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亭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400)
脑梗死具有发病突然、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时可导致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但患者易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疗效,导致其临床应用欠佳。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基本病理为阴阳失调、气血衰少,故可采用调节气血、疏通脉络之法治疗,包括针刺、按摩、推拿、中药疗法等。但也有研究发现,仅采用中医及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慢,效果不佳。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脑梗死患者脑神经恢复有关。有研究表明,脑反射治疗仪通过电刺激肌群,可使肢体模拟正常肢体运动,从而达到刺激神经元、恢复大脑神经功能,并改善脑循环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头穴丛刺联合脑反射治疗仪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试验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4~85岁,平均(66.45±6.91)岁;发病时间6~9 d,平均(7.75±0.91)d;合并症,糖尿病10例,心脏病7例,高血压1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9~78岁,平均(68.8±8.9)岁;发病时间6~9 d,平均(7.30±1.03)d;合并症,糖尿病8例,心脏病5例,高血压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自愿参与。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中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入组前未接受相关治疗;意识清晰。排除标准: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其他影响神经功能的疾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病情严重,出现意识障碍。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并进行原发病、合并症治疗以及脑梗死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治疗:根据头穴七区划分法,采用长留针间断行针法对患者头部七个区(顶区、顶前区、额区、颞区、枕区、枕下区、项区)依次进行透刺,进针后捻转1 min,每隔1 h捻转1次,留针6 h后取出,1次/d,5 d/周,持续治疗1个月。
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脑反射治疗仪(上海维康中医科技产品有限公司,WL-HA-2型)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治疗,治疗头部时,将电极片贴在患者双目眶侧上、下方及鼻翼交汇处,设置频率为1.2 Hz;治疗四肢时,将电极片贴在患者各肢体关节部,设置振幅为180~200幅,首次不超过180幅;1次/d,30 min/次,头部与四肢可交替进行治疗,以15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月。
(1)神经功能: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内容包括意识是否清晰、视野范围、凝视、上肢运动、下肢运动等11项,总分为4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估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与下肢两部分,上肢总分为66分,下肢总分为34分,共计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估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内容包括进食、穿衣、转移、平地步行等10项,每项总分均为10分,共计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分,
治疗前,两组FMA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FMA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FMA及BI评分比较(分,
脑梗死主要是由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缺失所致。若不尽早予以治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针对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疗法,即通过药物疏通患者血管,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疗效,减轻患者后遗症。但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患者易产生耐药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
头穴丛刺是一种多方位同时治疗病症的中医疗法,属于中医传统外治法,可根据不同穴位主管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进行针刺,如丛刺头部颞区、顶区,可刺激大脑皮层,有效刺激脑组织中枢系统,改善脑循环,促使受损神经功能恢复。但由于脑梗死患者发生的脑神经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故单纯行头穴丛刺对改善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的效果不佳,影响患者预后。采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脑部疾病患者的常用手段,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循环,加速脑神经传递,提高脑代谢活跃度,促进脑组织神经再生,进而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及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在于,脑反射治疗仪通过各组电极对患者进行电刺激,可作用于神经元,恢复患者脑细胞的功能,减轻梗死神经的缺损程度,进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此外,该治疗仪还可刺激患者的同功能肌群,使其肢体模拟正常肢体运动,从而抑制异常模式出现,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因此,在头穴丛刺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脑反射治疗仪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头穴丛刺联合脑反射治疗仪可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