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飞, 廖兴志, 刘宇芳, 翁 玲, 陆海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麻醉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直肠癌属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可出现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至齿状线处[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至80岁可归为直肠癌高发年龄段,男性直肠癌发病频率较女性偏高。直肠癌可由腺瘤息肉演变而来,环境、生活习性等也可诱发[2]。临床治疗直肠癌多选根治性手术,由于手术切口较深,肌肉、神经损伤较为严重,患者可出现免疫功能紊乱,严重应激反应等,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诱发多种术后并发症,延长恢复时间[3]。因此,为保障患者机体健康及恢复效率,需提前选择较为合适处理方案。有研究表示,帕瑞昔布钠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共紊乱情况,降低应激与炎性反应,甚至对脑部产生一定保护效应,但关于其用量无规范方案[4]。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将8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探讨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免疫及炎性指标、S100β、NSE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将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入直肠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简单随机分为大剂量、小剂量、对照组,分别有30例、30例、20例。大剂量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3~82岁,平均(60.80±7.62)岁;病程14~15个月,平均(14.30±0.47)个月;病理分期Ⅰ至Ⅲ期分别有10例、16例、4例。小剂量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6~79岁,平均(62.37±6.92)岁;病程13~15个月,平均(14.07±0.36)个月;病理分期Ⅰ至Ⅲ期分别有9例、17例、4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1~79岁,平均(63.55±7.07)岁;病程13~15个月,平均(14.05±0.39)个月;病理分期Ⅰ至Ⅲ期分别有6例、11例、3例。三组上述(性别、年龄、病程、病理分期)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诊断标准:以《2020年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直肠癌诊疗临床实践指南》[5]为要点拟定:①大便变细,出现血便、脓血便,有便秘或消化道症状。可有尿路刺激症状,阴部漏粪液,骶部疼痛;②指检可触肿块(质地较硬且欠平整);③镜检提示存在肿块,可见具体肿块形状及准确位置;④病理检验提示直肠癌。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入院确诊直肠癌;②满足手术条件,选择行手术根治;③年龄范围40~85岁;④术前为行放疗或化疗;⑤了解研究利、弊,同意参与且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内分泌代谢功能、自身凝血功能异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②直系亲属存在肿瘤病史,1个月内有开放性手术;③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存在静脉炎等注射障碍。
1.3方法:所有患者均予术前常规检查、术前消毒工作。于超声下扫描患者病灶,取仰卧位。选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依托咪酯(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511)、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86)行术前诱导麻醉并4mg昂丹司琼(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864)静脉注射。大剂量组于麻醉前20min予40mg帕瑞昔布钠(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381),小剂量组予20mg帕瑞昔布钠,对照组予5mL氯化钠溶液(0.9%)。
1.4观察指标:①临床指标,记录整体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术中出血量五项指标;②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于术前、术后12h、术后24h静脉抽血5mL,2500r/min离心操作10min,取血清。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IEMENS,型号ADVIA Chemistry XPT)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及仪器自带试剂盒测S100β、NSE、TNF-α及IL-1β;③免疫指标,含CD8+、CD3+、CD4+。于术前、术后12h、术后24h静脉抽外周血4mL,选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型号TM 8HT)测三项免疫指标。④不良反应,含头晕呕吐、心悸、嗜睡、呼吸困难、尿潴留。
2.1三组临床指标比较:三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镇痛泵按压次数而言,大剂量组显著少于小剂量、对照组,小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指标比较
2.2三组血清S100β、NSE、TNF-α、IL-1β水平比较:重复测量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100β、TNF-α、IL-1β主体内效应(F时点、F交互)、主体间效应(F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仅在F时点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及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清S100β NSE TNF-α IL-1β水平比较
2.3三组免疫指标比较:重复测量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D3+、CD4+主体内效应(F时点、F交互)、主体间效应(F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仅在F时点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及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免疫指标比较
2.4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80例共有9例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三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见表4。
表4 三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增快,人民生活节奏与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直肠癌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6]。作为常见恶性肿瘤,直肠癌与炎症、细胞环境等联系密切,炎症可参与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免疫状况则可影响细胞微环境,但目前关于直肠癌具体致病机理仍未研究透彻[7]。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用手术、放化疗等方式。但手术带来肌肉及神经损伤可导致机体处于长期炎症应激状态,不但免疫功能出现紊乱,甚至可因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耗氧量而进一步引发脑损伤,加剧病情、影响预后[8]。为减少患者手术损伤、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医务人员对于术前行定量药物干预。
帕瑞昔布钠属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常用于术前预镇痛,该药物可快速被酶水解完成转化,通过作用脑血屏障,抑制前列腺素转化发挥镇痛效果[9]。已有多个研究证实,在使用帕瑞昔布钠后,镇痛效果显著增加[10]。在本实验中,大、小剂量组镇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40mg镇痛效果显著优于20mg。此外,帕瑞昔布钠还可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改善术后炎性反应[11]。通过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可对大脑功能及其他脏器产生保护效果,从而实现术后免疫功能改善,通过降低肾上腺素水平,减轻手术损伤带来的组织水肿。
对于帕瑞昔布钠使用剂量,临床尚未有明确规定。本研究分别使用0mg、20mg、40mg。帕瑞昔布钠,结果显示在调控血清S100β、NSE、TNF-α、IL-1β表达水平上,大剂量帕瑞昔布钠效果更显著。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后,患者血清S100β、TNF-α、IL-1β水平术后24h内回稳速度更快;但在调控NSE水平上,大小剂量差异并不显著,可能因为持续观察时间较短。这表明大剂量帕瑞昔布钠减少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功能较小剂量更优秀,对脑部功能及患者认知保护作用更明显。此外,从免疫指标情况来看,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患者CD3+、CD4+回稳时间更快,术后免疫紊乱可得到有效控制。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注射不同剂量帕瑞昔布钠对头晕呕吐、心悸、嗜睡等无较大影响,使用安全性有所保障。
综上所述,40mg帕瑞昔布钠在改善直肠癌手术患者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及脑损伤上效果更显著。但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术后观察时间较短,对于帕瑞昔布钠用量分组较少,有待长时间及多分组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