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婉蓉
(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福建 泉州 362123)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可表现为月经量过多、贫血等,以手术治疗为主。而高血压同属于人群常见疾病,以血压不稳定升高为主要特征[1]。若子宫肌瘤患者合并高血压,则会增加手术治疗风险。而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也需加强相应风险防控,通过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保障患者安全,并辅助稳定治疗效果[2]。常规围术期护理以手术治疗为基点,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健康宣教及并发症防控等护理措施[3]。针对性护理则更倾向于重视患者作为工作开展的核心存在,围绕实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4]。基于此认为,将其引入围术期护理可进一步强化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中,对院内84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对比观察,旨在探究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院内84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性,可对比研究。纳入标准:(1)经术前B超检查确诊子宫肌瘤,细胞学检查排除恶性肿瘤;(2)血压高于120/160mmhHg;(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2)精神疾病史;(3)临床资料不完整。
1.2.1 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术前:接待患者、评估病情、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讲解术前注意事项;
(2)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监测患者生命指征;
(3)术后:观察病情恢复情况,预防潜在并发症。
1.2.2 观察组: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术前:对患者给予健康宣教,包括疾病、治疗等,加深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配合心理护理调节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工作。针对拟定行子宫全切、自全切手术患者,术前讲解手术对性功能影响以及其他潜在风险,确保患者充分知情。术前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维持稳定血压水平,结合手术需要决定术前是否停用。饮食方面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与高蛋白食物,禁忌食物为高钠食物,术前1d食用易消化食物,其中晚餐半流质饮食,术前8h禁食禁水。
(2)术中: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室环境,减轻患者基于未知产生的恐惧感,并结合手术要求取舒适体位到手术床。与医生密切配合快速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过程监测患者生命指征,呼吸情况、血压、心率等变化,并观察体温变化,给予加热垫维持患者体温,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针对术中意识清楚患者,积极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过于紧张导致血压升高。
(3)术后:术后间隔30min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平稳,若有血压异常升高表现,通知医生对症处理。术后1d观察手术切口、引流管引流,确保及时识别潜在腹腔内活动性出血或其他并发症,配合医生快速实施急救。术后结合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按摩、注意力转移法等物理镇痛,必要情况给予术后镇痛药物缓解疼痛程度。术后24h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首次活动在护理人员搀扶或在旁陪伴下进行,预防肢体活动不灵活而出现跌倒事件,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及血液循环,加快切口愈合速度。高血压患者外周小血管硬化程度高,下床活动时间延迟到术后36h,但配合床上被动与主动肢体及关节活动。术后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变化情况,除规律降压药物外,饮食上严格控制盐摄入量,常规每日不超过5g。
(1)干预前后测定患者血压水平;(2)统计患者手术相关指标;(3)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4)以VAS法对患者术后当日、术后3d、术后1周疼痛程度评估,0-10分,分值高提示疼痛严重;(5)以生活质量测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 42年龄(岁)53.45±4.54 52.26±4.18 1.250 0.215高血压病程(年)5.82±0.71 5.69±0.84 0.766 0.446
不同组别患者干预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均有所下降,但以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s,mmHg)
表2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s,mmHg)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 42干预前157.26±2.32 158.06±3.21 1.309 0.194术后3d 143.15±2.05 150.15±2.24 14.940 0.001干预前104.62±3.26 105.42±3.15 1.144 0.256术后3d 86.24±2.15 98.25±2.34 24.493 0.001收缩压 舒张压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s)
表3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2 42术中出血量(ml)34.15±2.05 53.24±2.54 37.903 0.001手术时间(min)45.26±5.34 53.26±5.14 6.995 0.001住院时间(d)6.35±2.01 8.84±2.15 5.483 0.001
术后并发症包括阴道出血、切口感染、排尿困难,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术后当日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1周均以观察组患者平均疼痛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组疼痛评分[(n,%),分]
除社会功能之外,其他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以观察组患者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n,%),分]
子宫肌瘤与高血压均具有发病率较高特征,而其中子宫肌瘤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良性肿瘤,多发生在中年妇女中[5]。子宫肌瘤进展中可引发贫血、月经量增加、痛经等症状,或可伴随下腹部坠痛感、腰背酸痛感等[6]。对于子宫肌瘤可行手术治疗,但若患者合并高血压,则可增加手术风险性[7]。其原因为,麻醉与手术操作均可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容易增加切口渗血等并发症。除手术治疗外,围术期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安全及稳定血压水平等均具有积极作
用[8]。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对比常规围术期护理,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干预后观察血压水平相对较低,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其原因为,针对性围术期护理中,术前指导患者规律用药降压,术中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血压水平影响,术后通过用药与个性化饮食干预,可辅助稳定血压水平。(2)手术相关指标方面,以常规围术期护理为参照,针对性围术期护理更有助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这其中的针对性以现在以患者为中心,结合病情、治疗需要实施相应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其中术中加强与医生之间配合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有效手段。(3)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化差异、手术操作、术后管理等因素相关。针对性围术期护理通过术前营养管理、术中体温管理、术后饮食与早期活动,均有助于预防潜在切口感染、排尿困难等并发症。(4)所有外科手术治疗均伴随术后不同程度疼痛,虽然目前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但依然无法完全消除术后疼痛。对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同样如此,剧烈疼痛存在促使血压升高、增加切口出血与感染并发症风险可能性。本研究中除术后当日外,术后3d、术后1周均以针对性围术期护理患者疼痛评分较低。提示此种护理模式在缓解疼痛作用上优势显著。针对性围术期护理中,术后采用多元化疼痛干预方式,如按摩、注意力转移法、药物镇痛等,可结合患者具体疼痛程度灵活选择,强化术后镇痛效果。(5)术后疼痛、负性情绪、术后卧床均可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基于缓解疼痛、调节患者负性情绪、术后辅助患者早期活动,可达到提升其生活质量效果。另外,在此种护理模式下,基于患者参与康复锻炼时间较早,更有助于缩短胃肠功能与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时间,促使患者更快进入正常生活状态,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围术期护理用于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可辅助强化血压控制效果,并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