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清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染整研究所,浙江 宁波 315211)
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2019 年 5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共同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针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列招生计划,扩大高职招生规模,这给高职院校的生源带来了机遇[1]。与此同时,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社会阅历、技能水平不同,对学习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也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2]。本文在分析我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染整技术专业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以“染整工艺”课程为例,构建基于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分层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达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传统生源主要包括高考、自主招生和中职招生的学生,扩招后的生源结构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生源外,还有非传统生源。非传统生源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高考落榜的应届毕业生,该部分群体和扩招前的学生大多处在家长的呵护下,尚没有生活压力;第二种是农民、下岗工人、退役军人等社会人员,他们大多数是家庭的顶梁柱,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还要承担房贷等的压力,因此,掌握一技之长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他们渴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赚取更高的薪水养活家庭。
非传统生源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他们所从事行业、生活区域、学习及工作经历等不同,因而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各异。
非传统生源学生大多在社会上工作过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具有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一部分人经历了下岗求职失败、求学无门的打击,因此,他们更加珍惜高职教育的机会,学习积极性更高。从心智的成熟度上讲,他们学习的目的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由上所述,非传统生源的年龄、文化程度、专业基础及个人经历等学情都呈一定的梯级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层特征[3]。
“染整工艺”是我校染整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扩招后生源结构多元化,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学习特点、能力水平及个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统一组织课程教学比较困难;扩招生源中有不少学生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学习时空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矛盾。因此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SPOC面向的是特定人群的小范围内的教学解决方案。该模式不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又解决了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过程可控性低的问题,在教、学、管、控四个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扩招学生的教学组织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4]。因此,课程团队借助超星学习通在线平台,以“以生为本,能力分层”为指导,以“全面性、创新性、差异性、底线性”为分层原则[3],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以提升教学质量。
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借助学习通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客户端,学生线上进行课前预习、师生互动和完成作业,线下进行任务分解、设计、实施、展示与评价,实现跨时空的资源共享与互动交流,使得线上与线下教学能够优势互补,达到完美的融合。
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贯穿在课前预习、课中践学和课后巩固三个教学环节中。(1)课前,按照分层目标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资料,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线上精准预习。(2)课中,进行线下教学,首先教师给学生集中授课,讲解染整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然后将学生按层次划分为不同小组,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研讨,开展分层培养[5]。(3)课后,给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线下完成,重在促进学生的拓展与思考,教师对学生分层训练和指导,以激发每名学生的进取心与创造性。
教师在“以生为本,能力分层”[6]的指导下,根据学习基础、素质和能力将学生合理地进行分层,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活动[7]。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合格人才。线上线下分层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线上线下分层混合教学模式
我校2020级染整技术专业生源包括中职对口单招、普高、自主招生和扩招入学四类学生。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诉求不一,为了有效地开展“染整工艺”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分层教学。根据生源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为自主招生和普通高考生源,此类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主动性较高,学生人数为38人,占比45.78%;B层次为中职对口单招入学的学生,人数为28人,占比33.74%,此类学生已具备染整技术专业相关基础,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但是不善于思考;C层次是高职扩招学生,人数为17人,占比20.48%,此类学生年龄差异大,个性差异更加明显。依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和吸收能力不同,将每个层次的学生又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个层级,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切实解决高层学生“学不精”、中层学生“学不好”、基层学生“学不了”的问题[3]。
不同层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存在差异,他们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也不同。为此,我们构建了分层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染整工艺”课程分层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层次。对于基层学生,以课程内容的学习为主,重点讲授产品的染整加工流程及工艺,告诉他们怎么做,加强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于中层学生,除了告诉他们怎么做,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做;对于高层学生,除了告诉他们怎么做、为什么做,还要让他们思考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并进行拓展学习,扩大认知范围。以涤纶及混纺织物的染色为例,分层教学内容设计见表2。
表2 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根据分类招生生源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7]。高层级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重在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既教会他们怎么做、为什么做,还要让他们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因此,在“染整工艺”课程线下教学中,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采用小班研讨和任务驱动的六步教学法,有效组织课堂活动。教师引导创设任务情景,学生查阅资料、制订与讨论方案、实施任务方案、进行成果展示汇报,最后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中层级学生大多数理解能力较弱,喜欢动手操作和趣味性教学,教师可采用大班集体授课形式,课上不再重复讲解课前预习所学的基础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课程重点,化解课程难点,通过演示操作,形象化地教会学生应该怎么做,适当地讲解为什么做。基层级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没有兴趣和时间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其培养目标是掌握工作中一些实用的染整加工技能。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可缩减理论教学内容,采用印染厂常见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实用性操作技能。
分层考核方法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适用的。A、B、C三层学生“染整工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相同,但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线上成绩、课堂成绩、期末成绩三项指标所占的比例以及试卷的内容和难易程度设置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考核。考核评价模式见表3。
表3 “染整工艺”课程分层考核评价模式
在“染整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以生为本,能力分层”理念指导实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路径。在分层教学中,首先按生源情况将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将每层次学生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个层级,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指标,充分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