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其免疫抑制作用

2022-09-08 07:19杨国语周慧珍刘梦莹
医药与保健 2022年9期
关键词:剂量常规新生儿

杨国语,周慧珍,刘梦莹

(新密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河南 郑州 452370)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其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机体免疫力较低,易感染致病因子诱发新生儿肺炎,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甚至可引起患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新生儿肺炎多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感染引起,因此临床针对该疾病多采取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治疗目的是控制患儿的炎症扩散、抑制临床症状等。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临床研究者发现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或难以取得预期治疗效果,部分患儿存在感染反复、症状无法在短时间内缓解的情况,故临床开始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其他辅助治疗,其中人免疫丙种球蛋白是目前临床针对新生儿肺炎应用率最高的辅助治疗药物,联合用药在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等方面优势显著。本研究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两种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密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接诊的8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作为分组基础,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1例。所有患儿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且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

纳入标准:(1)胎龄37~41周;(2)病历资料完整,中途未退出者;(3)所有患者均符合《儿科学》中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对本次研究涉及药物存在用药禁忌及过敏者;(2)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3)出生后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或重度窒息者。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吸氧、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等,必要时给予患儿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20;0.25 g),10 mg/kg静 脉 滴 注,1次/d,治疗时间为5 d,当患儿度过急性期后转为阿奇霉素口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12;0.1 g*6包 ),口服,1次/d,每次10 mg/kg。

常规剂量组给予人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42;2.5 g/瓶),500 mg/kg静脉滴注,1次/d;大剂量组剂量为1 000 mg/kg静脉滴注,1次/d。计划治疗3~5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依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将疗效评估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有所恢复;有效:无明显症状,指标略有恢复;无效:症状未消失,指标未见好转。(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 d后动脉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二氧化碳分压(PaCO)。

(3)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 d后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随后使用免疫吸附法对各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测定。

(4)比较治疗前及治疗5 d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静脉采血(3 mL)并分离血清,随后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各项炎症因子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大剂量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分别为97.56%、82.93%。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用药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用药后大剂量组氧分压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s )

2.3 两组用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用药前两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用药后大剂量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用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

2.4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用药前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用药后大剂量组白细胞、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s )

3 讨 论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以新生儿为主要患病人群的常见严重呼吸道病症,其病症的发生与感染、吸入乳汁、胎粪及羊水相关,患儿一旦患病后则易出现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其病因主要在于:(1)新生儿大脑皮质对呼吸中枢调节低下,肺内易吸入乳汁、胎粪和羊水等,其吞咽动作不协调。若患儿伴严重兔唇裂腭、先天性食管闭锁等严重消化道畸形情况,则易出现误吸情况。(2)新生儿气管腔内相对干燥,其气管短,且纤毛清除尘埃和细菌能力低下,肺部易被细菌侵入。(3)新生儿肺组织未能有效分化,肺血管较为丰富,易充血,肺泡数量低下,易导致炎症情况发生。

新生儿肺炎可发生于任何阶段,即出生后、分娩期间和宫内等,其中,如果发生在出生后,则为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如果发生于分娩期间和宫内,则为宫内感染性肺炎。在初期阶段患儿症状不显著,以哭声微弱、反应低下等为主要表现,或者唇周、肢端发绀,面色苍白,不动、不哭和不吃等症状。如果患儿病情严重,能增加病理性黄疸发生,使其免疫力低下,易导致败血症发生。若在出生24 h内伴气促和发绀情况,则指胎儿感染性肺炎。经对患儿进行体征检查发现,其鼻翼扇动,呼吸增快,严重者口吐白沫,可见心率加快和三凹征。经听诊发现伴细小湿啰音与捻发音,大部分听不见湿啰音。由于新生儿年龄较小,机体处于发育阶段,当患病后若临床治疗不及时,则能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成长。因此该疾病是新生儿阶段的一种高危型疾病,针对该疾病需予以足够重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谨防疾病恶化对患儿机体造成更严重损伤。

新生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但发生机体不适,且体内炎症因子的含量还会有增高的趋势。研究表明,随着肺炎疾病的不断发展,病毒在感染宿主之后会和儿童的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临床反映新生儿免疫水平敏感的指标有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同时研究发现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抑制状态等表现,但对于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T淋巴细胞对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通常T细胞和亚群的数目比较稳定,当人体形成正常免疫应答时,不仅抗原异物能被及时清除,而且本身不受损伤。T细胞亚群CD3是成熟T细胞的特征性标记,CD4则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记,还有研究显示肺炎特别是病毒性肺炎时人体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和CD4与CD8百分比降低。另外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是免疫细胞受病毒病原激发,通过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的,代表免疫球蛋白有IgG和IgA和IgM,可以作为新生儿肺炎救治过程中的关键观察指标。

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是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转录和复制抑制,但该类药物治疗作用相对单一,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患儿免疫功能等多种客观因素影响,故其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无法取得预期治疗效果,部分患儿存在症状缓解慢、病情反复等问题,同时该药物使用还会引起患儿体内出现明显的耐药性,进而影响最终治疗效果。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有研究发现将抗生素类药物与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联合,能显著提升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力,在控制炎症、增强患儿免疫力能方面优势显著。但临床上对新生儿肺炎免疫球蛋白用量选择尚有分歧。因此,在儿科临床工作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该药物以及如何应用该药物。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等特点,从而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一些临床研究表明,用高剂量免疫球蛋白(1 000~1 200 mg/kg)治疗儿童,其疗效明显好于常规剂量(500~700 mg/kg),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

本文研究显示,大剂量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用药后大剂量组氧分压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数据出现以上差异的原因在于,人免疫丙种球蛋白是一种从人体内提取的蛋白制剂,是真实存在于人体中的免疫球蛋白。近年来研究显示重症肺炎患儿多存在免疫细胞发育障碍,随后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诱发免疫功能失调,进而产生对患儿机体有害的细胞因子,同时儿童阶段是机体脏器、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该阶段患儿免疫系统及肺功能发育未成熟,在发生感染后易继发性免疫蛋白缺陷,因此大剂量组患儿补充人免疫丙种球蛋白能帮助患儿建立全身免疫机制,治疗效果更佳,且患儿血气功能恢复情况亦更佳。小剂量使用本药能显著增强儿童免疫功能,而高剂量则可出现某些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引起抑制异常及过强免疫反应,进一步消除病原,减轻患者免疫组织破坏程度。高剂量输注人血免疫球蛋白对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比常规剂量更能结束病毒繁殖。同时,大剂量人血免疫球蛋白能使白细胞黏附因子-1、内皮淋巴细胞黏附因子-1和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含量减少。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用药前两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用药后大剂量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用药后大剂量组白细胞、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常规剂量虽也能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但大剂量效果更为显著,考虑导致上述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D、IgE在人体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较精确识别病原体并与之结合,随后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杀灭病原体,而人免疫丙种球蛋白中包含大量上述免疫球蛋白,故该制剂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充分综合自身有害抗体。同时该制剂还具有限制Fc和抑制补体的作用,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效果。而大剂量使用可进一步提升用药效果,故大剂量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提升情况优于常规剂量组。该制剂能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分泌与产生,人免疫丙种球蛋白的抗炎作用如下:该制剂中含有大量特异性抗IL-1、LI-6、IL-8、TNF的抗体,进入人体后能直接作用于上述炎性介质及炎性因子,在短时间内降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其次人免疫丙种球蛋中的IgG的Fc段能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综合,控制该因子与自身抗体及对应细胞因子结合,最终达到抑制吞噬细胞激活炎性因子破坏的作用。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剂量,大剂量人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剂量常规新生儿
ICRP 第147号出版物《放射防护中使用的剂量量》 内容摘要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CT设备的扫描电压对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常规之外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破常规 获巧解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