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在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9-08 02:56:28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个体化导向脑出血

赵 莉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可出现头痛、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1]。临床对于脑出血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可修复受损神经元,接触站位效应,预防继发性损伤。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故需采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改善患者预后[2-4]。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位置、脑组织损伤程度不同,导致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差异[5]。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可通过加强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训练,使患者肢体功能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本研究探讨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在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导向组(65例)和常规组(64例)。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脑出血诊断标准[6];(2)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为脑出血;(3)患者均为首次发病;(4)患者均处于脑出血康复期;(5)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功能不全;(2)患者合并颅内感染;(3)患者合并恶性肿瘤;(4)患者为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5)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导向组给予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具体措施:(1)建立神经功能导向式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及工作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和护士组成;(2)针对不同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个体化干预护理措施,对患者语言、肢体、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估;(3)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帮助患者取健侧位,抬高床头至15-30°,使用注射器抽取适量温开水,从患者健侧口角缓慢注入,如患者恢复自主吞咽能力,则逐步增加喂水量,而后逐渐过渡至流食;(4)针对瘫痪患者,给予患者四肢肌肉按摩,2次/d,每次持续10-20min,并开展小幅度范围关节外旋、外展、内收、伸展等活动,2次/d,每次持续20-30min,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单腿、双腿、十字交叉等主动运动训练,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训练时间和训练次数;(5)针对感官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等方面训练,选取曲调柔和的新闻与音乐,有效刺激患者神经功能,每日定时进行开关灯,并反复交替,使用手电筒照射患者瞳孔30s,1次/d,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轻柔脸部,并使用软毛刷对其手脚掌轻刷,10min/次;(6)针对语言障碍患者,从发音开始练习,而后进行简单对话练习,10-20min/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包括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况,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4)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等项目;(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颅内压增高、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NFI、MMSE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NFI、MMSE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FI、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导向组NFI评分低于常规组,MMSE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FI、MMSE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FI、MMSE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导向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n)65 64干预前22.19±2.85 22.53±2.62 0.705 0.482干预后9.91±1.39 13.77±3.44 8.379 0.000干预前20.95±2.31 20.87±2.13 0.204 0.839干预后29.32±3.06 25.88±2.37 7.131 0.000 NFI评分 MMSE评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后导向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s,分)

组别例数(n)Barthel评分 Fugl-Meyer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导向组6554.17±5.5676.15±7.1553.07±5.5375.01±7.64常规组6454.97±5.9166.24±6.2453.92±5.8462.09±6.52 t值0.7928.3820.84910.324 P值0.4300.0000.3970.000

2.4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

干预后导向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s,分)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s,分)

组别导向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n)65 64干预前15.29±2.53 15.78±2.61 1.083 0.281干预后7.86±1.33 11.67±2.06 12.499 0.000干预前16.22±2.78 16.29±2.52 0.150 0.881干预后10.71±1.83 13.94±2.04 9.469 0.000 HAMA评分 HAMD评分

2.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导向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神经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干预前12.26±1.31 12.53±1.33 1.162 0.247干预后20.05±2.35 15.38±2.03 12.070 0.000干预前13.87±2.69 13.63±2.26 0.548 0.585干预后19.72±2.52 16.24±2.47 7.920 0.000干预前14.97±1.79 14.62±1.24 1.289 0.200干预后20.43±2.57 17.45±2.33 6.896 0.000干预前12.75±1.21 12.83±1.56 0.326 0.745干预后19.72±2.74 16.74±2.49 6.462 0.000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神经功能 社会功能组别导向组常规组t值P值例数(n)65 64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导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2%)明显低于常规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6,P=0.004)。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脑出血患者在受到外界影响因素情况下,多出现肢体残疾等后遗症,容易引发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8]。随着微创神经外科不断发展,对血肿进行有效清除可挽救脑出血患者生命,但手术心理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风险仍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预后差的主要原因,故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9]。

常规护理仅针对患者疾病进行护理,指导患者定期复查等,可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可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较低,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从而使患者预后不佳或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转归[10-11]。

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使患者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学会疾病管理[12]。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根据导向目标完成每日训练量,确保机体锻炼强度,有效将治疗性活动和功能性活动联系在一起,避免肌肉萎缩,促使肌肉快速生长,最终改善各机体水平恢复[13-1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导向组NFI评分低于常规组,MMSE评分高于常规组,MMSE量表是广泛用于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工具,该量表简单易行,提示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患者精神状态;干预后导向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高于常规组,提示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干预后导向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提示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纠正患者负性情绪;干预后导向组物质生活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提示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究其原因,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患者出现负性情绪及时进行干预,纠正其不良生活状态。导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提示通过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安全性较高,此结果与邓文娟[15]等研究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可改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减轻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个体化导向脑出血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0:12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犬只导向炮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