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博物馆史前文物摄影通常以馆藏史前文物为摄影对象,来展现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以便更好地对史前文物进行记录、展示、宣传和研究。文物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文物拍摄需要文物摄影工作者有着理论与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支持,文物拍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史前文物通常是人类起源和自然界的历史见证,蕴涵着永不褪色的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是一座史前陈列展示馆或史前遗址博物馆存在和各项业务发展的物质基础。史前文物摄影的主角及史前文物本身,不同于历史时期的文物那样可能是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宝物,它们通常为比较朴素的史前人类生产生活的劳动工具如石斧、石锛、骨针、骨锥等,和文物遗存如有啃食痕迹的动物骨骼(如图1)。因而个人认为史前文物的拍摄手法要在借鉴于一般历史文物拍摄的方法之外还需要注意一些史前文物上细微的不同之处,这样完成的作品才能成为众多史前文化研究学者和收藏家对相关文物进行深入探讨挖掘和科学研究的珍贵历史佐证资料。
图1 有啃食痕迹的动物骨骼(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无论是史前文物还是历史文物,都属于摄影艺术创作中静物摄影的范畴,其应含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文物摄影所产生的作品主要有画面真实、形色精准、可信度高等特点,是博物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品保管、科研出版、陈列展览、宣传推广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任何文物摄影都需要根据文物的类别与质地的不同,在画面构图、照明造型、背景颜色与摄影技巧的选择上有所差别,以此完成的作品将文物本身特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完美地展现。同时所有的文物摄影人都应该有相当的摄影技巧、美学知识、娴熟使用摄影器材的能力,能够灵活地进行造型布光以及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实际需求完成完美的作品。
史前文物的拍摄方法、要求在大方向上同历史文物基本一致,只是在一些特别的文物上有所区别,例如巨型化石标本组(如图2),对于这类拥有着体形大、数量多、质量重等特点的文物,摄影人是很难在有完备摄影器材的室内进行拍摄。此类文物通常是组装完成后,安放于陈列展厅的固定位置后才能进行现场摄影。普通的博物馆极少具备大型摄影灯与大型背景布,因此文物摄影人拍摄此类文物时要在灯光和背景不佳并且不太空旷的陈列展厅环境里进行拍摄。
图2 巨犀化石组(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现如今众多博物馆一般使用的是各种型号的数码相机,多数为佳能和尼康两个品牌,也许还有些用的是胶片单反相机或更先进的相机,但这只是少数,本文就不多做描述。相机镜头选择应同相机品牌一致结合文物实际情况酌情变化。使用标准变焦镜头可满足小型文物(长、宽、高≤90cm)的拍摄需求,使用微距镜头可满足微型文物(长、宽、高≤2cm)的拍摄需求,使用广角变焦镜头可满足大中型文物(长、宽、高≥90cm)的拍摄需求。
进行史前文物拍摄一般要选择使用稳固的支架(三脚架)。由于摄影过程中相机的重量以及每次俯拍对相机的触动,很难保证机位完全一致。支架可以加强座机的稳固性,减小相机震动的系数,以确保整个拍摄保持比例、构图不变和相机的安全性。
在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拍摄状态较为稳定,文物应选择M 档进行拍摄(M档是手动控制模式,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全靠手动调节),可根据闪光灯指数和文物的距离远近,考虑光圈大小和合适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以求得两全其美的效果。在手持相机的情况下,文物应选择TV 档(运动档)进行拍摄(TV档是快门优先模式),可自由控制快门速度,调整高快门速度使文物拍摄的更加清晰。
文物藏品拍摄存档和研究工作一般选择数码相机分辨率的中上参数选项(“画质”选项中可选择M 至L 项之间)进行拍摄,这样设置完全能够达到工作所需的影像质量标准,也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文物的色彩与原始形态和文物的新旧与破损情况。该设置产生的照片占用内存不大,更方便对文物图像进行存档、刻录,并进行例如文物绘图、文物研究等相关的业务工作。
文物藏品的出版和宣传工作选择数码相机高分辨率选项参数(“画质”选项中的L 项)进行拍摄,像这类工作博物馆一般选择馆藏精品文物进行拍摄,因此这样的设置能达到拍摄影像质量高、分辨率清晰的标准,能够完全将文物本身的精华、细节与特点展现出来,尽可能地体现出文物自身所带有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想要更好地完成这类工作为博物馆今后的各种刊物出版和宣传印刷奠定坚固的影像基础,不仅是摄影设备完善调节还需要每一位摄影人具备一定的耐心与细心,同一件文物需要通过反复的实验拍摄,才能选取最佳角度将该文物最真实最震撼地展现出来。
在摄影室内拍摄文物照片,要确定使用的背景颜色与质地,而选择合适的背景颜色,要根据文物本身的色泽来确定。
在摄影室内拍摄文物,应当保持图像的画面完整,一般是不需要用到抠图或更换背景,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选择背景要做到以下原则:背景与文物本身色泽不能太接近且色调亦不能反差太过巨大,背景色调的选择忌采用强烈的色调,要使文物与背景易形成互补色。
背景色与文物本身色调非常接近,则背景色与被摄文物的色泽易混合不清并不能突显出文物本身,从成像画面上看,文物整体边缘与背景之间的分界不清晰,特别是文物背光的部分会同背景融在一起。背景与文物本身色泽反差太过巨大,则被拍摄文物就会显得很突兀,所呈现的图像画面就会让人感受到视觉体验十分不协调。背景采用强烈的大红大紫或带有明亮的色彩,图像中文物主体颜色会偏向环境色,形成互补色视觉现象,这十分不利于文物本身色彩的表达,因此不适合作为文物摄影背景的选择。
博物馆的史前文物藏品一般为石器、骨器、陶器等原始造物与各类化石标本,它们本身的颜色大多为白色、棕色、黄色、黑色等,因此在实际拍摄中,背景色应尽量选择中间色调,其中灰色调的背景是比较百搭,其作为主色调最为适宜(如图3)。灰色调的背景纸或背景布又分为浅灰、中灰和深灰,拍摄文物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控。当然在拍摄棕色、黄色等较浅色的文物时亦可以大胆的选择黑色背景。
图3 三叠纪鱼化石(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陈列展厅内拍摄文物照片,首先要减少其周边环境的复杂程度,确保照片在后期处理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博物馆的巨型化石标本通常在陈列展厅内拍摄,陈列展厅环境较为复杂,标本所呈现有下面几种情况:一是平面标本(如图4),其是直接拼接嵌入墙体、展柜或橱窗中,因此对该类标本只需找准拍摄角度,尽量把标本拍摄完整,后期进行抠图或更换背景。对于面积较大使用广角镜头亦不能拍摄完整的标本,拍摄时注意拍摄角度要一致,拍摄完成后需要进行后期拼图处理。二是立体标本(如图5),这里主要述说的是质量重、体积大、不宜挪动标本,其基本上是直接安放在展厅之中展柜之外的位置,方便游客能从多个视角观看。因此对于此类标本的拍摄就需要考验摄影人化繁为简的本领,在找准拍摄角度后尽可能地用背景布遮挡好标本后的复杂场景。若背景布不能完全遮挡住标本后场景则需要更换背景布遮挡位置同角度多次拍摄,后期再进行PS处理。
图4 兴义亚洲鳞齿鱼(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5 猛犸象化石组(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灯光对于摄影意义十分重要,可以说无光就无影,光是一切摄影的基础。因此一名出色的文物摄影师,除了要娴熟掌握专业摄影器材外,更应具备驾驭影室灯光造型的能力。
现今史前文物摄影在室内用灯光照明拍摄的情况下,采用影室闪光灯的照明方法来拍摄文物。影室闪光灯具有发光亮度高、发热量低、色温较准确、调节方便的特点,是现今所有博物馆拍摄文物的照明首选。
色温问题主要在胶片摄影时较突出。如今的博物馆一般使用数码相机,其能够自动检测拍摄环境光色温变化并给予适当校正,再加上电脑的后期处理,图像画面的色彩还原更加准确,能较好地解决摄影图像的色温问题。因此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文物不用太过在意色温的调节,感兴趣的话可以再了解。
史前文物拍摄应采取灵活的照明方式,根据被摄对象的不同择优选择。根据笔者的拍摄经验一般用三盏灯光就足以应对大部分情况,三盏灯分别为主光灯、顶光灯、辅光灯。
主光灯是文物器物造型的主要光源,以正侧光为最普遍的主光位选择,主光灯的位置和角度是一幅文物图片成败的关键。常使用侧光的原因是更好地隔离文物与背景,更有力地表现出文物的质感、造型、主体与纵深。但主光灯的摆放是没有绝对的固定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拍摄情况依靠摄影人的经验与文物所需要表达的意图来灵活布光。
顶光灯位于被拍摄文物上方,每个被拍摄文物都需要一个顶光灯照明,其能在物体上形成一个柔和的照明区域,让画面视觉感受更舒服自然,更好的呈现出文物全貌。
辅助光的意义在于照顾到顶光和主光没有照顾到的地方,起到主光与顶光的补助作用。实际照明时应尽量避免辅助光破坏主光效果。如果补助光得当,拍摄石器、陶器等史前文物,其敲击点、刃口、使用痕迹、纹理都会表现得很清晰(如图6)。
图6 砺石(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对于一些形状较为扁平的史前文物,如石铲、石斧、石锛,为保护文物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受到伤害,一般采用平铺俯拍的方式进行拍摄(如图7)。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出现相机与支架产生影子遮挡住文物,在灯光布置上要别有一番安排。如果此时顶光灯的位置处于文物正上方,相机与支架的影子则会破坏文物照片的效果,所以此时应该调整顶光的位置,根据需求往四周挪动调整。在拍摄玉化石器、含釉质标本等高反光率文物时,应使用散射光尽可能消除灯光的发光点,使光线更柔和的照射在文物上,产生光影和谐的效果,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更自然(如图8)。
图7 石铲(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8 玉化石锛(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博物馆陈列展厅拍摄史前文物时,基本上很少能使用大型摄影灯,摄影人通常只能利用陈列展厅本身的灯光进行拍摄。由于陈列展厅的灯光过于复杂,需要在展厅重新设置自定义白平衡。
博物馆史前文物摄影工作的过程其实较为枯燥,因为我们的文物种类少,文物外观大部分不出众,新人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作品流于表面而遗漏掉文物的细节和特征,这就要我们每一位史前文物摄影人要有足够恒心、毅力、观察力、判断力,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和艺术素养,这样才能把握好文物需要表现的细节和特征,在不同的要求中拍摄好最合适的作品。对于博物馆史前文物摄影的相关心得,以上方法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每一个摄影人的风格、手法皆有不同,且对于史前文物的认识与理解也各异。此次撰写这篇文章,就是想把本人从业以来的思考和经验进行梳理展示,希望对其他文物摄影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