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2-09-08 08:13:16靳玉萍庄红霞陈霞范小宁马雯危志娟
护理学报 2022年15期
关键词:函询神经外科专科

神经重症医学(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作为神经外科的一个新兴亚专科,需要依托完善的生命监测体系、及时的外科干预手段、神经外科及重症医学的临床思维去迅速有效解决临床神经重症难题

。因此,加强对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加其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是提高神经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促进神经重症护理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

。 本研究以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理论及相关文献为基础, 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 构建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期为我国神经重症护理制定专科护士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效果评价等提供方向和依据。

对dm(hkl)随1-3cos2ψ的变化关系进行线性拟合,拟合图见图3.可以看出,拟合结果符合晶格应变理论[14-15]提出的线性关系.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课题小组 本研究小组共10 名成员,包括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1 名、 神经重症护士长3 名、神经外科医生2 名、神经康复科护士长2 名、神经重症高年资护士2 名;学历:博士2 名,硕士2名,本科6 名;职称:主任医师2 名,主任护师1 名,副主任护师3 名,主管护师4 名。

一些患者在即将进行创伤过程时,常常心态会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另外,在患者中,不乏一些老年人,身边多有家人陪同,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其家人进行全面沟通,告知其负性因素对治疗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家人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疏通和知识讲解,促进后续治疗的进行,对于一些青年患者,也应该对其长辈耐心讲解治疗的过程,并尽可能的打消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尽可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治疗氛围。

1.2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

1.2.3 设计及发放函询问卷 在阅读文献和研究小组讨论后,专家咨询表主要包括(1)前言:简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意义及注意事项;(2)专家基本信息:个人基本情况、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Cs)、判断依据(Ca)的自我评价。于2021年8—12 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和回收函询,每一轮专家函询的时间为1 周,2 轮专家函询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分别评价为非常不重要~非常重要,为“1~5”共5 个级别,在所有条目的最后设有建议增加和删除的项目及其他修改意见, 以便专家提出项目相应的修改意见。 第1 轮专家函询结束后对所有的条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并组织研究组成员再次核对,以确保专家意见汇集准确无误。 然后进行第2 轮专家函询问卷。

1.2.2 遴选函询专家标准 根据德尔菲法的特点、要求

和研究目的,确定咨询专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中国中部、东部地区的20 名神经疾病治疗及护理管理专家进行函询。 遴选函询专家标准:(1) 从事神经重症外科及相关领域工作10 年以上;(2)高级职称;(3)本科及以上学历;(4)关注本研究方向,并有一定积极性;(5)自愿参与此次专家函询。

2.1 专家咨询人员的一般资料 选择20 名专家,7名神经重症护理专家、4 名神经内科护理专家、3 名康复护理专家、3 名神经重症临床专家、1 名循证护理专家、2 名护理教育专家;专家学历:8 名本科学历、7 名硕士学历、5 名博士学历; 年龄为38~55(43.56±12.37)岁,工作年限为15~35(24.37±8.76)年。

1.2.1 初步拟订核心能力指标框架 检索相关数据库: 中文数据库包括医脉通、中国知网、CBM、维普、万方等; 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JBI、Web of Science、UptoDate。 检索词: 英文检索式:“neurosurgery or neurocritical or 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neurocritical nurse or specialist nurse or neurology nurse ” AND “core competence or nursing competence ”为英文检索词。中文检索式:以“神经外科or 神经重症or 神经外科监护室” AND “神经重症护士or 专科护士or 神经科护士” AND “核心能力or 岗位胜任力or 专家能力or 护理能力” 为中文检索词。依据国内外关于神经重症护士的培养目标、护士能力、核心能力、制度规范等,形成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条目池。

如我在《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教学中,物体的沉浮和它们的大小、轻重有关吗?这一问题的提出,我先引用猜一猜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推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最后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将实验的结果与猜测进行比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 结果

由于体视显微镜的载物台没有卡尺,不能将标本固定在载物台上移动,只能手动调节观察位置。因此需要小心的手持标本移动观察。在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中会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一些活体标本,如观察血吸虫毛蚴、尾蚴的形态特征和运动轨迹。其中血吸虫尾蚴是血吸虫的感染阶段,会通过皮肤接触感染人体。因此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调好焦距,学生观察标本时,只需要通过轻微调节细准焦螺旋找到焦距,通过变倍旋钮调大观察尾蚴形态特征,调小来观察尾蚴运动轨迹。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反复叮嘱学生绝对不要触碰到标本。

2.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第1 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一级指标0.143、二级指标0.111、三级指标0.133;第2 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一级指标0.367、二级指标0.144、 三级指标0.291,2 轮专家函询结果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等进行描述。 专家权威系数包括专家的判断依据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2 个方面, 专家权威系数Cr=(Ca+Cs)/2

。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使用满分率、重要性赋值均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使用变异系数 (CV) 和肯德尔和谐系数W 表示。 变异系数(CV)越小说明专家间的协调程度越高,通常认为变异系数应<0.25

。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专家积极性及权威性 第1 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20 份,回收20 份,有效问卷率为100%,第2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20 份,回收19 份,有效问卷率为95.00%,2 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均≥95%,说明专家非常重视。 2 轮的权威系数0.934、0.940,其中专家熟悉程度分别为:0.953、0.947,专家判断依据分别为0.915、0.933。

2.4 专家函询结果 第一轮专家函询的一、 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波动范围为4.35~4.88、4.15~4.77、3.87~4.45。 根据专家函询的意见和建议及统计筛选条件,删除8 个条目,修改15 个条目,新增3 个条目。 第二轮专家函询过程中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波动范围为4.56~5.00、4.45~5.00、4.15~4.67。根据专家函询的意见和建议及统计筛选条件,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内容全部保留,未做任何修改; 三级指标删除1 个条目, 修改2 个条目,未新增条目。 最终形成6 项一级指标、13 项二级指标、62 项三级指标的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详见表2。

3 讨论

3.1 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可靠性 本研究根据德尔菲法原则,拟定函询专家条件, 所有函询专家工作时间均≥15年,具有丰富的神经科疾病治疗及护理管理经验。函询专家涵盖护理、康复、临床、教学与管理等多个领域,在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 专家依据自身知识、经验、 理论分析、 直观感受对每项条目进行真实性反馈,既充分发挥专家经验丰富的优势,又汇集各专家头脑风暴的智慧。加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在一致性检验过程中所有条目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由专家的熟悉程度、权威性和协调程度等确定

。2 轮咨询专家的2 轮权威系数0.934、0.940,说明专家权威度较高。 2 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一级指标0.143、0.367;二级指标0.111、0.144; 三级指标0.133、0.291 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 结果可靠性较高。

3.2 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本研究在临床实用性方面主要表现以下2 方面:(1)本次纳入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13 项二级指标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而制定, 同时基于国内外神经重症专家共识及指南内容体系及考核标准构建的

,指标体系内容相对较为全面。 (2) 本研究在对神经重症专科护士进行评价时,充分考虑到神经重症护理人员对罕见、典型、疑难患者的护理能力,对急危重症患者应急处理能力、对神经外科高精尖仪器掌握程度等内容, 这些内容均被列为重要的评价条目, 说明此评价体系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因此,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符合我国教育现状, 同时又体现出现阶段神经外科护理工作对神经重症护理专业人员的能力需求, 对神经重症护理人才培养及临床神经重症护理工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3.3 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专科特色及临床指导意义 本研究构建的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神经重症专科护士的专业知识整合、预见性病情观察、沟通协调、创新、领导力与管理、职业素养、教学、科研8 大核心能力。 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则是在神经外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神经重症发展现状和未来要求制定而成,其中脑疝、恶性高血压、发热、低氧血症、躁动、低血糖、癫疒间等内容,更聚焦于神经重症专科护士的培养,专业性更强,更倾向于高级临床护理专家培养, 充分体现了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专科特色

。 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从整体角度对神经重症专科护士进行评价,为神经重症专科护士选拔、培训、考核、管理等提供合理的评价工具。因此,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对神经重症专科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结论

神经重症专科护士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在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的神经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可为我国神经重症专科护士的准入资格、培训方案和考核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但由于研究时间、专家区域、研究精力的限制,导致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将运用该研究成果,指导神经重症专科护士,在实践中对其进行验证与修订。

[]

[1]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 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9):1443-1458.DOI:10.3760/cma.j.cn112137-20200318-00818.

[2] 邓瑛瑛,裴华清,文梅,等.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 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 护理学报,2021,28(8):28-32. 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1.08.028.

[3] 李月仪,陈伟菊. 德尔菲法在护理管理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8,32(21):3339-3341.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8.21.006.

[4] 王少娜,董瑞,谢晖,等. 德尔菲法及其构建指标体系的应用进展[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 41(5):695-698. DOI: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48.

[5] 姚晖. PICC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及临床调查分析[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12.

[6] 许燕,徐锦杭,赵玉遂,等. 层次分析法在建立网络健康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3):213-216. DOI: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21.03.005.

[7] 陈艳丽. 卫生统计指标筛选方法评价[J]. 经营者,2017,31(7):308. DOI:10.3969/j.issn.1672-2507.2017.07.263.

[8] Gittler M, Davis AM. Guidelines for Adult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J]. JAMA, 2018,319(8):820-821. DOI:10.1001/jama.2017.22036.

[9] 倪莹莹,王首红,宋为群,等.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中)[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2):130-136.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8.02.002.

[10] 李靖,李彦蓉,王庆珍. 神经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4):3050-3053. DOI:10.3760/j.issn.1674-2907.2019.24.006.

猜你喜欢
函询神经外科专科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支部建设(2017年30期)2017-11-24 19:18:42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20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嫩江县“广、严、实”做好组织函询工作
党的生活(2016年2期)2016-03-12 01:02:46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50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