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军
为了给区域体育教师搭建有效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解决浙江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在地区推进中的方法和路径问题,2013年9月,金华市组织成立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研修班由各区县推荐的骨干教师组成,三年一届,主要开展培训和教研工作。在9年的工作和实践中,研修班不断丰富顶层设计,提升教研与服务的精准性,形成班级核心文化,实现了由“个人努力”向“学习共同体”转变,再由“学习共同体”向“个人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良性生态循环。本文结合研修班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思路进行阐述,就建设“教研和学习共同体”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分享经验。
研修班为骨干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平台,同时骨干教师也凭借其能力与素养,在浙江省推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担使命、开新局。研修班的行动宗旨是“实干”。开班9年来,研修班开展的所有工作指向均全面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例如研修班围绕《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课堂教学“七个一”标准和“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单元构建等理念开展的大项目研究从未间断。研修班以研究和落实《纲要》为抓手,在反复解读与实践中,将“实”字内化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激发教师内在动力,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纲要》是浙江省体育课程方案,是浙江省推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纲领。在《纲要》形成和推进的过程中,研修班率先行动,针对《纲要》中的理念和具体操作策略开展解读与实践。以《纲要》为立足点,研修班的学习和教研有的放矢,并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学习-实践-检查-改进”的行动路径(图1)。例如研修班围绕“‘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下的田径内容单元构建”的研讨采用了“专家引领(学习)-教学实践(实践)-评课反馈(检查)-对照反思(改进)”的模式。其中,“专家引领”环节邀请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进行深度解读,帮助学员建立正确认知。“教学实践”环节基于对理念的认知,学员分组针对田径内容开发单元,并选派组员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评课反馈”一方面邀请专家从理念落实的视角进行评课,帮助学员获得针对实案再次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学员互评强调“提问题,说建议”,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阐述自己的建议,从而帮助学员在评课中建立点对点、面对面的检查。“对照反思”环节要求每位学员在每次活动后三天内针对学习主题完成学习反思,并在常态教学中针对活动内容再次开展教学实践,从而帮助学员建立学习与教研的闭环路径。基于“学习-实践-检查-改进”的行动路径,研修班的教研达成了全员深度参与的效果,充分体现了班级的“共同体”意识。
图1 研修班学习活动路径
《纲要》引领下的研修班学习和教研行动选择以“田径内容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抓住以往田径教学中存在的“唯技术线”教学现象所导致的田径内容学习难度大、不符合低水平段学生学习特征的问题,利用《纲要》的核心理念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堂效果检测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图2)。在坚持反复研讨与实践的过程中,学员们开发了丰富的练习方法(总计507条),并构建了19个内容单元。各区县骨干教师结合开发成果开展田径教学,学生表现出了乐于参与的状态,练习密度、练习参与度显著提升。研修班基于田径内容的练习方法开发和单元构建为《纲要》提出的“方法是课时教学内容”的理念提供了实例验证。其中,研修班团队设计的“多种形式的起动方法”教学单元在浙江省体育课程建设实践成果推广活动中得到展示。研修班教师通过基于田径教学结合《纲要》理念的探索,不仅形成了集“练习方法、教学单元、单元展示视频、教学设计案例、课堂教学实录”等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同时也帮助研修班的学员达成了学习、解读、落实、理解《纲要》的效果,从而内化为《纲要》引领下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变。
图2 田径内容练习方法的开发流程
研修班强调学员主体学习效果的不断优化,要求在学习和研讨中不断挖掘课程和教学资源,以助力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研修班逐步强化研究意识,建立起了完善的学习、实践与研究相联动的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学员的进步和教研质量的提升。
以课题为载体开展学习与教研,充分体现了以研促学、以学助研的思路。例如研修班围绕“田径教学”的研究,强调各学习小组围绕一个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同时,在每次研讨活动中,研修班会根据《纲要》落实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或困惑点提出问题,引导学员带着问题参与研讨。在这样的研讨中,问题的提出可以通过各学习小组指向不同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学员个体形成针对问题多角度的解读,有助于快速形成系统、严谨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学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研修班在不断提升教研实效性的同时,也通过尝试不同的研讨模式来提升教研水平,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来聚焦问题、解决问题。例如研修班开展的实验性研讨包括“同课异构”教学、“同案各施”教学、“卷入式”教学等。这类教学研讨的共同特征就是,在教学内容统一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会尽可能地体现出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的差异性。通过结合课堂取得的实效性进行对照分析,可精准把脉上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路径。同时,帮助教师个体或学习小组在设计教学和对照分析中提升教学素养。
研修班在开展教学研讨时,通过教学检测的方式来验证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教学检测由研修班学员全体参与,按学习小组分工落实。教学检测的流程包括“预设、监测、分析、修正”四个环节,检测的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如练习密度、学生参与度等)和特定内容(如学练标准)。特定内容的检测需要由上课教师预设指标。参与检测的学员和学习小组通过观察课堂、记录观测表、分析监测结果、形成监测报告的系列流程,为上课教师和课题组提供翔实的数据,为改进教学和提升研究质量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学员通过科学地记录教学质量观测表,能有效地建立听、评课的专业视角,从而提升分析教学、研究教学的能力。
研修班的发展基于对中小学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信念,基于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深耕,基于对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追求,同时也基于团队文化的探索和建设。在研修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协作和同理心”为主的核心文化,并以此文化为基石,不断深化研修班的团队建设。
“协作”是研修班各项学习和工作更有效开展的前提,而“同理心”则让“协作”有温度、充满爱,是学员们彼此达成更紧密连接的桥梁。在研修班开展的一次“客座式”交流中,研修班所有成员围坐一堂,彼此分享在班级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故事。其中,学员们谈到最多的就是团队的故事以及对团队和同伴的感激。而每当提及小组讨论、工作至深夜的画面,学员们都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幸福和快乐的事。“同理心”已逐步渗透至研修班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每当小组中有同伴承担教学任务或参加教学比赛时,小组成员都会全力以赴地提供帮助,共同形成最强有力的支持团队。
“协作和同理心”的文化引领,对每位学员的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借助团队的力量,学员们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中能准确把握学科特征,取得优异的成绩。目前,研修班学员中,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荣誉的已超30人次。其中,1人获得“我是体育教师”勋章;2人在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观摩展示课现场展示交流;4人获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评比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7人次荣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教坛新秀”称号;21人获浙江省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3人获“金华市最美教师”称号。
研修班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借助研修班逐步形成的“名师”集中优势,研修班继续深化团队建设,打造多元化的团队发展路径。在结构上,研修班集中优势成立“课题组”,以促进“优秀”教师向“卓越”教师发展;成立“送教组”,促进形成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团队。同时,基于研修班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成立“青年班”,为青年教师搭建更高的学习平台,以促进青年教师及时厘清职业发展的路径和建立专业发展的诉求。在形式上,研修班积极建立对外交流、合作机制,打造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研修班积极寻求学习交流的机会。例如,研修班通过“请进来”,主动联络杭州体育教学“星锐班”、浙江师范大学“浙派名师班”开展合作教研;通过“走出去”,积极组织学员学习杭州江干区的教研经验,参加浙江省“四地”“五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参加长三角特级教师教学研讨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观摩学习。另一方面,以“金华体育教学”微信公众平台为窗口,在宣传研修班教研工作的同时,将教研成果、学习资源等分享给一线教学人员,形成辐射效应,达成服务于基础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
研修班的建设与发展是金华市推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行动。在积极推进研修班团队建设和科学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研修班已悄然达成了落实《纲要》精神和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提升地区教研氛围和教研水平等使命。研修班的学员充分传承了“协作和同理力”的文化内涵,带领各区县教师学习和教研团队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