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浩
(郑州商学院,河南巩义 451200)
主旋律电影作为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教影片,从注重宏大叙事塑造英雄,到近年融入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元素,通过小人物展现个人与集体、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的冲突与统一,不断引起观众共鸣,创造票房奇迹[1]。然而,主旋律电影在海外的票房却表现欠佳。究其原因,除了主旋律电影大多以国内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主,与海外观众有天然的疏离感之外,字幕翻译质量因缺乏相关理论指导不尽如人意也是重要原因。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窗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字幕的翻译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一是方言多元,用语年轻化。电影通过小人物南腔北调的方言,营造出“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的意境。台词朴素平实,充满人文关怀,能更好地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引领情感共鸣,内化家国情怀。用语年轻化也增加了主旋律电影的趣味性。电影通过年轻化用语,使得严肃的思想内涵充满活力,将政治性历史性融于艺术表达,春风化雨宣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简洁有力,宣叙民族精神。台词通过重复、比喻、排比、象征等“诗意”的修辞策略对视觉素材进行更为精准地概括,春风化雨宣叙“载人航天”等民族精神。三是中国元素突出。台词中国元素丰富,自带文化魅力,传递文化自信。
主旋律电影的字幕翻译无疑属于外宣翻译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一方面要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又要受到字幕的“时空限制”。如何在“时空受限”的屏幕上实现“外宣三贴近”[3]是对译者的巨大挑战,笔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线索出发串联“三贴近”。
一是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坚持“平等近人”原则,采用口语化和简体的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输出和发展“富强”的价值观,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贡献。中国智慧是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体现,为更好地塑造中国富强及爱好和平的国家形象,在字幕翻译时要避免陷入与西方价值观机械对立的理论误区。在语言表达上,“富强”使我们有底气却不骄横,以更加包容的姿态选择“平等近人”的语言,传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民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一主体是人民群众,字幕翻译坚持“平等近人”原则,采用口语化和简体的策略,能更好地凸显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二是贴近国外观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坚持文化自信原则,中国特色词语,采用“异化+顶行字幕注解”策略。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时日本学习中国文化,深受影响,但近代则“脱亚入欧”,日本观众需要了解当今中国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强化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原则:译员要坚持文化自信信念,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内涵及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台词,通过最凝练地异化翻译,既保留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感召力,又缓解字幕翻译自带的空间受限矛盾。
三是贴近国外观众的思维习惯。坚持 “深入浅出”原则,采取等效转换(添加日式元素),简易畅达策略。对电影短时间内需要切换下一帧字幕的时空限制,“深入浅出”原则下表达内在含义的同时,兼顾受众的文化、语言习惯,向受众倾斜,精准明显地表达语言背后隐藏的深义。综合画面、语境、情感等要素将其精髓等效转换,更加直观地传达,以保证观众短时间内了然于胸的观影效果。
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传达的“和谐”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要在翻译时特别注意不同国别观众的观感。注意细节表达和语感差异,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尤为重要,要向世界传达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付出的努力。要在尊重历史前提下,客观陈述正确的是非观,同时又着眼未来,寻求建立在“正视历史,合作未来”基础上的和谐观。为达到和谐,要采取精准翻译和回归语境的策略。
如表1,示例中出现的太原话“鹅俩也单着捏”京片子“歪瑞嗨皮”等方言,诙谐幽默,“笑果”显著。为表现这种烟火气息,可适当译为大阪方言,突出台词“接地气”的特点。增加终助词“や”“へん”“ぞ”“よ”“な”等的活用,强调感情的细腻变化。“那是我老汉装的”一句中的“老汉”译为“おやじ”,这类通俗亲昵的词汇替代“ちち”更能展现亲密的父子关系。译者要从句式、方言、终助词、感情色彩等方面考量,追求全方位动态对等,突出电影接地气,群众基础广泛的语言特点。
表1 方言翻译示例
示例中“我”的翻译,要考量词语背后的意蕴。“わたくし”是正式而自谦的第一人称。“僕”是年幼的男童常用的自称。“俺”是男性用于同级或下属,非正式的自称。“自分”原为旧日本军中最为崇尚的第一人称。现代常为钢铁硬汉的形象使用,有自谦含义。“儂”多为年老男性使用。“己等”现代已不常见,无自谦含义,不能用于正式场合。“俺様”男性的傲慢用语,意为“本大爷”,是较为失礼的表现。综上“报告! 鹅俩也单着捏! ”“鹅俩”翻译为“自分ら”一方面表明是军人的身份,另一方面是对上自谦地自称。“我不小,十三了”翻译为“俺”,强调川娃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独当一面。
如表2,示例中的专有词汇、内涵丰富的特色词汇,如果添加简单元素可以传达更为完整的含义,可以采取加译策略,比如“二十八年革命”翻译为“中国共産党リードした28年の新民主主義革命で”。“这是四野最有经验的保卫干事”中的“四野”翻译为“第四野戦軍”。对于内涵解释复杂的专有词汇可以顶行字幕注解。顶行注解的部分,是观影需要但不必要的部分,这种字幕呈现形式有利于减轻观众在“一帧影片”时空受限下获取字幕信息的观影负担,帮助观众判别重要信息和补充内容,使观众根据自身习惯或喜好,选择是否查看顶行的补充内容。比如:航空专用术语“我是北京”。翻译为“北京です”。同时在顶行注解“北京は中国の宇宙飛行の特殊な呼号で、その背後の北京の宇宙飛行のコントロールセンターは40年余り創立します”。此外,也可采用加译与顶行注解相结合的方式,比如:“鲜鱼口”,翻译为“鮮魚口フートン”,顶行注解“老舗が多い北京の有名な胡同”。
表2 历史特色词汇翻译示例
如表3,中国文化色彩浓厚的对偶句或者古诗词承载着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在主旋律电影字幕翻译时,把原字幕中对偶句简洁干脆的表达、平平仄仄的音律、含蓄深远的意境传达给译入语观众,可以传递中华文化的美感,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日本同属汉字文化圈,在对日翻译方面可以发挥共用汉字的先天优势,实现“形神意音”的对等传达,助力“以文化人、美美与共”。“忠实”原则下,采用“棒読み”和“返り点”相结合的方式,最小限度调整语序,增添必要的假名辅助,把汉语的独立语“黏着语化”达到“形”的对等;依据“当て字”翻译策略,使用“円”对照汉字“圆”,用“マンゲツ”(满月)标注“円”的读音,达到意的丰满[4]。
表3 对偶句翻译示例
如表4,“驴打滚” 是撒了黄豆面的豆沙馅儿糯米团子,因外形与野驴打滚扬起黄土的场景酷似,故得名“驴打滚”。这是凝结中国人民生活智慧的说法,坚持“深入浅出”原则,采取等效转换(添加日式元素),简易畅达的策略,把“驴打滚”译为“あん餅”。“餡[あん]”指豆馅儿,“餅”指糯米糕,“驴打滚”即“あん餅”。
表4 俗语类翻译示例
要深入调研史实,正确理解词义。“听说连聂老总的墨绿色的皮尔卡都被放了黑枪” 一句中的“老总”一词与通常意义上的“老板”不同,而指开国大典总指挥之意,“黑枪”为偷袭之意。因此译为“聶総指揮の墨緑の車さえが奇襲で命中されたそうだ”。
如表5,坚持正视历史,合作未来的和谐观。抗日战争如果翻译为“日中戦争”不能完整客观地反映历史,笔者认为应翻译为“抗日戦争”,在具体语境下,尊重史实,面向未来[5]。
表5 敏感词汇翻译示例
主旋律电影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和话语主张,是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和新概念愈加丰富,如“神舟”“东方红”“两弹一星”“一带一路”等。这些词汇内涵和外延丰富,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些中国特色术语在电影等文化领域的预热和吹风,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和柔性传播,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译者在理论层面以中国的价值选择为导向,坚持文化自信,彰显和弘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的有益探索;在实践层面,向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介绍这些中国特色术语有着先天优势,采取基于汉字或基于同形词的“异化”翻译,用最少的变动保留原语最大的特色。同时兼顾易于被译入国接受,易于中国特色和中国概念固定传播,形成日语专有名词和日语新词汇。在未来探索层面,立足主旋律电影的外宣精神,汲取国学哲学上“谦恭有为,德行天下,大道至简”的思想,从西方的“严格对照,定量分析”到东方的“一生万物、随机应变和写意传神”探索更富空间和创造性的“内涵外延动态对等”的主旋律电影翻译理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