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医科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3 07:24曹晶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育人

曹晶晶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加强“传道”,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专业知识教育同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可靠的接班人[1]。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学专业课程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也缺少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的观念,误认为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是两个分支,从而疏忽了思政教育,也就丢掉了教育的本质[2]。由此可见,无论从专业课堂存在问题还是国家政策上看,开展专业课程的思政专项研究和探索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生未来将成为一名医生,面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患者。医生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这就要求医科大学的学生不仅拥有精良的医疗技术,而且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医科大学开展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只有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教书育人各环节,将学科资源和学术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使得“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之间有机统一,构建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进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1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不能有效结合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主要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类,而思政教育归属于通识教育,并且这两类课程之间都有各自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缺乏较好的融合及贯通。专职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并没有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的合力不够,未能真正地实现协同效应。

1.2 课程思政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大多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个人素养和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甚至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就应该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来负责,而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教授专业知识即可,他们很少去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缺乏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导致了在专业课教学上存在教学与育人相脱离的现象。

1.3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利用不够

思政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对学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辐射力、覆盖力不够。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就要求任课教师从课程思政角度挖掘和充实思政教育资源,但是专业课任课教师大多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少对课程思政的探索,对课程思政元素不能够深入地挖掘利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强行植入与课程无关的思政内容,反而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反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主动挖掘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收集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及时融入教学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每堂课、每次实践、每位教师都发挥育人功能[3]。

1.4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任务繁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待改进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专业性强,教学学时少。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基本将所有学时都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没把足够的课堂空间留给课程思政内容。因此,要把线上和线下教学方式充分结合,以生动的案例教学引入思政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授。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加以改进,通过完善体制和机制建设来激励专业教师对专业课思政教育的探索。

2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有机化学的专业性非常强,如果在教学中强行植入与课程无关的思政教育说教,就会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反感。因此,要在有机化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就需要有效地找到有机化学知识点和课程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开展课程思政。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有机化学,而这些知识中又处处蕴含着人生哲理。只要我们从这些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寻找融合点,深入挖掘有机化学相关的思政元素,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

2.1 设计融入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学科,以科学知识和规律为基本讲授对象,阐述事物规律、原理及其应用。在以往制订课程教学目标时,往往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思政与价值取向的引导[4]。基于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在原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思政育人目标,尝试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与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见表1)。根据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有机化学课程的讲义和教案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撰,让讲义和教案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表1 融入思政育人目标的有机化学教学目标设计

2.2 在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1 培养民族自豪感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两项——火药和造纸术都与化学相关。例如,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经可以酿酒。公元前1000年我国已掌握制酒技术,比欧洲的“淀粉发酵法”制造酒精早2 000多年。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中,化学发展却逐渐落后于西方。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伟大成就,鼓励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奋进。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创新,一定可以再创辉煌。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建立民族自豪感。

2.2.2 彰显国家情怀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为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迅速打响。医护工作者勇于担当,“逆行”请战,拼搏在抗疫的主战场;志愿者甘于奉献,为疫情防控贡献才智与力量、全国人民在这场防疫战中,展现出独特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这次疫情中口罩、防护服、84消毒液、75%酒精、洗手液等防护必备品都离不开化学。身为医科大学的学生,是未来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每个人都应该应用化学知识防控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打赢这场长期的防疫战。

2.2.3 树立法律意识 在学习“醇类化合物”一章时,会学到一种重要的醇——甲醇,可以举例甲醇制毒酒事件,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如1998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特大毒酒事件,不法分子用含有大量甲醇的工业酒精甚至直接用甲醇制造成白酒出售,造成20多人中毒致死、数百人被送进医院抢救,6名造假者被判处死刑。2003年,广东东莞市李某用十多公斤工业酒精掺水制成50多公斤假酒,还美其名曰“纯桂林米酒”出售,结果造成4人死亡、5人受伤。广东东莞市中级法院对这起毒酒案宣判,肇事者李久清被一审判处死刑。通过甲醇制毒酒的例子,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牢固树立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2.4 提高环保意识 在学习烃类化合物时,学习了汽油。汽油是从石油里分馏、裂解出来的具有挥发性、可燃性的烃类混合物液体,可用作燃料。同时通过学习相关材料也了解到,汽车尾气的排放会产生光化学烟雾,对大气的污染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对动植物有影响,并且大大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告诉学生某些化工原料的使用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但环境问题也并不能全都归咎于化学工业,相反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生态环境改善都离不开化学。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应进一步探索,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清洁能源等,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2.2.5 增强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认同感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如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扩展介绍阿司匹林的作用:阿司匹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药物之一,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以阿司匹林的功效为切入点,理解和体会有机化学合成在医药生产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了解有机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3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2.3.1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以乙醇和浓硫酸反应为例(见图1),同样以乙醇为原料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当加热温度为170℃时,得到的产物为乙烯,而当加热温度为140℃时,得到的是结构、性质和用途完全不同的产物乙醚。对比这两个反应可知,两个反应的反应物和催化剂完全相同,只是在加热温度稍有不同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以此来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细节,因为在某个细枝末节上的差之毫厘,就可能会造成落点上的谬之千里。

图1 乙醇和浓硫酸反应

2.3.2 坚持不懈,终将成功 最初醛酮在碱性高温高压条件下与肼反应,羰基被还原为亚甲基,这种反应叫作Kitshner-wolf反应。该法有明显缺点:反应条件需要高压风管和无水肼为原料,反应时间为100多小时并且产率也不太高。黄鸣龙将该反应改进后,反应时间缩短到2~3小时,在500克的规模下更获得了90%的收率。2003年,在美国化学会志创刊125周年的纪念文中,统计出100多年来引用次数最多的125篇科学论文。我国科学家黄鸣龙先生的有关醛酮还原反应的论文排在前列。由此可见,这一工作在化学制药领域产生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在有机化学发展中一些广泛应用的经典反应,都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纪念此种醛酮的碱性还原法就以Kitshner-wolf-黄鸣龙还原法(见图2)来命名。化学家黄鸣龙在反应失败后不愿放弃,努力寻找失败原因,对此类反应的条件做出重大改进。通过以上讲解,告诉学生,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图2 Kitshner-wolf-黄鸣龙还原法

2.3.3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在有机化学第九章的课程中,学习了一种重要的醛———甲醛。甲醛这一名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装修中,建筑胶水、人造板材、复合地板等都可能会造成甲醛的挥发。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将甲醛放在一类致癌物列表中。2019年7月23日,甲醛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由此可见,甲醛对人类的生存有很大危害。但与此同时,甲醛在化工应用中,有着重要的用途。甲醛除可直接用作消毒、杀菌、防腐剂外,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合成材料、涂料、橡胶、农药等行业。此外,甲醛还可做固定剂,可配成简单的或混合的固定液,如众所周知的福尔马林就是以甲醛为原料配制的,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比学习甲醛的不同用途可知,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存在的,具有两面性,以此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2.3.4 任重而道远,共同努力 在学习醚的制备的应用时,讲到了吉非替尼的合成(见图3)。吉非替尼(Gefitinib,伊瑞可,易瑞沙)对于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显著的疗效。而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全世界新发肺癌210万例,占所有新发肿瘤病例的11.6%(排名第一);死亡180万例,占所有肿瘤死亡病例的18.4%(排名第一)。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人口基数较大,我国肺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远超其他国家,肺癌的疾病负担一直以来都十分沉重。通过对吉非替尼合成的学习,进而让学生加深对肺癌发病率的认识,从而让大家认识到医生肩负救死扶伤的重任,需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基本功,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为将来从事医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3 吉非替尼的合成

2.3.5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习“卤代烃”一章时,可以引入发明家小托马斯·米基利(Thomas Midgley)的例子,告诉学生要认真对待科学,不要被名利蒙蔽双眼,从而忘记了初心。小托马斯是一位美国机械工程师和化学家,也被称作是天才发明家,但他还有另外两个骇人听闻的称呼,一个是“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另一个为“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他的荣耀伴随着谩骂,全都与他两项影响世界的发明专利有关,一个是四乙基铅,另一个则是氟利昂。当时,小托马斯在明知含铅汽油有毒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掩盖真相,把四乙基铅取了个更为隐秘的名字——四乙基,以欺骗群众。也许是由于近乎完美的掩饰,这一发明仍然使用了近60年,危害了近亿人的生命安全[5]。而他的另一个获得铂金奖章的重大发明——空调制冷剂氟利昂(二氟二氯甲烷,CFC),也在1974年被发现会对地球臭氧层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并于1996年由联合国出台相关协定全面禁止使用。

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会给人们带来便捷,但如果利用不好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作为化学专业领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应秉持着科技造福人类的宗旨,发挥化学科技成果的积极作用,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努力。而作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青年人,应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传播科学正能量,尤其是身为医科大学的学生,更应保持初心,不被名利迷惑,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高尚情操的医生。

2.4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索

有机化学是普通医学类学科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响应党中央和教育部的号召,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打破原有只教授专业知识的教学模式,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改变传统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为中心的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转变,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课逐步融入专业课的建设中,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和谐统一。目前,有机化学专业课程已经应用了一系列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和PBL教学法等,这些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8]。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后,可将这些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2.4.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影视材料 在给学生准备线上预习资料时,这些资料可以是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短视频、电影片段、纪录片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资料。在学习醚类化合物时,可以引入警匪电视剧中用迷药迷晕受害者的片段。告诉学生迷晕受害者的就是乙醚,同时提醒学生应当正确使用化学试剂,在用药时要认真仔细,因为这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这样,学生在学习影视资料中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政元素也会随之自然渗入学生的心里。

2.4.2 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时,查阅探讨有机化学思政相关材料 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时,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解并展开讨论,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学习“杂环化合物”一章时,可以引入青蒿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其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她是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通过对屠呦呦事迹的介绍,让学生感受科学工作者的刻苦精神和家国情怀。这样的教学理念加上新颖的教学方法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4.3 在PBL教学法中融入思政元素案例 PBL教学法由美国神经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创[9-10]。PBL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具体案例或情境进行相关问题的提出、讨论和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课程的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时事案例,通过PBL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积极地在学习活动中解决思政问题,并通过实践和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授含氮有机化合物时,可以设置PBL教学,引入苏丹红事件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苏丹红的危害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苏丹红事件发生?”“从苏丹红事件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案例分析中树立法律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

3 结语

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思政,应深入挖掘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改变并丰富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关注爱国情怀、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及民族自信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有爱心、信心和责任心的白衣天使,成长为有医能、医德,能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成长为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高层次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