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
——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证分析

2022-09-06 03:58程,沈
新疆财经 2022年4期
关键词:合理化双循环产业结构

李 程,沈 琳

(1.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2.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天津 300450)

一、引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伟大抉择,开启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进入新时期,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实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

1993 年12 月15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决定从1994 年1 月1 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政策实施过程中,因未及时调整地方支出责任,致使地方政府杠杆率大幅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底,全国政府债务余额为46.49 万亿元,全国政府负债率为45.76%①2020年我国GDP为101.6万亿元,负债率为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5.60 万亿元。虽然全国政府负债率低于国际社会通用的60%的预警线,地方政府债务亦尚未超出我国政府债务限制额度28.81万亿元,但若不适时进行风险控制,极易引发区域性甚至全局性风险。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多集中于形成原因及风险控制方面,少有学者研究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2020年4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能够从宏观上推动我国经济复苏与发展,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助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此,在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意义重大。

既有研究多是探讨政府行为、财政政策等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关于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如Lichtenberg[1]认为政府通过对经济进行干预,能够扩大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加快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Feldman[2]认为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专项投入,提高相关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转型升级;王凯[3]研究发现资本和劳动力配置能力的提升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甘行琼[4]认为财政分权会显著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且财政分权虽然抑制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但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王立勇[5]认为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经济活动自主权,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且长期来看该影响呈上升趋势;任爱华[6]认为我国财政政策从经济总量上对传统产业结构性调整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贾敬全[7]认为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加大财政支出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张国建[8]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均存在倒“U”形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而一旦超出这一范围,则会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此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后,有学者对“双循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如王晋斌[9]认为“双循环”可以挖掘我国国内市场潜能,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李猛[10]认为在“双循环”背景下,应通过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孙攀[11]认为“双循环”的核心是产业链和供应链,而延长资源型城市产业链、确保供应链安全高效,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陈林[12]认为在“双循环”背景下,应努力推动消费升级和自主创新,进而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综合来看,多数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须将其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将会抑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但既有研究既未将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置于“双循环”背景下,又未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不同层面的影响。因此,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以“双循环”为背景探究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不同层面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将“双循环”相关因素量化为各指标并作为中介变量,剖析各因素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效果,以期为“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二、“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理论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着力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强调产业间的协调程度,其是衡量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指标;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即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一产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二产、三产占优势比重演进。在“双循环”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是投资、消费、出口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也要通过这些因素来实现。

(一)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企业和个人通过购买债券使闲置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政府再将其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公共物品供给等,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同时,地方政府债务也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这又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在“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同时影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从国内市场层面说,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影响市场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供给推动方面,将地方政府债务用于科技创新领域有利于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需求拉动方面,将地方政府债务用于增加劳动者收入会增加民众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从国际市场层面说,可运用地方政府债务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多的便利,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出口,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但在贸易摩擦增加、外需不旺等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招商引资的作用可能更为明显,也可能并不明显。

综合来讲,将地方政府债务有效配置到如下领域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基本建设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业项目大多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私营企业投资或民间投资有限,但这些项目对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因而需地方政府解决基本建设领域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科教文卫领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因而加大教育培训投入非常重要。此外,技术进步对现代产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企业出于资金或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往往对技术研发投入较为有限,这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增加投入。因此,科教文卫等领域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投资方向。三是社会保障领域。社会保障支出不足会使民众更倾向于储蓄,导致消费减少,不利于经济发展。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社会保障领域可降低民众对未来风险的厌恶程度,扩大消费需求、升级消费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四是农业领域。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农业领域不仅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还可促进农民增收,进而带动消费和投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与进步。五是节能环保领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便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经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支出可通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机构和环保产业发展,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然而,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不同层面产生的影响不同。如前所述,产业结构优化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层面,前者侧重于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分配,后者侧重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地方政府债务向与民生相关的行业倾斜,有利于服务业发展;向基建行业倾斜,有利于工业发展,从而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因此,可以大体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有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则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债务的投资方向会影响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的配置,使资源集中于债务投资倾斜的领域,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行业间的投资和要素流动,扭曲要素价格,导致资源配置不符合帕累托改进原则,从而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因此,对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层面,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效果有所不同。

(二)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路径

在“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可从国内国际市场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且其影响是通过具体路径实现的。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在国内市场层面主要基于金融市场和土地市场,通过消费投资需求、技术进步、城市化率、实际利率等路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而在国际市场层面主要基于对外贸易,通过对外贸易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等路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

1.金融市场。为弥补财政收支差额,地方政府需举债融资,而要获得融资则需从金融市场进行借贷。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政府向金融机构借贷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会产生三方面影响。第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一些非正式金融机构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政府向其借贷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导致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变化。第二,在货币总量恒定的前提下,政府从金融市场借贷进行投资改变了资金配置,会影响其他行业发展。政府举债规模越大,投入资金越多,私人贷方资源就会越少,从而可能阻碍私营经济的发展。第三,大规模政府借贷会影响资本价格即利率。政府借贷需求增加会使其债务负担加重,可能会选择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来缓解政府债务压力,这对投资和消费需求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以金融市场为媒介,地方政府债务可通过利率、消费、投资等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

2.土地市场。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积累,同时催生了土地市场。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的软约束下,多是通过促进区域工业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但这同时也推动了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对第三产业的成长是有利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发展环境和区域土地资源禀赋不同,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依赖会通过不同方式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产生负面影响。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连,地方政府多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债务,这在加快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发展的同时,会抑制其他行业的投资建设。同时,民众为购买房产会减少消费和其他金融投资,这又会阻碍产业结构优化。此外,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土地市场会降低对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而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因此,本文认为以土地市场为媒介,地方政府债务可通过技术、人力资本、城市化等作用于产业结构优化。

3.对外贸易。“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并非“单循环”和“闭关锁国”,未来我国会进行更高水平的开放、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循环和国际分工,更好地配置资源,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循环,地方政府举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努力改善营商环境,这对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有促进作用。此外,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可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服务业,能够加快我国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因此,本文认为在外循环层面,地方政府债务会通过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影响产业结构优化。

综上,在“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可能存在异质性影响。

三、“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设计

根据前文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路径实现的,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如何通过这些中介变量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作用。

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产业结构优化。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参考周国富[13]的做法,本文以产业结构合理化(ER)和产业结构高度化(ES)来衡量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间比例的合理性,反映要素投入产出的耦合度。本文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计算公式为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j表示产业,yit为i地区t年总产值,yijt为i地区t年j产业产值,lit为i地区t年总从业人数,lijt为i地区t年j产业从业人数。ERit越接近0,表示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配置与产出比例的耦合度越高,资源利用率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反之则表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的演进程度,通常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根据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第三产业增长率应高于第二产业增长率,本文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来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地方政府债务(Debt)。研究中地方政府债务数据来源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该网站数据为各地上报的地方政府债务年度执行数据,虽按月公开的债务余额汇总数与全国数据有差异,但鉴于其是目前唯一可查询到的官方数据,故本文选择此数据进行相关计量分析。

此外,本文选取居民消费结构(consume)、固定资产投资率(investment)、技术水平(patents)、实际利率(ri)、城市化率(urban)、对外贸易水平(trade)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di)作为中介变量。居民消费结构为消费者提升人力资本的消费占比,能够衡量地方政府债务中民生类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率为地方政府债务通过金融市场和土地市场影响产业结构的变量,能够衡量地方政府债务中基础设施类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技术水平为反映企业研发投入的变量,能够衡量地方政府债务中创新类支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城市化率能够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土地市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实际利率能够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通过金融市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对外贸易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能够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外向型经济体系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其中,居民消费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率、技术水平、实际利率、城市化率用于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内循环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用于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外循环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各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各变量名称及定义

此外,除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外,研究中所用的其余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本文主要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2015年—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2.模型设定。本文主要考察“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上式中,IS表示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ER)和产业结构高度化(ES),X为系列中介变量。若模型中各系数都显著,则表明具有中介效应;若系数a和b有一个不显著,则需进行Sobel 检验,先计算sab,公式为,再通过公式Z=a^b^sab检验统计量,观察其是否显著。

研究中回归方程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形式如下:

式(4)中: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ISit表示i城市t年产业结构优化水平;Debt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μ为个体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

(二)实证分析

1.全样本分析。本文通过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并将“双循环”相关因素作为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因实际利率多为负值,故对除实际利率以外的其他变量都进行了对数化处理,表2为全样本回归结果。由表2 可知,整体来讲,地方政府债务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回归系数基本上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地方政府债务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债务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回归系数基本上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适度的债务规模能够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加入中介变量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表明在“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抑制作用,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有促进作用。

表2 全样本回归结果

具体来讲:从表2中第二步地方政府债务对各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来看,地方政府债务显著提升了居民消费结构,提高了技术水平、城市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显著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率和实际利率,但对对外贸易水平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地方政府债务增加了提升人力资本的消费支出,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城市化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但对私人资本则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表2 中第三步加入中介变量后的回归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地方政府债务、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结构、技术水平、城市化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实际利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因对外贸易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故本文进行了Sobel检验,结果仍然不显著。这说明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并不是基于外循环层面实现的,而内循环层面除实际利率外的其他变量中介效应均显著为负,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抑制作用主要基于内循环层面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方面,地方政府债务、技术水平、城市化率、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产业结构高度化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际利率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率、对外贸易水平中介效应不显著。由于第二步中地方政府债务对对外贸易水平无显著影响,因此也需进行Sobel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对外贸易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率的Z 值分别为0.7439、0.6492、-0.6082,均未通过检验,说明这3条路径在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中未产生中介效应。“双循环”背景下,技术水平、城市化率、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实际利率对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第三步

2.分区域分析。本文将所选样本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回归中不加入中介变量,采取半对数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分区域回归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影响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抑制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抑制作用最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最小。这说明地方政府债务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相对较小,对东中部地区作用相对较大。这可能是因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就业人员多集中于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抑制了劳动力在各个行业间的合理分配,所以地方政府债务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抑制作用最大,而西部地区情况正好相反。今后东部地区应更加合理地配置地方政府债务,中部地区应侧重发挥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有利影响,西部地区则应注意控制债务规模,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效率。

表3 分区域回归结果

3.原因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在于:其一,地方政府债务多投向建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基础设施行业,而这些行业中国有企业居多,从业人员也较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同时这些领域的建设项目往往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因此资源集中于这些行业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其二,长期巨大的还债压力导致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紧张,公共投资可能会减少。同时,地方政府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中土地出让金占较大比重,地方政府会抑制房价大幅下跌,而这可能导致资源向房地产相关行业集中,进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抑制作用。其三,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会挤占企业信贷资源,引起非国有企业杠杆率上升,造成信贷分配不合理,从而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最终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债务增加会降低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上升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这说明通过降低金融市场利率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的做法会加重信贷配给,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在于:在技术进步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会迅速发展,因而产业结构更趋高度化。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增加民生类支出,改善产业优化所需的必备条件,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项目,还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带动高端制造业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在总体上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另外,通过负债筹集的资金也将部分用于财政补贴和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以及引进人才、扶持创新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地方政府承担了创新市场的不确定风险,集中资金和市场力量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从而提高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高,与中部地区相比,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方政府债务多投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弱,且西部地区劳动力较少,先进技术和高端服务业相对匮乏,第三产业增加值中低端服务业占比较大,所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较小。同时,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通过技术水平、城市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等路径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投放应更关注这些领域。实际利率上升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抑制作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实际利率上升会使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资源保留在传统产业中,阻碍了资金向更高级产业流动,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后,为降低债务负担,实际利率可能会下降,这会有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15年—2019年我国大陆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选取居民消费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率、技术水平、城市化率、对外贸易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讨论“双循环”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作用路径和效果,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会使资源相对集中,致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第二,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促进作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第三产业增加值,甚至使第三产业增加值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整体来看居民消费结构、技术水平、城市化率、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有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率则有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内循环层面来实现,但居民消费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率、技术水平和城市化率都降低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说明目前我国三次产业间资源配置存在较大问题;外循环层面因素未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显著作用。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技术水平、城市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实现。第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整体上会降低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上升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产业结构高度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使得金融市场出现降低实际利率的趋势,实际利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相反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异质性影响。

(二)政策建议

第一,利用举债方式进行投资时,地方政府应对所投资行业的选择更加慎重,优化投资结构。适度降低对建筑业等传统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比重,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信息网络等领域,为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环境,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第二,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应更加多样化,以更好地促进要素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尤其应向民生相关行业倾斜,支持与科技文化和消费相关的融资。这既有助于推动资源流动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相一致,又可分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第三,完善债务管理、监督和问责机制,防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和债务投向不明;推动建立问责机制,减少不合理的投融资行为。第四,更加充分地发挥政府在“双循环”中的作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可与私人资本合作共同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同时用好国际市场循环,实现内外循环的良性互动,共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第五,优化政府债务负担的化解方式,避免货币化融资过度,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债务负担,稳定利率水平,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服务,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通过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

猜你喜欢
合理化双循环产业结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合理化建议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