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项目进课堂的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09-08 08:21:24赵汝准夏晶晶邵建华
内燃机与配件 2022年14期

1 引言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络化发展,汽车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职业院校,曾晨曦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创新了“真实项目进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了“高职工匠型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基于“真实项目进课堂”培养高职工匠型人才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肖启瑞形成以“小改小革提振自信”“科技竞赛能力突破”“校企协同提升质量”为特色的创新项目进课堂,高职学工实践育人新模式。在提振学生自信心、提高教学育人水平、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产生实质成效,在提升就业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孙晨霞通过项目进课堂,最大化的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张凌通过项目实践探索利用教师原工作单位及社会资源实施企业专家进课堂及企业人才需求交流的双赢模式

;陶庆从实验室动态进课堂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启发学生在课堂与实践过程中完成自我建构,将大型钢结构、海洋船舶、焊接用材料等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检验以项目模块融入实验教学

;刘珂艳通过将社会实际项目与课程相结合以及教学和参赛互动的模式,使项目形成市场与教学的通路,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性强、适应性强的现代应用性人才

;高芸芸合理运用和开发项目教学资源,将项目科学合理地引入动画专业教学中,从而确保“项目进课堂式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已经将项目进课堂的方式引入到课堂中去,可是没有较好融合企业的项目、小班个性化教学。本文提出基于项目进课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需求、学生培养、教师发展融合在一起。

2 存在不足

汽车“新四化”发展态势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有了新的要求,汽车类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新型汽车师资队伍也存在不足。

2.1 汽车行业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新型汽车师资队伍短缺

汽车逐渐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四大趋势发展,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多数是传统汽车技术的老师。而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融合,传统的师资队伍需要变革换血。

2.2 新型汽车人才缺口巨大

据麦肯锡预测,到 2025 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可产生 2000 亿到 1.9 万亿美元的产值。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相关人才需求的暴增。教育部等 6 部委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智能网联 汽车高技能人才缺口为每年 10 万人左右,并且相关人才需求数量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飞 速发展呈现井喷式增长。

2.3 难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用人困难

企业项目进课题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将企业需求、学生培养、教师发展融合在一起,更加深化校企合作具体内容,科学培养汽车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学生在企业实习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可以直接反馈到学校导师,优化学生培养模式。同时,在产教融合培养过程中学校导师可以精准掌握企业、行业、岗位动向,在及时调试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也引进了企业导师到师资队伍中来,进一部优化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项目进课题高技能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见图1):

2.4 专业建设指标难以完成

关于TBD234V8柴油机可靠性启动系统设计的研究………………………………………………… 张朋,杜江(8-262)

3 总体思路

玉米芯残渣由国内某厂提供,主要化学组分为:聚葡萄糖59.84%,聚木糖3.28%,酸不溶木素19.01%,酸溶木素1.45%,乙醇抽出物12.60%,灰分1.69%。纤维素酶液,酶活为94.56 FPU/mL,由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4 实践验证

4.1 企业岗位深入调研

依托学校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中试研究院平台,我们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结合自身的条件探讨“校企联合、个性化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学校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展项目化小班(每班约15人)个性化培养。企业对班级的学生提出岗位需求标准、提供试验条件,在校老师主要执行培养过程,企业导师辅助。下面以某汽车试验研究院岗位调研为例(见表1):

4.2 企业项目进课程案例

在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开设对应创新创业项目课程,每个学期开学第二周开始以选修课的方式开班教学。与传统选修课不同的是开班人数在10-15人、面试、说明培训后的去向、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双导师培养、企业项目支撑。

职业院校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才是第一要务,学院的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部分老师存在与社会脱节现象,不能准确把握企业、行业、产业的最新发展发展方向,难以培养好学生。

4.3 课程实施

表2主要列举了几个企业项目进课程案例,每个案例包括合作企业、企业导师、学校导师、支撑项目、项目课程名称、面向岗位/竞赛共6个方面的信息。图2中分别是畜禽养殖环境立体多维监测与物联网管理系统、智能网联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多功能汽车应急启动电源外观及智能测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学习场景。

4.4 考核评价

高职扩招后,生源的知识结构差距凸显,在校学习的时间也短,传统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高技能人才发展的需求。

5 结论

本文依托学校新能源智能汽车中试研究院平台,与汽车专业就业相关的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的需求,结合学校的资源将企业的项目引进到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进选修课程。进一步将企业需求、学生培养、教师发展融合在一起。

乐器是音乐最好的载体,也是优美韵律、节奏的源泉。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打击乐器的引入,来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生机、活力,对学生的节奏感起到一个培养的作用,将音乐教学的内涵、价值最大化的展现出来。

(六)在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挥效果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企业,企业就应该自负盈亏,政府不必要介入其中。

通过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双导师培养岗位对应的学生,学校在校期间可以了解企业的文化、岗位技能、上岗资格等,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合作企业工作或者参加创新创业竞赛。

此外,培养的过程以校企合指标、师资队伍建设指标、科学育人指标、科学用人指标共同评价培养成效,完成学院的专业建设指标,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

[1]曾晨曦,陈静. 基于“真实项目进课堂”培养高职工匠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网站建设》课程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7):80-82.

[2]曾晨曦. 基于“真实项目进课堂”培养高职艺术设计工匠人才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 美与时代(上),2020,(08):129-131.

[3]肖启瑞. 自信提振、能力突破、创新项目进课堂,高职实践育人新模式[J]. 现代职业教育,2019,(32):254-255.

[4]孙晨霞. 设计服务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 工业设计,2018,(11):112-113.

[5]张凌. 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学项目实践探索[J]. 中国新通信,2017,19(12):149-150.

[6]陶庆,欧雪梅,沈承金,郭立童.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焊接检验”实验室动态进课堂实践与探索[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3):67-68.

[7]赵汝准,王广海,夏晶晶,黄杨职.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J]. 企业导报,2016,(06):105-106.

[8]刘珂艳,康慧. 引入项目进课堂的产品包装设计教育模式探索[J]. 装饰,2010,(09):106-107.

[9]高芸芸,李勇. 应用型本科动画专业“项目进课堂式教学”探究[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04):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