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龙(甘肃:正宁县榆林子镇榆林子小学)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所在。只有充分掌握这部分内容,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后续知识点。这部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基础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实现学生全面、长远、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抓住每一次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让学生形成优秀品质。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一切挑战,迎难而上,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首先应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教师设计作业往往以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为根本目标,而缺失了对学生各项素养的培养。教学与育人本是一体,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将两者紧密结合,以此为主要目标。
教学的开展首先需要理念的支持,教学理念也是教育的初心所在。只有将教学建立在初心之上,才能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偏离方向。学生品格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关键性意义。良好的品格是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在社会中有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人的品格随着年龄的增加、经历的丰富,会逐渐固化,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品格的最好时期。
如何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呢?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品格的基本组成。好的品格主要包括细致、耐心、积极、热心、勇敢等。通过认真思考,不难发现,这些品格都可以有效体现在学生的作业练习中。
就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 课《万以内的加减法》为例。在此之前,学生学过最大的数字运算也不超过一百,突然将难度提升到万以内计算,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很大的挑战。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几道例题,让学生渐渐适应难度增加的过程。
这样的作业设计更符合学生品格培养的需求,当然,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必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态,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作业内容,避免产生厌烦心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提交的作业相似度过高,甚至错误点也相同,存在明显的抄袭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存在多方因素,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素养还有所欠缺),也有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存在的不足(缺乏对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理念之下,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全力改进作业内容,在作业中,充分体现教师的期望。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 课《找规律》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引用这样一种创新型的作业设计方法。
自设自答:教师要求全班每一名学生都设计一道找规律的问题,要求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可以以课本例题作为参考,进行一定的改动。在学生自主设计完毕后,教师收齐学生设计的题目,然后随机发放给每一名学生,作为本章节课外作业之一。
这样的作业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想象能力,也扩充了题目的类型,避免出现抄袭的可能。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设计必须跟进实践,以此开发学生的头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是学习的扩展,也是掌握新知识、理解新内涵的重要手段之一。且以实践作为学生的一项作业,更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其经验积累,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就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 课《测量》的作业设计为例。测量本就是社会实践之一,要得到精准的数据,就必须进行有效测量。因此,测量存在于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当然,对于学生测量作业的设计,当以简单为主,方便学生实际开展。例如,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利用身边工具,大致测量教学楼的长度与宽度,以及教学楼到操场的直线距离。为此,教师从教学楼设计图及学校平面图中抄录精准的数据,与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比较,选取测量较为精准的学生,分享有创新意义的测量方式。
为了完成本次作业,许多学生会用目估法、步测法等常用方式。但这些方式的准确度较低。当然,也有学生会想到借助米尺等工具。虽然相对而言,准确度较高,但实践的过程必须细心,一个微小的错误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为此,这种方法很考验学生的耐心。也有的学生,会思考能否减少测量次数,以此来简化实践步骤,提高测量精度。为此,就有学生提出用一根较长的绳子来代替米尺,测出绳子的长度,再用绳子进行测量。这就是学生的一种创新方式。当然,也有学生会想出其他具有创新意义的测量方法,例如,测格法,借助地面标注的格子进行累加等。
通过此项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素养及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理念的价值所在,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教师想要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拥有明确的教学参照,也就是信息指向。信息指向反映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教法等多重角度分析教学的方向,同时牵动作业设计的方案。为了顺应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文化基础、发掘学生自身潜能,依据信息指向设计学生作业是必要的。
为达到作业设计效果最大化,教师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情是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通过实情分析,教师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用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而针对不同学生的成绩水平与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加以区分,合理分组,并展开专项练习。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 课《分数乘法》的作业设计中,经观察,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对分数还不够了解,解题非常困难。分数的前身是小数,教师就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先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尝试将计算结果利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转换为分数。如,可以设计这样的例题:
对于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就可以设计变式题:
变式:计算小数乘法:0.2×0.7,并将结果以最简分式进行表达。
引导:这一题变式就充分运用了小数相对于分数更加直观的原理,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计算出结果为0.14,要化成分数形式,只需将分子分母同乘以100,得到14/100,再进行约分,就能得出最终答案。
对于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同时进行这两题的计算,以此充分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找出两种表达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所在,应用到今后实际的解题中,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更符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常会涉及一些较为精妙的数学思维及解题方法,如,数形结合、逆向思维、代数转换、抽象方法等。方法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为此,教师要抓住关键所在,针对方法教学展开专项练习。
以逆向思维方式为牵引,教师就可以开展一次以往知识点回顾的作业设计。找到学生在所学知识点中遇到类似问题的例子,将其归拢到一次作业中。如,在处理五年级上册的方程问题时,要解出这样一道方程:8×X+16=32,就得先将方程两边同时减去16,得到8×X=16,再利用乘法的反面除法来解决问题。在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知识点中也设计了类似的思维方法,教师可以抓住这些问题,有效地进行作业设计。
当然,教师可能并不能概括全部的知识点,学生也可以借此机会,主动寻找相关内容,提升自身的知识串联能力。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主思维也会得到充分发展,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今后的生活及发展都大有益处。
在传统的教学及作业设计中,内容组成往往只有基本的题型。针对这样的作业,学生提不起兴趣,导致作业质量难以得到提升。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入新元素,采用多元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使学生在作业中,不仅能收获更多知识,还能找到兴趣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核心素养要求教学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研究化作业设计,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较好方式。所谓研究化设计,就是作业内容超脱原有的题型限制,普及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研究生活而完成作业任务。
以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 课《公顷与平方千米》的作业设计为例。两者都属于面积单位,与它们相关的还有“亩”。学生对于这些单位都是缺乏了解的。为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和研究,能够形象化地描绘这些单位代表的实际大小。
如,有学生对这些单位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一亩地的实际大小与一个篮球场差不多;一公顷足有学校的三分之一大小;一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跟一个村子差不多。
研究是学生今后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是自身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借助这样的设计还能激发学生钻研事物、解读现象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新教育理念中,十分注重对人的培养。情感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有着丰富的情感,才能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教师的教学与作业设计,也应有这方面的内容存在。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展开作业设计的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不断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引领教育事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