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的探索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2022-09-07 02:16杨学军李谱华王博馨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驻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

杨学军 李谱华 王博馨 朱 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 712100)

实践研究是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林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研究培养环节,培养具备扎实林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农林院校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同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也是高等农林院校的使命和担当。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建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高等农林院校在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互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国农业大学建立的现代农业“科技小院”是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以及人才培养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1],以曲周科技小院为例,依托“中国农业大学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校+基地+乡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2]。此外,河南农业大学等高等农林院校也开展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3]。这些实践经验都为林业硕士的创新培养提供了借鉴。在此背景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机结合入手,对依托学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述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独具特色的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即“西农模式”。其实质是在政府支持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市场为引导,联合涉农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根据农业区域资源和产业特色,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移的新型推广体制[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自身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依托,以建设服务于产业的试验站为核心,以基层农技人员为骨干,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为目的,通过在农业主导产业的中心地带建立永久性试验示范站(基地),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5],形成了“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6],推动了我国的农技创新和推广工作。

其他高等农林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由地方政府投资搭建平台,以专家教授为主体,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等输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形成“专家+大院+农户”的推广方式[4,7],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创了新道路[8]。

然而,高校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虽然研究生可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技术咨询和指导,但是由于可以提供给研究生开展实践研究的硬件设施不足,所以对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难以切实发挥作用。

二、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高等农林院校在林业硕士培养方面大多采取依托与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的基地实施联合培养的做法。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合作单位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解决了其基础研究薄弱的问题;高校则利用合作单位拥有的丰富资源,加强了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了教学质量[9]。但是,从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的实施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对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基地建设的认识有偏颇

目前,高等农林院校的林业硕士校外实践研究基地可以归纳为4类,即分别依托科研院所、国有林业生产单位、林业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等建立的基地。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基地的建设多以校外生产单位为主导,没有对高校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优势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高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没有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没有在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部分林业硕士实践研究校外基地不能完全满足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高等农林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大多都有较好的生产条件,在最基本的实验材料获取、实验布设等方面能满足林业硕士的实践研究。但是,也有部分基层实践单位在实验仪器、图书资源等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有的实践单位不能满足学生基本的生活条件,如娱乐设施、网络使用等,使学生感觉生活比较单调,不能安心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长期实践研究[10]。

(三)高校对林业硕士在实践研究校外基地学习和生活的日常管理有缺失

高等农林院校在林业硕士的管理方面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人员编制有限等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校没有配备专人对林业硕士的校外实践研究培养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使林业硕士在实践研究校外基地的学习和生活存在一定的隐患。一方面,由于林业硕士长期驻扎在校外实践研究基地,不能按时参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以学校对其的日常教育和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由于林业硕士不属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在编人员,所以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单位和校外导师对其也难以做到严格要求和管理。这都导致林业硕士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处于半失控状态。此外,林业硕士在校外开展实践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近年来也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

三、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与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相结合的实例分析

(一)采取的措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西农模式”,先后在国内15个省区以及国外建立了26个试验示范站和45个示范基地,而且有300多名学校派出的专家长期驻站工作[9]。以林学院为例,现有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清涧红枣试验示范站、凤县花椒试验示范站、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安康北亚热带经济林果树试验示范站、新疆昌吉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站,渭北核桃(陇县、黄龙)试验示范基地、南疆经济林果试验示范基地、扶风元宝枫试验示范基地,以及渭河试验站、杨凌教学试验苗圃等基地,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的永久性试验示范站和示范基地等拥有齐全的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生活工作条件,不仅能满足本科生的课程教学实习,还能满足研究生从事实践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详见表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的新路。

表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主要试验示范站的基本情况

1.依托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站(基地)实施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在逐步将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与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派研究方向与试验示范站(基地)的推广技术密切相关的林业硕士驻站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核桃试验示范站为例,学校投入配套专项建设资金10万元,专门用于改善林业硕士实践研究条件,开发了林业硕士典型教学案例,经过多年的建设,被全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列为示范性专业实践基地,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案例建设,不断改善林业硕士培养条件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逐渐将试验示范站(基地)的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学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负责指导或参与指导林业硕士。同时,科教人员根据林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要求,通过与试验示范站(基地)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总结和编写了20余个典型教学案例。截止到目前,林学院共有12篇林业硕士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占全国林业硕士教学案例入库总数量的22%,入库教学案例数量排名在全国33个林业硕士授权单位中与北京林业大学并列第1名[11]。在此基础上,林学院又资助每个入库教学案例1万元,用于案例的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此外,还鼓励科教人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不断总结和形成更多的教学案例,为林业硕士的培养提供技术支撑。

3.建立双层管理制度,加强驻站(基地)林业硕士的日常教育和管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驻站(基地)林业硕士实行双层管理制度,即学校与试验示范站(基地)共同实施驻站(基地)林业硕士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其中,林业硕士的实践研究由学校的指导教师主导和管理,由试验示范站(基地)内的科教人员予以协助;驻站期间的日常管理由试验示范站(基地)的站长具体安排和管理,需保证政令和信息畅通,做到学校及学院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能够及时传达到每位学生、研究生的工作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等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上报到学校及学院。双层管理制度明确试验示范站(基地)是学校的下设机构,对驻站开展实践研究的林业硕士拥有绝对管理权;要求驻站(基地)林业硕士必须严格遵守试验站的所有规章制度,按时参加试验站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试验站开展的各项活动,配合试验站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工作。双层管理制度使试验示范站(基地)真正成为学校与驻站研究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使以往因驻站(基地)林业硕士日常管理缺位而导致的事故风险大大降低。

(二)取得的成效

1.林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得以提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先后有7篇林业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优秀学位论文。林学院再接再厉,出台了促进林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的相关政策,如资助每篇获奖论文1万元,以激励更多的林业硕士注重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实践研究,不断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2.林业硕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施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充分利用试验示范站(基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为林业硕士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研究空间。驻站期间,林业硕士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和技术员,可能还是厨师和驾驶员等,身兼多重身份,这使其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不但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写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而且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12],为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林业硕士长期驻扎在试验示范站(基地),处于生产实践第一线,可以触碰到很多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其主动发现问题的兴趣和意识;在驻站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应用自己的专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己动手开展科学研究,都有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如:驻站期间,林业硕士要参与试验站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生产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自己站上讲台把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农民,为农民解答形形色色的问题,可以增强专业自豪感和学习成就感。此外,有的林业硕士在驻站期间还参加了当地的支教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从而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可见,随着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的加强,林业硕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的“通过专业实践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应用技术,组织和协调能力也未有明显提高[3]”的问题也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与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相结合的实践总结与讨论

高等农林院校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显著贡献。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践研究培养环节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成为关键环节。高等农林院校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前提下,以创新的视角,在依托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一方面,在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的各类试验示范站(基地),北京林业大学建设的鹫峰实验林场、北方林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基地、南方林区综合实践基地等,东北林业大学建设的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凉水实验林场等[13],都充分发挥了实践研究资源优势,在提升林业硕士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高等农林院校在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同时,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不同类型的试验示范站(基地)建设中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实践研究所需的软硬件条件的配套建设,使试验示范站(基地)兼顾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日益扩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

资助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林业硕士实践研究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XGG2049。

猜你喜欢
驻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新媒体时代下党报驻站记者的定位
下沉身子,写好稿子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