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睿婷
助力服装企业提升研发效率,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荷叶边肩线设计、夸张蝶形泡泡袖、立体3D波浪袖工艺、金属与透纱材质应用……一款款时装造型灵动地演绎出仿真形态下的虚拟时装剪影,而逼真的视觉效果背后,是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迪Style3D”)多年致力于以3D数字化重构时尚产业的成果。
作为此次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天猫“元宇宙大秀”合作打造数字时尚虚拟盛宴的参与者,凌迪Style3D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郴很看好中国虚拟服装未来的发展前景。
他认为,虚拟时尚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创意,对服装产业和企业而言,能快速捕捉新时尚消费群体的变化,并利用3D仿真技术实现开创性的设计创作,从而打破传统设计模式,快速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刘郴看来,近年数字服装的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和协作方式,不仅能够进行实时、在线、便捷地修改设计,同时在线、可视化的协作模式也能提高设计协同效率,同步实现设计内容的数字化沉淀,对于企业和产业来说,是长期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
他更看好由数字服装所推动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产业链上,虚拟服装是带着工艺数据流转至生产端,可以解决传统模式中的设计呈现难、样衣研发浪费等难题,在实现快速设计的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其可持续性对促进时尚产业和企业发展有着战略性意义”。
在创办凌迪Style3D之前,刘郴曾于2008年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扎根于服装行业发展近二十年的他深谙行业痛点,对人工成本的上涨、库存高企、设计效率低等有着深刻的理解。
刘郴表示,创办凌迪Style3D的初衷就是想打破服装行业几十年如一日的研发生产模式,落地3D技术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环节,助力服企提高研发效率。“中国由制造强国向时尚强国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服装这类产业链极长、极复杂的垂直产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的使命和价值是巨大的。”
尤其是近两年,国内掀起的“元宇宙热潮”给时尚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虚拟人、VR、AR等各个环节的触点都已出现并开始落地应用,“元宇宙”的一些底层技术已经在改变商业、社交等现实生活场景。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渗透,‘时尚元宇宙’势必会更快地到来。届时,时尚行业和企业都需要打造自己的数字时尚,在数字世界里去创作、生产、营销,形成时尚闭环。”在刘郴看来,消费者在变化、购物场景在变化,产业也需要随之改变,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一家非“数字原生”的企业或者对数字化不友好的企业,就会丧失市场竞争力。
谈及虚拟服装的发展是否会压缩传统服装生存空间,刘郴表示,虚拟服装与实物服装同样有高标准的服装材质、工艺、廓形等数据要求,其与产业紧密链接,能够作为数据载体在产业链流转,新型、便捷、智能的设计方式和协作方式能够帮助产业降本提效,践行时尚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未来,数字服装将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链接的重要内容。
>>Style3D
即便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已成定势,但传统服装从业者对其认知却参差不齐,对他们而言,数字化不仅意味着更多资金的投入,也是一个“门槛”,需要额外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新技术,“畏难心理”是阻碍众多传统从业者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因素。
刘郴深知这一现状,因此近年来不断打磨Style3D工具技术,降低其产品的使用门槛,尽快实现“人人都能做设计师”的目标,促进服装产业和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从产业链角度看,中国已经领先了半个身位。中国有良好的产业链基础,占全世界服装产能的40.0%,实际产量的30.0%~35.0%。相对于土耳其、越南等制造业大国,我们在产业链端的数字化上更具优势。”刘郴认为,目前中国的数字化进程正遥遥领先,“Z世代”对数字化接受度极高,再加上强大的产业背景,必将助力中国时尚企业凭借数字技术优势打破传统时尚的壁垒,“虚拟服装将是中国时尚企业与国外时尚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机会点”。
对于凌迪Style3D未来的发展,刘郴雄心冉冉,他希望能够做出全球最好的柔性仿真工业软件,帮助中国服装企业去争取全球时尚话语权。
他坦言,目前凌迪在技术层面和产业数字化普及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题。“一方面,要想真正推动物理世界数字化,就需要一个强大的物理仿真模拟引擎。而当前常见的物理引擎在效果或效率上还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其中服装模拟是所有模拟问题的制高点。由于服装的材质、碰撞都是最复杂的,因此服装领域的仿真引擎技术基础也要求更高。”
据了解,这方面也一直是凌迪Style3D的重点攻克目标,凌迪在2021年组建了由王华民教授带领的国际顶级图形学研究团队,全力研发技术,树立更高的技术壁垒。而刘郴和凌迪的雄心壮志绝不止于服装行业,他希望在未来Style3D可以通过自身对3D仿真领域的持续投入,消弭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区别,甚至是跳出服装行业,将自身的技术切入游戏、影视等多领域,夯实物理世界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对于服装产业的数字化普及和教育,他也充满信心:“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渗透,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产业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