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秋,吉海龙
5月31日,辽宁海事局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与大连大窑湾海事处联合大连集发南岸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活动中,三家单位联合发起了“我是安全吹哨人”的活动倡议,旨在进一步提高港区从业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活动参与积极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直以来,辽宁海事部门始终致力于加强理论研究、项目建设和科技探索,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提升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管理水平,在国际海上运输规则制定和维护我国航运企业利益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绿泥石、水镁石是辽宁辖区重点出口的矿产品,年运输量近百万吨。过去,由于绿泥石、水镁石产品未列入《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IMSBC规则》),运输前需要进行货物运输条件评估并通过海事主管部门与船旗国、卸货港达成三方协定,协定时间较长,严重影响货物出口运输效率。
为此,辽宁海事局基于前期调研和实验测定,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提案,推动国际海事组织完成《IMSBC规则》增加绿泥石、水镁石货物明细表的工作,明确了货物的运输标准,企业运输货物前无需进行三方协定,大幅缩短了企业货物运输周期,提升了企业出口效率,每年为企业节约仓储等成本超千万元,增强了我国绿泥石、水镁石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辽宁海事局绿泥石、水镁石系列提案被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评为2017—2018年度海事国际事务优秀提案一等奖。“打造绿泥石《IMSBC规则》中国标准”被列为辽宁自贸区第二批改革创新经验做法。
与之类似的还有粒状重过磷酸钙,这是一种常见的过磷酸盐化肥产品,由于其磷含量较高,广泛用于各种农作物生产。我国是该货物的出口大国,每年有百万吨粒状重过磷酸钙出口至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区。
但此前《IMSBC规则》尚未收录该货物,因此,该货物在运输前需要进行货物运输条件评估并通过海事主管部门与船旗国、卸货港达成三方协定后方可运输,带来高昂的仓储运输费用和巨大的时间成本。
为此,辽宁海事局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提案,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议《IMSBC规则》收录该货物并对货物的运输条件进行明确。国际海事组织于2021年9月采纳我国提案,相关修订内容将写入《IMSBC规则》06-21版修正案。
新修正案强制生效后,我国企业在货物生产结束后可以直接运输该货物,货物运输周期缩短半个月以上。同时,航运企业的仓储费用也将大幅下降,货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这也是我国自《IMSBC规则》强制执行以来,首次成功修订规则新增具有化学危险性货物的案例。
4月13日,《船舶载运干纸浆安全技术要求》(JT/T 1408—2022)正式实施,这是由辽宁海事局编写完成的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它规范了干纸浆船舶的安全操作,降低了火灾等安全风险。
据了解,干纸浆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干纸浆需求国和进口国。然而,近年来,我国干纸浆运输船发生多起火灾等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为破解这一困难,辽宁海事局着手查找事故原因,制定运输规则,最终形成《船舶载运干纸浆安全技术要求》。这项标准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干纸浆船舶的建造和货物的装载,降低纸浆火灾事故风险,科学应对后续事故处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解决企业对货物运输条件把握不准确、难以找到准确数据来源等问题,辽宁海事局搜集整理了我国常见的各类船载危险货物的理化性质和运输条件数据,并通过电子化的形式,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载危险货物属性查询平台”,免费为航运企业提供相关危险货物性质和运输条件的在线查询服务。
该平台是我国首个船载危险货物运输条件查询平台,目前已收录5 600余种危险货物,用户可通过网站和手机APP等多种渠道进行查询。平台链接已被交通运输部网站收录,可为指导危险货物运输和海事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连辖区年进出港载运危化品船约1.5万艘次,危险品货物年吞吐量高达1.2亿吨,危险品规模、总量均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但长期以来,海事部门在开展危险货物谎报瞒报稽查工作时,面临着无货物信息源、稽查指令传达效率低的问题。
大连大窑湾海事处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赴外地开展调研,借鉴先进工作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创建危险货物智慧监管系统。该系统经过升级改造,有效整合船舶、货物、码头、通关等信息,集成建立口岸集装箱货物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筛查,有效识别疑似谎报瞒报的目标箱,及时拦截、查处高风险货物,实现数据比对自动标识、查验指令自动触发、执法文书一键生成、涉事企业重点跟踪,行政效率大幅提高,破解了船载危险货物谎报瞒报案件流程复杂、准确性低这一长期困扰海事部门的监管难题。
2021年12月,危险货物智慧监管系统成功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这是海事系统首个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危险货物监管系统,也标志着辽宁海事推进新技术应用、解决危险货物稽查难题工作取得突破。
依托危险货物智慧监管系统,辽宁海事局创新推出口岸危险货物“谎报瞒报四步稽查法”,通过搭建智慧信息获取和行政稽查链条执法模式系统,对口岸危险货物实行“智慧获取、信息核查、开箱查验、调查处理”四步稽查模式。
通过系统智能分析确认,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危险货物稽查的精准度,有效保障口岸作业安全和运输安全,而且可以大幅度降低对正常货物的无效查验比例。
自2018年6月以来,辽宁海事局累计查处各类船载危险货物谎报瞒报案件170余起、实施违法装载运输危险品集装箱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5次,对辖区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从‘撒网式’执法到‘精准’稽查,辽宁海事局的‘四步稽查法’让查实率从5%提升至90%,减少了对自贸区合法进出口企业不必要的干扰,在提高自贸区货物通关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危险品运输安全水平。”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一局副局长孙世伟表示。
此外,辽宁海事局在全国率先推出海运拼箱涉危业务便捷通关新模式,在自贸区大连片区实施“海运拼箱货物中危险货物单独登记保存”措施。
“以往,凡是在拼装的集装箱中发现涉嫌违法的货物,按照规定,箱内其他合法合规的货物同样需要作为证据予以滞留,调查结束后才允许通关,大大降低了通关效率。”大连大窑湾海事处卢大平说。
辽宁海事局通过大数据分析、三互联合研判等方式实施精准布控,优化与码头作业方、危险品场站、航运公司及代理的联系渠道,精确锁定拼箱货物中的涉嫌违法货物,仅对涉嫌违法的货物实施单独证据保存,箱内拼装的其他合法合规货物则可以直接予以通关和装卸船,箱内合规货物的通关效率大幅提高,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4 000多万元,节约时间约8 400个自然日。该项创新举措也荣获2020年度大连市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合理化项目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