。你百年之后本金和利息可以全部返还给子女;子女也可以选择不拿现钱,按月继续收利息。”……在业务员信誓旦旦的承诺加收益保障下,张芸和姐妹们立马“缴械投降”,打算投资几万元试试。
不过,虽然算是投资理财,但并没有正式的合同,而是海泉公司打的欠条和收据。年轻人遇到这种理财还能意识到要看看合同,但老年人听业务员介绍“公司全国各地有门店”“门口挂着和地方领导的合影”,往往就被侃晕了。
老年人但凡一犹豫,就有其他人在一旁说“床位这么少你不要和我抢啊”,惹得大家纷纷掏钱入会。
一次只需要80元的短途旅行,让一批老人欣然掏了腰包。为了让这些入会老人拉来更多的投资,门店经理承诺,老会员每介绍一个新会员入会,会给老会员300元至400元现金奖励。表现好的老人还会被海泉公司任命为业务员,主要负责宣传海泉公司的养老产业,吸引更多的人入会。当然,晋升也有严格的业绩要求,普通会员连续3个月共介绍6名以上顾客入会的,可以成为业务员,但如果完不成指标,也会被降级。
业务员业绩突出的话,还可以升职为门店经理,通常要负责记账、收取会员费(每人2800元)和床位费(每张床位2万元),给投资人开借条,还要在每月的月底去海泉公司总部,将客户投资材料(汇款凭证、借条复印件,上面有投资人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卡号)交给财务,然后由公司财务每月按时给购买床位费的会员转利息。就是说,介绍顾客入会后,会员才可以购买床位。一次性缴纳会费2800元,由公司开具统一收据,并发放实名制会员证,作为参加海泉老年俱乐部的终身会员的凭证。
公司虽然没有给会员相关的养老床位收益权的纸质协议,但会以收据和欠条的形式证明会员将钱借给了公司,也就是变相购买公司理财产品。床位数量没有限制,会员可以一人购买多个床位。公司将床位费的收益权转给会员,期限是12个月,每月会员获得利息,开始时公司承诺月息1.8%,在2017年1月降至月息1.5%。第一个月的利息是当场返还会员的,2万元的床位费实际上会员只要交19700元,300元当场返还。会员1年到期后可凭借条、收据到公司总部拿回本金,如果会员一旦拿回本金,就不能再以其名义购买床位赚取收益了。
海泉公司还规定,会员可以购买公司养老床位的长期使用权,可以自住,也可以转租。没有能力转租的还可以委托公司经营管理,公司承诺给会员稳定的租金管理费,从中获取一定的收益,改善老年生活质量。此外,会员入住养老院,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房型,享受对应标价的5至7折优惠。如果会员参加俱乐部组织的旅游活动,还可以享受会员优惠价。
收到新会员的入会费后,门店经理就出具借条,借条上面有海泉总经理朱国强的个人签字并盖有上海海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公章。这样,新会员就享有对应的权利了。
在如此优厚的条件诱惑下,熟人之间口口相传介绍,老人们纷纷加入海泉公司的会员,还把亲朋好友也带进来。比如张芸,尽管已经76岁高龄,但身体健康能说会道,不管是跳舞的姐妹还是街坊邻居都很信任她。短短两个月,张芸就拉来了十几位老人入会,并成功升为门店经理。从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张芸所在门店共有会员300余人,募集资金金额达到了3000万元,其个人获利65万元。
朱国强是海泉公司的创始人。2012年4月26日,海泉公司在上海市静安区成立,随后在上海各区开了3个分公司13个分部,打着办养老事业的招牌,打造所谓全国候鸟式养老企业(公司),在上海市及外地企业(公司)有多家度假村,全国会员1.6万多名。
吴小全是海泉公司浦东分部经理,属于“元老级”的人物。为了吸纳更多的会员,公司策划了大型周年庆活动,在公司成立第五年、第六年的时候,组织大巴士车队把会员拉到崇明岛某度假村,让老人们热热闹闹地包饺子、吃酒席,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表演,让老人们越发信任。在活动中,吴小全和总经理朱国强还上台讲话,宣传公司的养老床位项目和公司的发展前景。除了大型活动,吴小全还会不定期到各门店宣讲。
“老年人参加海泉老年人俱乐部后,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专车接他入院,每人每天只需要付70元(包括吃住),而且全国30个海泉养老院价格统一。”这是吴小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老人们不知道的是,长期以来,朱国强并未将海泉公司资金用于养老产业,而是挪作他用。2018年6月,朱国强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无人管理兑付的事情,导致海泉公司资金链断裂。门店大门紧闭,让许多老人慌了神——自己的血汗钱养老钱还能拿回来吗?
在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后,老人们曾联名写过一封控告信,密密麻麻地列出了300位老人的姓名和投资金额,这些人里年龄最大的已经96岁,投资金额最高的有50万元。很多人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养老钱、血汗钱,从口袋里一点点省出来的钱投了进去,有的甚至是投进了看病钱和全家积蓄,感觉“天塌了下来”,几近崩溃。
2021年2月2日,犯罪嫌疑人吴小全被公安机关抓获。案件移送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后,办案检察官经审查认为,吴小全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担任海泉公司浦东分部经理,负责管理该分部下设的杨思、川沙、合庆3家门店。吴小全未经相关部门批准,以许诺年化18%至21.6%高额利息为诱饵,通过门店宣传、由投资人“口口相传”等方式,向不特定公众销售海泉公司会员卡和养老床位费收益权类理财产品,帮助公司非法募集资金。吴小全任职期间,上述3家门店非法募集资金3532万元,涉及投资人332人,未兑付2300万余元。
“这是一起以投资养老床位项目为名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办理该案的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察官徐紫麟告诉《方圆》记者,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所在公司在未取得金融牌照的前提下,通过开设线下门店、组织旅游、口口相传等形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公开宣传,承诺理财产品保本付息,且年化收益率高达18%至21.6%,以此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符合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4个特征,即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回报性)、社会性(对象不特定性)。犯罪嫌疑人吴小全作为公司浦东负责人,负责管理整个浦东3个门店的运营、人员任免的事项,在非法募集资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当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1年9月,被告人吴小全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罚金7万元,其他5名相关被告人也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海泉公司创始人朱国强(另案处理)则因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九个月,罚金14万元。
海泉公司不仅让老年人掏空自己的钱袋子,还让老年人担任所谓的“门店经理”,向亲友推荐海泉公司产品,帮忙吆喝、推销,让不少老人从被害人变成了嫌疑人。一位70多岁的投资者不仅自己投入数万元,还介绍了20多个亲戚朋友购买床位。
比如76岁的张芸,最开始投了几万元购买床位,后来由于业绩突出被提拔为门店经理,在她工作的3年时间里,其门店共发展了会员300多名,个人非法获利65万元。案发之后,张芸积极退赔60万元并认罪认罚,检察院综合考虑后作了不起诉处理。
“老年人之间喜欢相互分享、传递信息,看到一些投资项目信息有利可图也容易放松警惕,这导致一些老年人在投资被骗的同时,还在无形中成为帮助犯罪分子吆喝、推销的‘帮凶’。这也是涉老诈骗案中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地方。”徐紫麟说。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掉入养老陷阱呢?“大多数老年人对金融理财没有清晰的概念,常常认为金融跟普通的市场行为是一样的,不知道金融行业有特殊的监管政策,更不了解投资风险。特别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警惕性、判断力相对较弱,有时候公司带着去周边旅旅游、参观一下条件设施好的养老院,给点小恩小惠,老年人就比较容易轻信。”浦东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逄政告诉《方圆》记者,“另外,老年人有很多的空闲时间,比如跳广场舞、打门球,可以经常相互沟通交流。老年人之间互相拉对方去投资,可能并不是抱着恶意,而是诚恳地交流赚钱办法,但就是因为老年人之间容易形成简单的信任关系,所以养老诈骗比其他类型的诈骗更容易传播和蔓延。”
在逄政看来,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是老年人健康护理、生活照顾、陪伴关怀等养老服务,投资理财不是合法“三产”,不在经营许可范围之列。各种销售养老理财产品的公司、门店,往往不具有从事金融业务、吸收公众资金的资质,而部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具有相应资质的金融机构推出的养老型投资产品或保险产品,一般都遵循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逻辑。
所以,大收益的背后很可能藏着“大忽悠”,对大部分有投资兴趣和能力的老年朋友来说,不盲目跟投、不贪图高利、不轻信承诺,才能护住辛苦装满的“钱袋子”。(文中涉案人员和公司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