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丹
新闻发布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聚民心、展形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重大决策以来,我国的新闻发布在制度建设上又上了一个大台阶,但目前基层新闻发布工作仍然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当前,面对公众普遍参与、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做好基层新闻发布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发布工作。必须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加快构建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新格局。
新闻发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是推进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新应用层出不穷、新业态蓬勃兴起。新媒体催生新舆情,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传播渠道,甚至成为了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也对舆论引导和舆情管控提出了新的挑战。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认清当前形势,主动占领新媒体平台这一舆论主阵地,利用其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将进一步增强营造和改善舆论环境的能力,为新时代基层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渠道多元化日趋明显,各类新媒体进入新闻传播阵容,这对基层新闻发布效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有利契机,通过建强新闻发布队伍、丰富新闻发布内容、改善新闻发布方式、严格新闻发布管理“四轮驱动”,常态化、定制式、多角度进行新闻发布,可不断提升和改进基层新闻发布工作的时、度、效,有效占领舆论“制高点”。
建强新闻发布队伍,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将基层领导干部纳入新闻宣传队伍建设之中,主动设置议题,增加锻炼机会,克服他们面对新闻媒体时的“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培训,提升新闻发布队伍整体素养,切实增强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意识和能力,让更多人成为新闻发言人,成为合格的新闻发言人。
丰富新闻发布内容,解决“菜品单一”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泛滥又稀缺,稀缺是因为垃圾信息太多造成鱼龙混杂,无法确认信息准确性,这时候权威的新闻信息发布就要充分承担起责任,不仅要聚焦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或突发性事件,还要聚焦政务服务、旅游出行、招工用工等内容,提高新闻发布的“黏性”,让受众在官方渠道就可以获取更多需要的信息,让各类群体都有适合其口味的“菜品”,这样的新闻发布内容才有竞争力,才能当好党的“喉舌”、传达好党的声音、占领舆论“主阵地”。基层新闻发布内容更要着眼于治“未病”,密切关注舆论动态走势,超前发声,防患于未然。还要着眼于治“急症”,迅速回应关切,在舆论形成的“黄金24小时”向公众持续“爆料”,与媒体连续对话,坚持“快讲事实、重讲态度、诚讲措施、慎讲原因”的发布原则,最大限度地发声,让权威信息占领“上风头”,有效扼制谣言的传播速度,从而达到以正视听的效果。
改善新闻发布方式,解决“单一来源”问题。要用活融媒体中心各平台,增加或改进新闻发布方式,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网络直播、抖音短视频、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多种形式和媒体平台进行新闻发布,打造大到“宴会厅”小到“路边摊”的各种档次、各种风格、各种特色的新闻发布平台和方式,让不同受众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新闻发布会场也可由固定发布会场延伸到田间地头和景区景点等,形式由“会场式发布”变为“现场式体验”,切实增强新闻发布的可观可感性,提升新闻发布的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将基层新闻发布信息真正传达到基层,传达到“最后一公里”。
严格新闻发布管理,解决“表面文章”问题。新闻发布工作不能停留在“只要发布就可以”的阶段,而是要注重实效,要看相关部门新闻发布够不够“主动”、是不是“生动”、有没有“互动”,特别是在政策解读方面,是不是采取通俗易懂、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背景、目标和要求,推动政策有效落地实施。是不是把自己想说的与媒体关注的、公众关心的结合起来,既主动介绍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绩,又及时有效回应媒体和公众关切。是不是从服务群众角度从发,发布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真实有效的信息。要将基层领导干部参与新闻发布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评价指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重要信息不发布、重大事件失语、重要社会关切不回应且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问题坚决予以问责,通过加大工作考核和问责力度,解决各级领导干部新闻发布积极性不高,新闻发布做“表面文章”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既有挑战也是机遇。冷静客观地看待所处的媒体环境,不断拓宽并发展舆论阵地和宣传资源,不断丰富并完善新闻发布的技巧和手段,不断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就一定能够把基层新闻发布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做到为社会凝聚共识,为改革汇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