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艳萍,沈勇桃,范建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麻醉科,江苏 苏州 215228)
目前无痛人流术主要采用丙泊酚麻醉,具有起效和苏醒均较快等优点[1],但大剂量使用会对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增加手术风险[2]。艾司氯胺酮较氯胺酮具有更强的镇痛效力,体内清除率更高,作为无痛人流麻醉的补充,安全性较好[3]。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无痛人流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宫缩痛的影响,期望为提高无痛人流麻醉质量提供指导。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接诊80 例行无痛人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0 岁;②明确诊断为宫内早孕(5~8 周);③耐受无痛人流术;④患者活动量 > 4 mets。排除标准:①异位妊娠者;②存在严重基础性疾病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对丙泊酚、艾司氯胺酮过敏者;④合并支气管哮喘、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年龄20~36 岁,平均年龄(28.78±4.6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3 例、Ⅱ级17 例;BMI18~26 kg/m2,平均BMI(22.56±1.37)kg/m2;妊娠5~8 周,平均妊娠(6.12±0.75)周;观察组年龄21~38 岁,平均年龄(27.42±5.1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5 例、Ⅱ级15 例;BMI19~25 kg/m2,平均妊娠(22.49±1.41)kg/m2;妊娠5~8 周,平均妊娠(6.33±0.68)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受术者均进行常规术前准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取膀胱截石位。在麻醉用药的选择上,对照组单用丙泊酚在静脉注射5 ml 生理盐水10 min 后注射丙泊酚(生产企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l:100 mg,国药准字H19990282),根据2 mg/kg 确定丙泊酚的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l:2.50 mg,国药准字H20193336),根据0.5 mg/kg 确定艾司氯胺酮的剂量;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宫腔操作,若肢体不能配合完成手术时,可酌情以0.5 mg/kg 剂量追加丙泊酚,直到麻醉效果满意。
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2 min、术毕苏醒时,检测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②宫缩痛程度:在术后苏醒即刻、15、30、60 min 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评价宫缩痛程度,其中VAS 评分范围0~10 分,无痛:0 分,剧痛:10 分,评分越高说明宫缩痛程度越大[5]。③术后恢复指标: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④不良反应:观察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头晕、恶心、呼吸抑制、心动过缓、躁动等。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毕苏醒时MAP、HR 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苏醒即刻、15、30、60 min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宫缩痛程度比较(分)
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效果评价指标比较
观察组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n(%)]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毕苏醒时MAP、HR 均大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并不会额外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反而能够稳定无痛人流麻醉血流动力学,究其原因考虑与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够对抗丙泊酚对MAP、HR 的影响,可使行无痛人流术的妇女保持较好的自主呼吸,保护血流动力学的稳定[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苏醒即刻、15、30、60 min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有助于减小术后宫缩痛,分析可知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具有协同作用,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可减小丙泊酚对动静脉舒张性和心肌收缩性的影响[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提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能有效提高无痛人流麻醉效果,促进术后意识恢复,考虑原因在于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缩短了丙泊酚的起效时间,此外,由于无痛人流术耗时较短,丙泊酚用量并不多,艾司氯胺酮是短效麻醉剂,小剂量联用也不会有明显积聚,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和恢复各项能力[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的安全性较好,这可能与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能很好地抑制丙泊酚的血浆清除速率,明显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关[7]。值得注意的是,艾司氯胺酮可能增加受术者氧耗,增加口咽腔分泌物,引起血压升高,需严格控制艾司氯胺酮的使用剂量,是确保无痛人流麻醉安全性的关键所在[8]。
综上所述,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能有效提高无痛人流麻醉效果,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减小术后宫缩痛,且安全性较好。本研究仍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有待日后采取大规模前瞻性对照研究,深入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无痛人流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为合理使用艾司氯胺酮进行无痛人流麻醉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