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2022-09-13 11:23:26饶春梅杨银玲吴淑卿朱海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人群住院因素

饶春梅 杨银玲 吴淑卿 朱海华

跌倒是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致使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上、地板上或更低的地方。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将跌倒分为两类:(1)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2)同一平面的跌倒。关于住院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的比例,不同的机构给出的数据有很大的差别,目前一些公布的跌倒发生率有一个较为宽的范围:每1 000例患者每日跌倒发生数在0.2~9.3例不等[1-3]。住院患者特别是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事件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严重伤害之一[4]。跌倒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甚至造成医患纠纷。国内外有关跌倒风险有关跌倒的风险因素分析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5],跌倒是由内因(自身状况)以及外因(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包括:坐姿平衡受损情况,步态平衡,认知状态,药物影响,夜尿状况,心理因素,环境危害,疾病影响等都可能对诱导跌倒的发生。研究根据发生跌倒事件的回顾分析,期望于了解致跌倒的人群、时间、风险因素等,探究该地区跌倒患者的主要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制定预防跌倒的标准护理路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厦门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内所有可查询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患者,共161例。纳入标准:(1)住院≥1 d的患者;(2)年龄满14周岁;(3)不良事件描述及住院评估记录相关资料信息完整。排除标准:(1)患者跌倒不是发生在本次住院期间;(2)发生在住院期间的院外跌倒。

1.2 方法

通过该医院的不良事件信息系统获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间,符合纳排标准的所有跌倒患者姓名及病案号,使用院内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查询并回顾这些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其一般资料、跌倒时间、入院评估、入院时跌倒评估、距离发生跌倒最近一次跌倒风险评估记录、跌倒时护理记录对于跌倒当下情况的描述、住院时间、疾病诊断等病历记录资料,使用NPSA伤害程度分级(表1)进行受伤害程度分级。通过对比患者跌倒前后的疾病及住院情况等信息,对影响跌倒发生的因素及跌倒的表现特征、伤害程度等进行相关的分析。

表1 英国国家患者安全局(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cy,NPSA)受伤害程度分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对各跌倒特征进行各个影响因素回顾分析。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年龄与跌倒影响因素、跌倒时间及伤害程度之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跌倒患者的一般资料

2.1.1 该院发生跌倒的住院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本研究共收集161份有效数据用于跌倒分析,男性跌倒100例,占62.11%,女性跌倒61例,占27.89%,比例约为1.64∶1。其中2018年男性为32例,女性为25例。2019年男性为63例,女性为41例,性别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年龄分布情况

跌倒患者的年龄构成分组情况,14~39岁患者8例,40~59岁患者46例,60~79岁患者61例,≥80岁患者46例。在所有的跌倒病例样本中,中年人群(40~59岁)与老年人群(60岁以上)占据了主要比例。其中,60~79岁的老年人数最多,占37.89%,40~59岁与≥80岁的人群持平。

2.2 跌倒特征

发生跌倒时间段回顾显示,161例跌倒患者中,有76例(占47.20%)的跌倒患者跌倒发生在2:00 am—8:00 am时间段;发生跌倒的区域回顾显示,厕所为跌倒的主要区域,60例(占37.27%),其次是床边41例(占25.47%)。

2.3 跌倒患者跌倒伤害级别情况

161例跌倒患者的伤害情况以一级和二级为主,两年内共有一级61例(37.89%),二级58例(36.02%)。

2.4 跌倒的影响因素

根据病历记录回顾,发生跌倒时的状况:92例(57.14%)跌倒时主诉自身有肢体乏力,84例(52.17%)在跌倒时伴有晕厥,56(34.78%)例在起夜如厕时发生跌倒,见表2。

表2 患者基本信息与跌倒影响因素分析[例(%)]

从合并疾病方面:高血压患者48例(29.81%)、糖尿病患者34例(21.12%)、脑梗死22例(13.66%)、有跌倒史20例(12.42%)、其他为痴呆、帕金森、视觉障碍、睡眠障碍共24例(14.91%)。

2.5 患者基本信息与特征的相关分析

2.5.1 患者基本信息与跌倒时间的相关分析

将跌倒患者的基本信息,即性别、年龄与跌倒的时间分组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跌倒患者的性别与跌倒的发生时间没有关系,而不同年龄在跌倒的发生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基本信息对跌倒时间的相关性情况[例(%)]

2.5.2 患者基本信息与跌倒伤害程度的相关分析

将跌倒患者的基本信息,即性别、年龄与患者住院天数分组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患者在跌倒后伤害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患者基本信息与跌倒伤害程度的相关性情况[例(%)]

3 讨论

3.1 住院跌倒患者性别差异分析

目前,国内大多数有关跌倒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住院患者中女性应为主要的跌倒群体,且跌倒对象基本为老年患者,如陈玉梅学者[6]的研究中,60%以上为女性,且77.98%为66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同类型的科室跌倒发生率存在差异,如心内科或老年科的患者较易发生跌倒[4]。本研究中共收集161份有效数据用于跌倒分析,结果显示跌倒患者以男性作为主要的人群,占比62.11%。结合国内外不同学者在跌倒性别分布上的差异显示,作者认为性别分布上的差异应存在地域上的不同。

3.2 住院患者跌倒伴随状态与患者基础疾病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结果显示,跌倒最常见影响因素为乏力,占66.46%,其次为晕厥,占65.22%,乏力及晕厥在不同年龄段跌倒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41(见表2)。本研究高血压患者48例(29.81%)、糖尿病患者34例(21.12%)、脑梗死22例(13.66%)、有跌倒史20例(12.42%),这些患者均不同程度因药物或肢体情况伴有乏力及晕厥。这些都说明了乏力和晕厥是最为直接的跌倒征兆,临床护士在针对有以上症状或疾病患者时应该要引起重视,基于多因素分析跌倒干预措施应实施个体化跌倒预防措施,有充足的工作人员、专家或其他资源的支持,护士对其增加巡视次数[7]。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提高其实施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同时,全方位综合干预对于易出现的风险点能做出提前预知性预防,从而从源头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8]。

3.3 住院患者跌倒时间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14~39岁人群跌倒发生易发生于8:00 am—2:00 pm;40~59岁以及60~79岁人群跌倒发生易发生于2:00 am—8:00 am;80岁及以上人群则易发生于8:00 pm—2:00 am(见表3)。目前的多数研究显示,夜间为跌倒的高峰期,且以患者起夜准备上厕所时居多[9],本研究的结果与之显示一致:近两年内将近一半(4 7.3%)的跌倒患者跌倒发生在2:00 am—8:00 am。且厕所为跌倒的主要区域,占37.27%。其次是床边,占据总人数的25.47%,且多数表现为欲起床如厕。Severo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跌倒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地点多在厕所。江雪霞等[11]研究结果:住院患者跌倒高发地点是卫生间、其次是床旁。因此尤其需要注意患者如厕及上下床是患者是否存在跌倒风险,给与其更多指导及预防跌倒的教育。

3.4 住院跌倒患者跌倒伤害程度分析

分析跌倒伤害的结果表示,中青年人群(14~59岁)以一级伤害为主,60~79岁跌倒发生伤害发生无明显倾向性;80岁及以上人群则倾向于发生二级伤害(见表4),跌倒患者的伤害情况以一级(47.82%)和二级(50.00%)为主,且发生的数量基本持平,三级伤害最少,不同年龄段之间跌倒伤害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伍小群等[2]的研究显示,跌倒伤害率为52.24%。40~59岁的跌倒患者跌倒的发生时间倾向于出现在2:00 am—8:00 am,即凌晨时间,且多为住院的10 d内,跌倒后多表现为轻度损伤,或者无损伤。这可能是因为此类患者在刚住院的这段时间内,对于住院环境不熟悉且常常在安全方面疏于防范,从而导致跌倒的发生,但由于此类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好,因而跌倒后的损伤也相对较轻。80岁及以上人群在8:00 pm—2:00 am的发生跌倒较多,较多发生在住院较久之后,损伤也以二级损伤为主。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在安全防范意识要更高,同时较之年轻人身体素质更差,因而更容易出现跌倒损伤,这些与刘姝卓[9]的研究结果类似。

目前国内主要针对于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而国外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有相应的分析制定适宜的护理程序,以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2019版《患者安全目标》明确提出:加强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12]。对于新住院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其所处年龄段进行对应的健康教育,主动参与医护人员制定的干预措施。若患者存在跌倒风险,医护人员需要更多地关注其夜间行动,以防止出现跌倒情况,同时对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进行运动干预和活动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力量和平衡能力[13]。在入院评估时,适当评估患者的夜尿情况,对于有起夜的患者,在护理交班时,让夜班护士更加注重其夜间的安全需求及巡视。在Severo[10]的研究中明确提出,尿频可以作为一项预测因素,它增加了患者跌倒的可能性。另外,跌倒的相关因素很多,其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包括生理、病理、心理以及环境因素在内,都会对跌倒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的局限性:考虑到未成年人跌倒的特殊性,故本研究仅考虑成年患者。

猜你喜欢
人群住院因素
妈妈住院了
在逃犯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我走进人群
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 16:34:52
财富焦虑人群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