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吃的却是预制菜,消费者的知情权呢?

2022-09-09 01:07:46余源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餐饮企业餐厅消费者

余源

将一盘菜端上餐桌需要几步?

十年前,你可能需要先去菜市场买菜,回到家后再择菜、洗菜、切菜,然后下入锅中,开火翻炒,并依次放入调料,最后装盘上桌,整个流程耗时少则几十分钟、多则数个小时。

而如今,你可能只需要撕开包装袋,将食材和调料按顺序下入锅中,再划拉几下就能吃了。看起来颇为复杂的菜式可能也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

这种被加工过、热一下就能吃的产品就是预制菜,甚至有报告称其“好吃中最便捷”“便捷中最好吃”。

其实,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在B端市场,也就是堂食和外卖,预制菜的出现频率相当之高,是餐饮企业压缩成本、提高效率的绝佳帮手。然而餐厅上菜越来越快,这对消费者真的是好事吗?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点名预制菜,表示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此外,食品安全是否过关、产品标识不清不楚,也是消费者吐槽预制菜的重点。

刚刚搬了家的小葵,对于每天晚上吃什么很是焦虑。

之前她住的地方距离公司只要半个小时的通勤时间,而且附近还有很多小馆子。而如今下班回家却需要一个半小时,周边又没什么像样的馆子,等吃上饭都快晚上9点了。

这一天,小葵下班回家带回了一堆外卖,但此“外卖”非彼“外卖”——而是仍需要加工一下的半成品。这些都是她下班前在网上提前买好的。

以酸菜鱼为例,把食材提前解冻,往锅中加水;待沸腾后加入酸汤包,烧开后依次加入黑鱼片、酸菜包、金针菇,盖上锅盖再煮几分钟便可装盘上桌。

“首先是方便,新鲜材料和佐料从购买到处理都挺麻烦;其次是荤菜自己做的话需要准备比较长的时间,半成品的效率要高很多。”小葵表示,自己对这顿晚饭很满意。

现如今,众多像小葵一样的年轻人,让预制菜成为了餐桌上风头颇盛的新宠。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的定义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依据这个定义,业内将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达到10720亿元。而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则预测,预制菜市场规模未来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

预制菜的火爆在资本市场尤其明显。企查查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項目42个。仅在2020~2021年,预制菜赛道就发生23起融资。2021年4月27日,味知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A股第一家半成品菜上市公司。

预制菜为何如此火爆?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恒生发布创始人昕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包含时代性因素、突发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

从时代性因素来说,作为主流消费人群的80后90后,生活节奏加快,让其难以在餐饮烹饪上花费太多时间;而在餐饮侧,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让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化餐企,思考如何降本增效,所以不管在C端还是B端,都对预制菜有了更大需求。

从突发性因素来说,近几年持续的新冠疫情,让餐饮业和家庭消费对出餐和饮食便利度的需求进一步加剧。

从环境性因素来说,技术、政策等配套性支持要素,尤其是生产设备、食品加工工艺、冷链物流的逐步完备,为预制菜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目前,相比消费者能直接买到的预制菜,堂食和外卖才是预制菜的主战场。《2022预制菜产业报告》指出,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B端与C端比例大概为8:2。

关于餐厅使用预制菜的原因,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表示,预制菜能够大幅度提高餐厅的经营效率。过去,原材料的分拣、清洗、切配等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一方面降低了餐厅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需要面积较大的厨房,提高了餐厅的经营成本。而预制菜是由工厂统一生产加工,可以降低对厨师的依赖,为餐饮企业节约人力和租金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据中国酒店业协会对样本餐饮企业的测算,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能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时间,利润率有望提升7%,同时可使餐厅的原料采购成本下降10%。

尤其是“中央厨房”的应用,为预制菜提供规模化生产的基本条件。一旦市场需求打开,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可以提升产量,降低单份产品的平均成本。这对于企业而言,将带来利好。

不过,对于餐饮企业利好颇多的预制菜,却被消费者频繁质疑。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有网友也表示,“大老远去餐馆吃饭,却吃到了预制菜,早知道还不如在家点外卖。”

江苏省消保委此前曾开展相关调查,其结果显示,74%的受访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点餐吃的可能是预制菜,87%的受访者不愿意在外卖和餐厅里吃到预制菜,高达93%的受访者认为商家应在点餐前告知使用了预制菜。

4月9日,北京一家超市内的预制菜销售区。图/视觉中国

北京东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孔磊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在他看来,餐饮经营者在堂食、外卖中使用预制菜未提前告知消费者,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预制菜与新鲜蔬菜价格不同,烹饪方式也不同。因此,餐厅应该提前告知消费者,自家菜品是新鲜现炒,还是预制菜加工,从而让消费者自己做出选择,这同时也是维护餐饮市场公平竞争的需要。”

不过一位餐饮企业负责人对此并不认同。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预制菜与堂食现炒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加工地点和加工方式发生变化,至于菜本身并不会缺斤短两。而且企业使用预制菜主观上并无恶意,也非故意隐瞒,甚至还能让利给消费者。“如果都是人工现炒,价格肯定要涨,而这部分成本势必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文志宏表示,随着中餐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未来餐厅会进一步分层,快餐企业会大量使用预制菜,而一些高端餐饮或者特色餐饮企业更加强调原汁原味、手工制作。

B端预制菜如此,直接面向消费者的C端预制菜问题也不少。

今年7月17日,一场长达19个小时的直播,让趣店集团创始人、CEO罗敏与趣店预制菜“火出了圈”。然而据媒体报道,趣店预制菜的保质期与罗敏自己宣传的“3天保鲜期产品”有所出入。

有消费者在购买趣店预制菜后发现,其直播介绍的保质期和外包装显示的保质期均是3天,但内包装肉片的保质期却是12个月。在消费者看来,趣店宣称保质期只有3天,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们的肉和菜都非常新鲜,但实际上却可能是半年甚至更久之前生产的。

无论是餐厅应否告知,还是标识是否清楚,这背后都是消费者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江苏省消保委在今年2月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最关心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接近三成,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但是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部分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出现菜品变质腐败、食材不新鲜、菜内含有异物以及存在过期等现象。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其实以目前的食品工艺来说,预制菜的安全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传统的认知中,冷冻半成品虾的品质比不上活虾,味道也不如现做的好,实则不然。“我们的虾是每天凌晨4点从湖北洪湖的小龙虾基地捕捞的,然后通过分拣、检验,只有健康强壮、腮白腹肥、重量达到标准的小龙虾才会被运往加工厂。进行烹制后,再通过-196℃液氮保鲜技术,从湖北发往叮咚买菜位于全国各地的大仓。不到48小时,消费者就能通过叮咚买菜的1000多家前置仓享用到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也表示,预制菜可以做到长期保存,并不意味着它安全性低。从食品工业角度来说,预防微生物增殖腐败的工艺技术早就成熟了。

“但是,具体到每一种产品是否安全,这就要看它的食材质量是否稳定、生产管理是否严格、工艺参数是否合理了。就像在餐馆现场点菜,也没法确定是否足够安全,要看店里的原材料品质好不好,店家对后厨卫生的管理是否严格,厨师的操作是否到位。”

这或许才是消费者担忧的源头所在。近年来,随着预制菜赛道愈发火爆,越来越多的企业赶来想分一杯羹。然而,预制菜行业门槛较低,再加上我国还没有出台预制菜国家统一标准,难以对其进行监管,因此整个行业免不了鱼龙混杂。

安信证券研究显示,由于我国预制菜肴的加工起步较晚,七成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加工生产模式,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商业经营模式,产品单一,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的董事长夏靖就对预制菜当下的“大火”有些担心,在其看来,预制菜赛道虽热,但未来发展仍不明晰,大批不明真相的企业涌入赛道之后,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在昕原看来,在市场发展初期,诸如食材品质不可控、味道单一、添加剂成分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质疑短期内不可避免,行业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标准,避免劣币淘汰良币。

事实上,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均出台了预制菜行业相关标准帮助整个市场慢慢脱离“野蛮生长”的阶段,逐渐变得规范。

5月18日,江苏省消保委联合国内20余家单位共同起草了全国首部《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5月29日,山东发布了全国首个《预制菜通用设计实施指南》团体标准;6月2日,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机构和头部餐饮企业代表共同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对预制菜的原辅料、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卫生等均作出明确规定;7月21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立项制定《预制菜术语及分类要求》《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預制菜冷链配送规范》《预制菜感官评价规范》《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指南》5项预制菜地方标准。

在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看来,政府的介入是非常及时且有针对性和必要性的。产业崛起需要政策端的规范和加持,让整个产业往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以及规模化方向发展,一定要有顶层设计。

随着行业规范日益完善,未来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已逐渐清晰,不过这也同时意味着,预制菜行业的洗牌期将至。

朱丹蓬表示,预制菜想真正走向长红,最核心的还是要构建全国化供应链及强大的冷链体系。供应链不仅关系到产品品质,还决定了能否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

不过欧厚喜则认为,预制菜的瓶颈不是研发、生产端,最主要还是商品规划,而商品规划又取决于品牌对消费者的认知。

就拿客群定位来说。通常情况下,外界会将预制菜归于方便速食范畴,定位为“懒人经济”崛起的产物,主要针对单身人群等没有意愿或没有精力做饭的人群。但根据叮咚买菜的数据来看,预制菜的主力消费人群应该是愿意下厨,年龄在25~45岁之间,有家庭的女性。真正的懒人,会去叫外卖,买自热食品,并不会开火下锅处理预制菜。“如果企业的产品是对标懒人经济的一人食场景,那么类似于火锅料理、餐厅大菜等预制菜品类就不具备上市条件。”

昕原也表示,企业想不出、做不到、卖不掉是眼下制约预制菜行业发展的三大难题。“企业不知道该做什么产品、走什么模式、找什么资源、配什么人才;知道了要做什么产品,但是自己做不了,比如口味还原度不行、规格设计不对、包装材料找不到、美食料理创意不够等;做出来后,还要了解、教育消费者市场,寻找客户需求、定价、渠道运营尚需不断摸索。”

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尚未真正进入“产销两旺”的局面。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北京总部电商部资深副总裁张国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预制菜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相比速冻饺子,目前渗透率偏低,消费者购买的规律、习惯还没真正建立起来,还需要培养。

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提至15%~20%。而在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已经达到60%以上。

对于更多消费者来说,眼下最大的痛点依然是买不到放心的预制菜和好吃的预制菜。不过昕原相信,随着烹饪和工业化的不断结合开发,更优化的美食产品会不断产生,逐渐形成每个场景和相对应的消费群体想要的预制菜。“当然这是需要发展过程的”。

猜你喜欢
餐饮企业餐厅消费者
TARENTUM萄木餐厅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8:58
LUNAR餐厅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34
城里的怪餐厅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环球市场(2020年26期)2020-01-19 14:01:34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 07:35:00
知识付费消费者
“秀色可餐”的虚拟餐厅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高档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探索与思考
环球市场(2017年31期)2017-03-09 18: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