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器纹饰

2022-09-06 02:27:40中国土家族博物馆恩施州博物馆湖北恩施445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时期

黄 萌(中国土家族博物馆&恩施州博物馆,湖北 恩施 445000)

青铜器一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器皿用具,其本身不但承载着物品盛放的作用,更具备一定的宗教、文化反映价值。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主要存在并应用于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历经十五个世纪,是我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这段青铜器应用历史中,尤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具研究价值。因为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但是国内青铜器文化的核心,还具备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透过那个时代的青铜器及其纹饰,可以很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一、青铜器的基本研究

青铜器是用红铜及化学元素锡、铅等合金共同铸造完成的器物,青铜器的铸造制作工艺十分丰富,包括范铸法、失蜡法、浑铸法等。从国内现存及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来看,器具主要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和礼器等。在功能运用上,青铜器主要包括纳和设两大功能,具体功能分别为盛装物件、陈设摆列,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说,青铜器在古代也具备记载重大活动、用于宗教祭祀等重要社会文化功能。

二、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特征

不同时期的青铜器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商周时期作为国内青铜文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代的青铜器具有鲜明的纹饰特征,具体的商周青铜器纹饰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商代青铜器特征

商代青铜器纹饰随着时代的推进有一定的发展,一般来说,划分为商代早期、中期、晚期3个时期展开研究,其中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大多构图简单,装饰内容也以原始纹饰和神话动物为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呈现预先设计和直接铸造的特征。商早期社会生产力的不足以及纹饰上的神话性,使得商早期青铜器多以祭祀、仪式等宗教活动为应用目的。商代中期,青铜器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了明显发展,但在纹饰内容上与早期并没有较大差距,神话动物以及原始纹饰仍然占据主要内容。到了商晚期,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了数量级提升,这主要得益于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提升和青铜器技术发展,而与数量相对应的,是制作工艺的细致化和纹饰构建的层次感提升,部分青铜器的纹饰还出现了半浮雕的凸出设计。可以说,相比早期和中期纹饰,商晚期青铜器纹饰具备更高的观赏性。从整体来看,商代青铜器的生产设计和纹饰构建,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图1 商代晚期羊鼎商

(二)周时期青铜器特征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与商代晚期青铜器在纹饰上处于承上启下且大幅变化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青铜器纹饰不但具备商晚期抽象的纹饰和神话纹饰内容,还具有反映现实社会和写实内容的特点,这一变化不但证明周代青铜器及其文化对于商时期青铜器及其文化的继承性,更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王朝更替,对艺术文化和生产制造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种思想上的更迭及青铜器纹饰的变化,随着周朝的时间变革而逐步发展,与商代以神秘主义、宗教主题为核心的青铜器纹饰相比,周代青铜器纹饰愈发呈现设计上的创新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周代青铜器相对于商代青铜器有了更多的几何纹装饰,在商代占据主流的神话动物则逐步减少。随着时间的推进,东周时期的青铜器由于春秋早期及战国早期生产技术的完善,纹饰上有了发展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周朝实施的分封制政治体制已经影响了青铜器纹饰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在分封制的影响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自主权的逐步加强,共同导致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呈现较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各诸侯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存在不同形式、不同内涵的青铜器纹饰。以政治分封为例,主要出现了以三晋为代表的中原、以秦国为代表的关外、以楚国为代表的荆楚纹饰体系,而其他各少数民族和处于周代文化圈以外的政权体系也有不同的青铜器文化及装饰体系。到战国晚期,由于铁器的出现及应用,青铜器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但日常生活中青铜器应用数量呈现下降趋势,青铜器铸造技术也在慢慢衰落,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以素面为主,礼制的成分逐步减少,但是铜器铸造之后进行加工时所采用的镶嵌纹饰逐渐增多。

三、殷商至两周青铜器纹饰渐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结合上文可以看出,自殷商时期到两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原因在于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本文将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详细分析青铜器纹饰渐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一)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对商周青铜器纹饰演变的影响

商代青铜器纹饰虽然经过时代的发展,但还是以动物为主要纹饰内容,综合时代原因来看,主要还是因为殷商朝代的发展是自部落时代发展而来的,本身的文化体系和社会思想依然保留了相当部分的部落印记,特别是对于动物的认识以及对原始宗教的崇拜,都导致殷商一朝在青铜器的铸造上采用以神话动物为主的形式,因为部落时代的人类社会相比动物还是存在一定的被动性,而基于这种对于自然的恐惧和被动性,人的思想就会倾向于对神力的祈求,乃至对猛兽的崇拜。青铜器上各种狞厉怪异的动物纹饰也都是出于这种安全感需求和辟邪免灾需求而设计的。其中《吕氏春秋》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也。”这一文字明显地描绘了周人对饕餮纹设计装饰的目的,也就是出于对猛兽的恐惧以及延伸的诅咒。当然,这一时期也并非完全以神话猛兽为设计装饰重心,部分青铜器纹饰也存在人形装饰,但大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总结来看,殷商至周早期青铜器纹饰多应用神话猛兽,是对恐惧心理的现实投射,反映到社会中也可以理解为抵御异族的威胁和战胜对本氏族恐惧的思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体制的逐步稳定化、规模化,人与动物的关系逐步转向,人在这一时期以主动乃至支配者的形象出现,对于猛兽的印象,也逐步脱离恐惧的情感。当对于猛兽的恐惧逐步减少,各种怪力乱神的崇拜也就相应减少,反映在青铜器的纹饰装饰上,表现为动物纹饰的减少,一些更为现实的人物纹饰、动物纹饰、几何图案开始大面积应用于青铜器纹饰的设计装饰上。

(二)青铜器功能的变化引起纹饰的变革

除了社会文化思想变革引起的青铜器纹饰变革,商周时期青铜的功能变化也是引起纹饰变革的主要原因。商代和周早期的青铜器,是以祭祀功能为主,因此,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以宗教祭祀主题为主。《左传》一书中,就有关于这一内容的记载。宣公三年王孙满在回答楚子的问题时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这段文字充分反映了青铜器之中动物形象的存留,是因为动物与祭祀、神力等宗教活动有相通之处。因此,我们通过分析得知,青铜器上怪异、恐怖的猛兽及神话纹饰,主要是在祭祀及宗教活动过程中,通过环境的塑造和气氛的烘托,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体现神力和统治者的至高无上。发展到西周中晚期乃至东周早期,青铜器纹饰设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宗教祭祀的影响,开始以礼乐功能为主。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在装饰上也减少了对凶猛异兽的应用,更多地开始应用几何纹饰,这些几何纹饰通常规律地排列组合在一起,从形式上就带给人一种整体、韵律、规整的感觉,这其实就是青铜器礼乐功能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对礼制观念的强调和秩序视觉化的明确。这种变化得益于这一时期周朝政治的相对稳定。这一时期,周王朝虽然已经受到分封制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诸侯国无论再强大,具备再高的独立性,周天子的威严依然是绝对的,礼制及其附属的思想文化依然被各诸侯国所认可并践行。直到三家分晋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发生才彻底终结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度以及礼法思想,周天子无力统御各国,也失去了天子威严。从这一时期开始,青铜器的纹饰随着战国时代的到来进入新的变革阶段。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相对于之前纹饰的华丽且礼制意味深重,已经更趋向于简朴化和生活化。这一时期的频繁战争以及诸侯争霸,致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及社会的命运,表现在青铜器的纹饰上,则多以人事、社会题材为主,包括战争、宴乐和生活等。青铜器就在保持装饰性的同时,具备了更强的功能性,承载着对社会事件和文化思想的记录功能。

四、结语

图2 西周晚期毛公鼎

综上所述,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的变化在技术上呈现逐步成熟化的特征,在纹饰设计上呈现逐步现实化和社会化的特征,从神性向人性逐步过渡解放。影响这种青铜器纹饰演变最基本的因素在于社会发展力的提升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转变,特别是两周时期逐步形成的礼法体制,更是对青铜器的纹饰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影响,加快了殷商时代宗教崇拜思想下纹饰设计的逐步没落。总而言之,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变化是当时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青铜器纹饰时期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雕漆纹饰的修复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18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开心一刻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4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
认识“晋式青铜器”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