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智
(武汉九康医院,湖北 武汉 430120)
UC是临床常见肠道炎症性疾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群体,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病程冗长,有迁延性,易反复发作,由于患者疾病知晓率低,重视度不高,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可延伸至降结肠,或整个结肠,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日常生活可诱发此类疾病的因素较多,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可以确定,此类疾病与不良生活习惯、遗传、精神刺激、机体免疫功能等关系密切。临床上主要以西药干预为主,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治标不治本,难以完全治愈,往往需要长时间服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2]。我国传统医学素有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已有相关报道[3-4],达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本院采用乌梅丸汤剂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实施。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48,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和观察组(n=48,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39.87±2.21)岁;平均病程(3.31±1.25)年。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39.67±2.24)岁;平均病程(3.29±1.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所有患者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中判定标准[5]。纳入标准:(1)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腹痛、腹泻、腹胀、结节性红斑、眼部炎症性病变等症状;(2)家属与患者商议后,自愿参与并在协议书上签字;(3)能够正常语言交流及填写问卷。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胃肠道疾病及胃肠肿瘤病变者;(2)确诊有恶性肿瘤,生存时间<6个月者;(3)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4)配合度差,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乌梅丸汤剂保留灌肠治疗。乌梅丸汤剂组方为:人参、干姜、白芨、黄柏、当归各12 g,乌梅、地榆、益母草各15 g,附子、黄连、桂枝各10 g,以上组方加400 ml清水煎至200 ml,早晚温服,每日2次,连续服用30 d。保留灌肠:取黄连10 g,黄柏、白芨各12 g,白头翁20 g、益母草15 g,将以上组方加清水400 ml,加水煎至150 ml,温度冷至37~39℃,于晚睡前排空大便后,患者左侧卧,将臀部垫高10 cm,采用一次性冲洗器,将导管插入肛门18~20 cm,缓慢灌人药液,之后静卧2~4 h,尽量将药液于体内保留至第2天,连续治疗7 d,7 d为1个疗程。维持治疗1个疗程后,间隔3 d,持续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选择0.45 mm×70 mm毫针,主穴选择双侧足三里穴、中脘穴、双侧天枢、双侧阴陵穴、气海穴、关元穴、双侧上巨虚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右手持针左右捻转,由浅入深,慢慢插入,如刺入一分为天部,刺入二分为人部,最后刺入五分为地部,然后由地部一次退针到天部。如果刺针由天部刺入地部,然后慢慢由地部捻转退针到人部,继由人部再退到天部。行针后每个穴位留针20~25 min,1次/d,持续治疗7 d,间隔7 d后,继续行针治疗7 d,治疗期间,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进行穴位加减。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3]:将腹泻、腹痛、脓血便等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正常,经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恢复正常判定为治愈;腹泻、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脓血便情况减轻,结肠溃疡情况改善明显判定为显效;腹泻、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肠溃疡情况好转,偶尔出现便血情况判定为有效;腹泻、腹痛、脓血便等症状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判定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炎症指标:采用BK-1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MS-L8060,厂家:美康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介素-17(IL-17)的指标变化。(3)免疫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参数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收集的UC患者数据输入至SSP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炎症指标 两组治疗前各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炎症指标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2.3 免疫指标 两组治疗前各免疫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免疫指标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UC是临床常见疾病,西医治疗以综合考虑疾病类型、病变部位、活动程度和疾病行为,制订兼具规范化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强调内镜下黏膜愈合[4]为原则。在我国传统医学中,UC被归“肠癖”、“痢疾”、“泄泻”等范畴。临床中医认为,UC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患者正气不足、气机壅滞加上外邪入侵,引起患者发生脾胃失和导致胃气上逆,进而引发肝失疏泄,导致患者情志不调、免疫力下降,肝、脾、胃功能降低,加上患者疾病知识欠缺,重视度不高,久病累积肾阳,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6-8]。本研究将乌梅丸汤剂用于UC治疗,乌梅丸汤剂出自《伤寒论》的经典药方,方中人参具有补脾益肺、生津补气等作用;干姜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之效;白芨是临床上常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药材;黄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之效;当归是临床常用补血、活血、润燥滑肠的药材;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的作用;地榆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收敛止泻等功效;益母草是临床上常用于活血、祛淤的药材;附子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的作用;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桂枝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达增加效果的作用,其中附子、干姜、桂枝皆温热之品,可温肾暖脾助运祛寒,并抑制黄连、黄柏苦寒太过而伤脾胃;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坚阴厚肠止痢。并且在治疗中联合保留灌肠,采用黄连、黄柏、白芨、白头翁、益母草提取药汁,采用一次性清洗剂,将其自肛门注入,药物联合使用,增加药效。而近期的研究表明[9],将针灸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亦能取得良好效果。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指标和免疫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中,WBC、NEUT和IL-17均是临床常用于判定机体炎症的指标,治疗前WBC、NEUT和IL-17均属于升高状态,治疗后参数均降低,说明乌梅丸汤剂可有效调节机体炎症指标;而CD4+、CD8+和CD4+/CD8+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免疫细胞,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无差异,治疗后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改善明显,说明乌梅丸汤剂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缓解临床症状、治疗UC的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因为针灸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本研究采用针刺方法,具体实践中结合患者实际症状(如腹痛、腹泻、腹胀、结节性红斑、眼部炎症性病变等症状)、中医经络学选择穴位,关元穴为先天之气海,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针刺之培元固本、补益下焦,能够调节肠道血液循环;足三里穴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中脘穴、天枢穴、阴陵泉穴调节脾胃;侧上巨虚穴、气海穴可调理大肠经气、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穴位合用扶正祛邪、提高新陈代谢,改善组织营养状态,促进炎症吸收和消退,加速病变部位溃疡愈合。
综上所述,UC用乌梅丸汤剂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及改善炎症指标,疗效显著。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样本选取量少,样本选取不典型,且关于两者联合用于溃疡结肠炎治疗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理论支撑不足,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规避不足,作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