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证书制度背景下“四融通”“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2-09-06 17:16:00段春毅覃如琼王瑞琦田海涛
科教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污水处理技能

段春毅,覃如琼*,王瑞琦,田海涛,陈 红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逐渐向“深水区”迈进,职业教育在获得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为了顺利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升级,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职教20条”中的一条,是我国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所做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我国推进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把证书技能考核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作为一种课证融通的新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备受关注。笔者通过1+X 证书制度的执行,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炼环评课程的内核,建立证书技能与专业知识间的联系,对培育污水处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行大量创新与实践,取得突出的课改成效。

1 课程改革目标

基于企业用人的最新需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1+X 证书标准,学生从发现、发掘的角度去确立目标,教师从课标、学情的角度去调整目标统筹教学。以根基—知识目标导学,激发能力情感;以收益—能力目标导练,提高技能应用;以价值—素质目标导行,树立职业使命三个方面统筹教学目标,最终回归目标、实现和超越目标。

2 课程改革的建设过程

2.1 课程“四融通”对标准,重塑结构

“污水处理技术”是高职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组以岗位能力输出为导向,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接《1+X 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重构基于工作过程要求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模块课程。授课对象为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包括以下2 个学习项目,对应8个工作任务,共16 学时,对接1+X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技能8 项,融入水处理技能大赛国赛模块8 项,实现“岗课赛证”融通课程结构(图1)。

图1 模块化“岗课赛证”融通课程结构

2.2 共享“智交互”满需求,建设资源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来实现课程教学一体化。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编制活页式共享教材。打造资源聚合,形成5G智慧教室、云网络教室、职教云平台、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水处理实训室、管道工程实训室,省级教学资源库(本校主持)等“智交互”教学资源一体化平台,发挥智慧型学习平台资源优势,构建校企教师教学、学习共同体,提升课程教学资源的交互和共享,网络信息空间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和教学活动形式,提供教学评价数据支撑,是在教育环境重塑的基础上对师生关系的重构。

2.3 教学“全覆盖”通学情,制订策略

2.3.1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目标岗位为供水、污水处理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对就业单位走访调研、往届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及职教云平台学生学习数据、课堂评价等综合,学情体现为:

知识构建系统性不足。能够对原理等新知进行有效吸纳,但对知识的转化应用能力不够,对污水处理流程中参数控制缺少自主探究。

问题应对探究性不足。学生均来自中职生源,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对工艺结构认知、原理分析、指标参数、因素控制,难以理解,缺乏系统分析的能力。

实践操作全面性不足。学习倾向于仪器使用,忽略操作规范要求;终身学习提升缺乏主动性;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等职业素养不足。

职业规划主动性不足。职业目标规划不明确,专业认知度较低,为学分而学习,未能对职业能力持续发展形成助力。

2.3.2 重难点落点着力

基于学情分析结论,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污水处理技术”课程标准、《1+X 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人员职业技能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赛项评分标准的教学与培训要求,紧扣课程标准,靶向教学重、难点。

2.3.3 构建“三联三化”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情分析,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三联三化”教学模式:打造全系统“知识核心”第一课堂,拓展全建制“技能实践”第二课堂,延伸全方位“交互云上”第三课堂,重视能力培养且兼顾学生的差异,实现课程思政贯通三个课堂。通过知识体系任务体验化、能力素质培养情境化、终身发展延伸持续化,赋能激活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三联三化”型课堂融会贯通,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

打造全系统“知识核心”第一课堂:利用智慧教室、实训基地,营造“理、虚、实、考”四位一体学习环境,借助职教云、虚拟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进行理论知识传授。通过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虚拟仿真等引导学生体验实际岗位工作要求,构建本模块知识与技能体系,知识体系任务体验化解决学生知识构建系统性不足的问题。

拓展全建制“技能实践”第二课堂:将系统知识与实践运用融通,强调职业素养,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技能大赛,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通,把职业习惯的养成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懂专业、爱专业,通过课堂思政、匠心传承,提升专业使命感,能力素质培养情境化,解决学生问题应对探究性不足和实践操作规范性不足问题。

延伸全方位“交互云上”第三课堂:依托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使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线上参考相关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课堂的学习,加快个人“学分银行”系统建设,延展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宽职业生涯通道,终身发展延伸持续化,提高职业能力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解决职业规划学习主动性不足和疫情防控突发式危机的问题。

2.4 实效反馈师生“多维态”链评价

充分发挥1+X证书试点单位、校企合作优势,以“岗课赛证”融通为目标,构建“多维态”评价体系,通过引入1+X污水处理证书考核标准,行、校、企三方共同参与,评价以促进和改善学习效果为目标,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实现学生互评、教师考评、企业导师点评等形式的多维评价。从课堂的评价三个维度,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链接,结合课前探究、互动教学、理实一体、双向指导、知识拓展五个层面,使用职教云平台实现全过程数据采集和即时评价,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实施。

3 课程改革成效

3.1 学以明志,学习兴趣提升快

共情吸引:激励和支持学生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生活,有机整合学生的需求与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团队合作和竞赛贯穿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习目标明确,自主学习频率、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课程学习期间有18 名学生参与到课件设计比赛、微课拍摄,参与社会水质调研实践活动(图2)。

图2 学生学习效果对比

3.2 学以致用,专业技能实践强

综合考核评价结果验证教学目标有效达成。课前测试的平均及格率,课中学生的参与率、课后测试的优秀率均显著提高。“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实践中牢记知识点。“三联三化”的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深层次学习。1+X 污水处理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合格率名列广西前茅,列入省级1+X证书工作典型案例。

3.3 学以励行,工匠精神领悟深

以“弘扬工匠精神、投身国家水环境保护事业”为思政要素,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培育污水处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效果明显。再以本课程发散第二课堂,在用水困难的大石山区水质调研共12处,设计、安装水质提升系统共3 套。参与各级别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成果丰硕,荣获国家级荣誉5 项,省级荣誉6 项,校级荣誉11 项。

3.4 学以增信,企业社会认可高

“岗课赛证”融合课程结构与“三联三化”的教学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通过企业反馈,学生课后的工艺开发展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素养,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专业信心;学生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赛项中斩获佳绩,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技能水平;知识习得和技能应用模式入围全国活力团支部风采展示,被广泛点赞。

4 课程改革的创新

4.1 对“证”树标,促“函”落实

将“生态建设、绿水青山、乡村振兴”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工匠精神导入至“污水处理技术”课程内涵中,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教育部职业院校1+X 污水处理证书试点工作,对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水处理技能”赛项,形成了“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结构。依据《 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分转化管理办法》,创新学业评价体系,实施学分认定,达成课程“导学、导练、导行”的教学目标。

4.2 遵“律”设计,集“全”资源

结合学生学情分析,岗位能力输出为导向,实施理实一体教学策略,实施“三教改革”,达成德技并修。打造全系统“知识核心”第一课堂,拓展全建制“技能实践”第二课堂,延伸全方位“交互云上”第三课堂,通过知识体系任务体验化、能力素质培养情境化、终身发展延伸持续化,赋能激活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形成“智交互”一体化教学资源,很好地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差异化教学和终身学习的难题。

4.3 立“德”以践,彰“效”显彩

以“弘扬工匠精神、投身国家水环境保护事业”为思政要素,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培育污水处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效果明显:参与各类级别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佳绩丰硕,验证了“三联三化”教学模式强有力的实践性。

据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潜力,与区域供排水行业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多种模式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将该课程融合成果用于全省供排水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考评工作,培训批次共36 期,社会服务辐射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强。

5 总结与展望

学生在进行虚拟仿真小组学习过程中,很难快速获得的其他小组互评学习反馈和及时有效组员的评价,影响学生小组学习状况。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小组学习反馈,但是又期望自己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其对客体评价能力提升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总结和互评能力,以用朋辈互评形式促进学习效果。

1+X证书试点工作为“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该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具有普适性,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下一步拟推行“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的证书考取提高机制,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差异化辅导、精准指导的覆盖。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污水处理技能
高级技能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6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8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