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结硕果负重前行终蝶变
——江苏海企仓储的“精品”之道

2022-09-08 07:38
世纪风采 2022年9期
关键词:精品企业

时 攀

“这颗树是公司刚成立时栽种的。”“这块石头上的字是查阅对比了上千个字才从中选出来的。”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副总裁史先召无比熟悉地向来访者介绍企业的一草一木和每一栋建筑甚至每一间办公室;海企仓储总经理孙承莉也对包括班车、洗车场、食堂等诸多细节数据脱口而出。这些熟悉中时刻透出他们的自豪,也显露出他们对企业的浓厚情感。这个从一片荒滩中建立起来的现代化仓储物流企业,从无米下锅到行业内唯一的“江苏精品”,其中倾注了海企仓储人的无数心血,也浓缩了新时代国企改革运营的坎坷与成就。

一、荒滩上建起了新码头

1995年,为提升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十大重点外经贸企业集团,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省政府批准的首家重点外经贸集团应运而生。

以开拓江苏外经贸事业为主业的海企集团,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江苏“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开路先锋,加上当时的政策红利,海企集团的规模迅速扩大,成立当年公司便完成进出口总额超4亿美元,在全省同类对外经贸企业中名列第一。时任海企集团董事长杨大伟谈到当年的发展仍心潮澎湃,他说,海外企业集团发展最快时“全国进口的三根木材,就有一根是我们海企的”,“江苏百分之七八十的铁矿砂也是依靠海企进口”。在一定时期内,海企集团甚至还具有审批省内企业在外投资的“行政化”职能。

然而在2002年前后,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进口许可制度改革,原先集团具有的相对“垄断”地位消失,被迫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分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陆续撤并。杨大伟说:“所谓的特权、优势一下就没有了。”面对环境的急速变化,集团往何处去成为压在大家心头的一块大石。

21世纪初,省委、省政府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省情实际,重新界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引导苏南产业、人才等向苏中和苏北转移。2003年8月22日,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确定了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江阴等15个县(市)为沿江开发的核心区域,并确立了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区、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缩小江苏南北差距的传导纽带等四大战略定位。这一系列政策,特别是沿江开发中打造化工产业集群和建设基础设施载体平台、构建专业物流中心等具体方案,为集团的决策提供了新的方向。

集团在进出口特别是化学品进口方面长期具有总量优势(总量全省第二),但由于失去了政策红利,缺乏产业支撑的进口产品找不到销路,储存、物流环节的损失、纠纷也不断发生,企业转型之路荆棘丛生。为此,集团逐渐找到症结所在,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支撑,决定自建化工库区和码头,以解决现有突出的矛盾。结合当时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苏中崛起等战略,集团将目光转向长江以北的苏中地区。而地处苏中的泰州,也在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中主动出击招商,双方一拍即合,不久便在泰州市区选定了地址。但等化工仓储项目正式进驻时,由于环保、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选址被换到高港区临江一带。当集团考察团前往实地时,顿时心凉了半截。这里就是一片荒滩芦苇荡,不要说配套产业,甚至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在争议过后,集团领导层还是决定利用海企集团的融资优势和国家鼓励码头、仓储的政策红利,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在荒滩上做新文章。

说干就干,集团迅速组建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调集精兵强将,从省会南京沿江而下转向泰州。面对滚滚江水,一向与贸易打交道的众人感到压力巨大,无从下手,但他们有一点却是坚定的,就是从基础建设开始就要做“最好的”。于是,从2007年2月施工到2008年6月,管理和施工团队仅用了16个月的时间,在江边的一片荒滩中上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年周转能力340万吨,仓储库容10万立方的水运仓储码头。承载着集团发展向贸易、生产、物流结合型企业转型重任的江苏海企化工仓储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州投产运营。

二、创业伊始便遇生存危机

建好了码头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实际上,码头建成后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建码头还要大。

首先遇到的危机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的设想是,仓储码头建成后,即便短时间内招商跟不上,但有集团内部各家公司的化学品进口贸易托底,完全可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但实际上,融入了市场经济大潮的企业再也无法像以往那样依靠单纯的行政式命令指挥营业。等到仓储码头正式运营后才发现,集团下属的各企业虽然在化学品进口量上具备比较优势,但每个企业进口的化学品品种不同、客户群体不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也各不相同,将所有的进口化学品一股脑装进新建的码头既不现实,又不经济,无疑会变相地增加成本。而当时泰州本地的化工企业又屈指可数,无法为企业提供成熟的化工产业链支撑。因此,原本的计划无法实施,仓储码头面临“晒太阳”的窘境。

建好的码头要使用维护、向银行的融资要归还,无米下锅的日子不能等。集团管理层立即调整方向,从公司选拔优秀人才组建骨干队伍重点啃招商这块硬骨头。他们首先将目光转向江苏省内的各大化学品公司,一家家上门主动邀请他们来到泰州考察,最终成功地同近10家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吸引他们的货物进驻,满足了仓储码头的前期基本运营需求。

企业运转刚上正轨,就遇上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需求持续收缩,市场极度低迷,直接影响了以进出口仓储为主的业务开展,向外寻求出路的运营思路一度被迫中断。同时,受到政策引导的长江沿岸开发强度日益加大,沿岸罐区增容、扩容、改造项目一拥而上。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内共增加了约300万方的库容,业内竞争日趋白热化。新生的海企仓储刚解决了生存危机,又要为发展找出路。

三、“杀出一条血路”的豪言壮语

时间不等人,只满足基本的运营肯定无法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抢抓机遇不仅意味着停滞不前,也隐含着失败的前景。回顾创业之初就遇到的多重难题,在杨大伟和史先召的口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句话——杀出一条血路。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亚于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成败关乎国家资产、员工利益,更关乎国企转型之路的探索。

缺乏后方成熟产业链支撑的仓储物流想要发展,就必须主动出击找业务。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团队发现长江沿岸的同质企业有许多,而当时的海企仓储除了临江,在其他资源譬如公路交通、罐区容量等方面并不具备任何优势,别人为什么要选择你,成为萦绕在他们心中的最大问题。与其把大量时间花在到处拉关系、找客户身上,不如先练好“内功”,花香自然能引蝶。于是,管理团队确立了建设“品牌库区”的发展思路。他们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行业、市场和社会的认可看成实现这一品牌战略的唯一办法。

建设品牌,以质取胜的道理十分浅显,但做起来确是另一回事。区位配套不占优,吸引客户难;运营模式不占优,体制改革难;企业规模不占优,吸引人才难;行业特性不占优,消除隐患难。每一个难题都是一个关卡,有任何一关过不去其他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在公司还相对弱小时,海企仓储就敢于提出按照行业高端标准建设标杆企业的目标。结合大客户战略,企业主动邀请包括扬子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壳牌、陶氏等全球石油化工巨头对库区进行评审,让未来的客户“挑刺”,对照他们提出的一系列不达标、不合格的地方,制定项目清单,结合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要求,逐项攻坚。史先召说,当时化工仓储行业的货物安全普遍存在问题,人性化服务的理念缺失,我们就从这些方面下手,不仅保证货物安全,还要保证货权安全和品质安全;有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国企服务意识淡薄,人不在岗现象频现,我们就推出24小时服务制度,保证随时有响应,再进一步推行“空乘式”服务标准,打造“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核心的企业特色微笑服务品牌,以高质量的服务吸引客户。虽然这一过程充满了苦涩和曲折,但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结果就是从2009年开始,企业先后通过各大权威标准的考评,以全球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为主体的优质客户群纷至沓来,奠定了企业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

在多数人眼中,作为以储存货品为主业的企业,充其量就是个大仓库,讲科技、讲创新不过是说说而已。但海企仓储用事实说话,用实干证明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022年1月份《江苏经济报》的一篇介绍海企仓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一个事例,说明企业以创新驱动,提升品牌质量的效果。在海企仓储的经营类品中,有一种叫做环氧丙烷的化工原料,它的沸点只有34度,像汽油一样,挥发性强,易燃易爆,属高风险品种。在此之前,储存环氧丙烷必须用低温低压的球罐,而这种球罐是普通罐体造价的5倍,保存费用也远高于常规品种。公司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与高校合作,对传统罐体进行技术改造,历时3年,在行业内率先探索出“密闭低压,循环冷却”的储存工艺,用造价较低的常温立式储罐代替了球罐,使得生产效益提高了3倍,也奠定了企业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吸引数家世界500强企业主动进驻,直接带来1000多万元的年营业收入。这只是企业众多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代表。截至目前,海企仓储先后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项,并于2012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为国内化工仓储行业第一家入选企业。

四、不进步就意味着后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开票大厅,一张“开票大厅持续改进记录表”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表内写道:“劳动纪律——卫生间垃圾袋未及时更换——已整改——考核扣分。”这张表就是在海企仓储实施的基础能力提升措施中,以创新为引领的“持续改进”。公司要求各部门、岗位结合日常工作主动发掘身边需要改进的工作,制定改进计划,每月公布《持续改进的步伐》15条,总结上个月提出的各种改进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现如今,这一措施早已从管理层自上而下的任务布置转变为全体员工的工作自觉。

“没有量化就是空话”。为保证持续改进措施的效果,规范员工工作的行为准则,海企仓储制定了《司规八百条》,这些条款涉及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大到安全生产,小到员工就餐的餐具使用,可以说是事无巨细。这八百条司规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长期的生产管理实践中不断调整、细化,从最初的《司规一百条》发展而来。更重要的是,司规处罚只是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素养才是目的。在《司规》执行过程中,企业通过对违规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使得公司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以班组作业为例,对照严格的装车22步、卸车20步标准,总经理分别对15名员工逐个审核通过,以此为基础,在一年内现场操作不完全规范类问题由52起降至11起。与此同时,处罚的另一面就是奖励,一线员工加班有补贴、消防安全员提升反应时间有奖励、餐厅服务员计划外工作有收入,这种一惩一奖,计件制工资,极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公司和员工实现双赢。

企业的进步除了规模扩大,人才的提升更是重要的指标。在远离中心城市的芦苇荡中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企业,人才因素是前提,也是保证。企业建立之初,因为地理位置、企业规模、薪酬水平的劣势,招聘员工就遇上了难题。以往在省城南京,一般的省属国企招聘,重点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供大于求,企业每次都要优中选优。而在这里,前来应聘的人员中本科生屈指可数,已有管理人员最高学历就是大专,而一线员工多以农民工为主。为此,公司推进人才工程,除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外,通过鼓励员工发明创造、提升学历,开办培训学校,开展全员竞聘等多种措施,企业人才队伍得到根本提升。目前,在公司现有的148名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7人,占比32%,大专学历64人,占比43%;在一线操作员工的108人中,大专以上学历76人,占比70%。

对此史先召很有感触地回忆,公司成长这些年,他们最大的骄傲不仅是把企业的规模做大了多少,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系列行业人才,许多人进入企业时还属于“三无人员”(无学历、无技能、无经验),到如今已成长为本公司、甚至这个行业的骨干。公司不仅能自己培养人才,而且早已向外进行了优质人力资源输出。公司总经理孙承莉就是其中的代表,刚进企业时,用史先召的原话就是她所有的家当“就是一张会计证和一张电大的文凭”。现如今,她已是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内专家。

五、一分钟事故的故事

在海企仓储园区,有一块红白相间的警示牌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有一串时间——2016年4月28日。就是在这一天,企业操作工在电源检修过程中,因电路短路不慎引燃了地井中因下雨漫出的油污。虽然1分钟后火势即被扑灭,但也正因为这一场1分钟的事故,企业进行了运营近10年来的第一次停产整顿。

事故发生的一年前,天津港瑞海公司因违法建设危险货物堆场、违规储存危险货物,引起危化品失火爆炸造成165人遇难的重大安全事故;两个月前,江苏省靖江市工业园区的德桥仓储因违规动火作业导致燃烧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火灾,造成1名消防员牺牲。这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给化工行业安全环保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也许与这两起事故相比,4月28日的那场小火持续时间不过1分钟,也没有造成任何财产损失,停产40天的结果似乎有些苛刻。但对海企仓储人来说,他们最先想到的不是其他,更多的是后怕与警醒。自此之后,这块警示牌就立在园区之中,上面的时间既标志着安全事故的终点,更意味着安全生产的起点。

如果说经营方式是企业的生存之道,那么安全环保则是立身之本。在上一轮发展周期,包括江苏在内的沿江省份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和物流四大产业,长江沿线也逐渐成为石化产业的重要聚集区。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按照这一要求,省委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的工作指针。此后,中央环保督查、省263行动(《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转型行动实施方案》)、省化工码头“四个一批”(推进化工企业关停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等行动和政策相继出台,这些都对化工行业的安全环保和发展道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后红利时代,危与机并存。尽管关、停、升、转等政策为行业生存带来了巨大考验,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各级政府对危化品仓储的监管力度增强,仓库选址阻力增大,投资风险更高,进一步加大了危化品仓储供需缺口,沿江仓储企业的稀缺性日益增强。一个符合政策要求,高于普通标准的优质品牌企业才能经受住考验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基于此,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污水、废气环保处理装置;与高校合作,推进生产全流程管理和设备设施数据化、可视化;逐步淘汰危险性大、污染大的经营品种,引入危险性小、环保绿色的低危品种;运用司规,增设安全考核奖、安全资质提升奖、安全生产积分动态管理考核等奖惩并用措施,建立健全全员安全责任体系;规范标准化作业流程,主持编制《散装液体化学品罐车车辆安全作业规范》,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系列举措和成绩,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环保的制度围栏,在历次的安全专项检查考核中,都得以顺利通过。

在企业大门口停着一辆颇为醒目的消防车,这是企业花费近500万元购置的,其专业和先进已达到甚至超出一般地方消防队的装备水平。与此相配套,一支由十余名退役军人组成的企业消防队就驻扎在库区大门口,他们苦练业务,成为保卫企业生产安全的“及时雨”。“无论从装备还是业务能力上,我们的消防队员都是优秀的,在与职业消防队的比武中也不落下风,并多次参与地方抢险。”说到这些时,孙承莉脸上充满了自豪。

六、党建引领注入新活力

在发展党员上,海企仓储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通过几个简单的数字我们就能发现为什么这么说。目前企业每年有相对固定的入党名额,选拔方式是差额无记名投票,采用公开唱票的方式,杜绝人为操作空间。这样一来,入党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成为全体员工的事,想要入党必须要经过大家的检验。以2022年为例,入党名额是3人,但目前通过票选的人员仅有1人。在海企仓储,党员从来就不是荣誉,而是一种责任。钻储罐、带夜车,在各种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此基础上,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把群众发展为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平台搭建上,打造了“红色夜校”品牌。利用企业区别于机关单位的特点,海企仓储党支部开发了五色课堂(红色党史课堂、白色职工课堂、金色收获课堂、绿色安全课堂、蓝色廉政课堂),以培养员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为抓手,通过知识讲座、分享心得、发表提议等将安全专题教育、工作技能提升等融入到党课学习中,努力克服两张皮现象,实现党建与安全、生产相融相促。许多员工从参加夜校之初不敢说、没兴趣到现如今认真聆听、踊跃发言,既锻炼了自身能力也为企业发展贡献了许多“金点子”。截至目前,“红色夜校”开课198节,参与学习人员超过6000余人次,为企业安全生产、创新发展等方面贡献了80多个具体方案;累计发展30余名新党员。“红色夜校”荣获省国资委颁发的“全省国有企业党建强基提质工程创新案例”一等奖,公司党支部两次荣获省国资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企业来说,人民就是员工,海企仓储能不能生存下去,发展得好不好,归根结底掌握在每一名员工手上,赢得员工信任,得到员工支持,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长期以来,海企仓储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不仅从衣食住行各方面关爱员工,为其化解压力,保证队伍稳定性,同时从薪酬体系改革入手,着力提升员工待遇,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21年,随着各项制度的修订完善,企业全体员工年收入上涨总额100万元,人均年收入上涨6600元。

国有企业所具有的政治优势能否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考验的是管理团队的政治智慧。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有一个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素质高的党员队伍;有一个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机制;有一套能够保证党组织有效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制度。这不仅是政治责任,也是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了解海企仓储创业之难、生存之险、目光之远、品牌之力,我们可以充分了解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者,海企仓储在实践这些目标上的责任与努力,贡献与收获。

经过不懈努力,企业罐区容量早已从当初的10万立方米扩大到30万立方米;品牌成就上,也从当初的艰辛求存,发展到与南通洋口港、连云港港口集团、盐城大丰罐区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派驻管理团队,成为行业内率先输出管理模式的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翻开海企仓储的十四五规划,一张以创建一流化工物流服务商为目标,以安全环保深化、经营结构优化为战略支点,以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为核心理念,以品牌化理念、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融合和专业化基石为内容的“一核、两翼、三创、四化”的蓝图正徐徐展开。孙承莉说:“我们在这一时期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行业领先、客户首选的,集仓储、运输、化工市场于一体的专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2021年12月,第二届江苏质量大会发布了第二批“江苏精品”认证企业名单,海企仓储名列其中,成为江苏石化港口行业的首家认证企业。

2018年,年仅33岁的海企仓储副总经理蔡月带领公司骨干跨江南下,来到素有“江尾海头、长江咽喉”之称的江阴,接手同为海企集团旗下的另一座化工仓储码头———丽天石化。面对此时企业创业激情退化、民主管理缺失、内控机制不健全等系列问题,这支年轻、专业化的团队从拔除杂草开始,将海企仓储的一整套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在继承中创新,用短短4年时间基本扭转了困顿局面,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8年至2021年累计利润同比增长44%,实现年利润3000万元。现如今,丽天石化正与“老大哥”一起为建立起企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化工仓储行业中的标杆地位而携手共进。

猜你喜欢
精品企业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精品画廊
老树画画精品欣赏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釉光青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