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分析框架下的高校“概论”课实践共同体建设探究

2022-09-05 09:49:22冯小燕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概论福建共同体

冯小燕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0世纪90年代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实践共同体的研究,并将“实践共同体”或“实践社区”这一概念普遍运用于情景学习的研究之中,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是一个基本的过程,我们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并且变成我们是谁。其首位的分析单元既不是个体也不是社会机构,而是人们在追求共享的事业进程中形成的非正式的‘实践共同体’”[1]。近些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相继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育人非常重视。积极探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概论”课)实践共同体建设,尤其是深化探索福建红色资源在高校“概论”课实践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嘱托:“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2]。”结合福建红色文化资源探究“概论”课实践共同体建设,以提升教学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一、福建红色文化资源概况及主要分类

福建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形成的具有福建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福建红色文化既以物化形态存在,也以非物化形态存在。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历程中,福建省作为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汇聚成无比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多来,福建省作为沿海省份,继续发扬宝贵的红色革命精神,延伸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先进文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福建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萌芽于鸦片战争之后,成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形成十分完整的资源体系。福建红色文化资源散布在闽东、闽西、闽南、闽北、闽中5个区域,集中在9个地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遗留下的革命遗址多达2500多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个,全省范围坚持到革命胜利的革命基点村有3600多个,革命烈士多达60000多人[3],孕育出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等宝贵的红色文化精神。

(二)福建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分类

福建红色文化资源种类繁多,根据文化形态的差异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包含旧址、遗址、故居、器物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二是包含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制度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三是包含拥军、参军、新风尚等行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资源;四是包含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等观念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

结合高校“概论”课的实践教学需求,促进高校“概论”课实践共同体建设,本文立足实践调查,并结合查阅文献,将可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福建红色文化载体分为以下几类:

表1 福建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分类

(续表1)

二、福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概论”课实践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

(一)基于红色文化传承需求:防止红色文化断裂危机,化解全球化下的文化迷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浪潮考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全球化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娱乐主义、消费主义等诸多社会思潮和各种异质文化冲击着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容易造成红色文化断裂危机,影响着公民素养养成和精神塑造。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重要的载体和脉络分支,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秀的革命品格,将其融入高校“概论”课实践共同体的建设之中,有利于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延续民族文化的优秀基因,促进广大青年树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化解全球化下的文化迷失。

(二)基于新时代高校青年发展需求:增强高校青年文化边界意识,提高高校青年文化自觉自信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文化交融,文化全球化是应然趋势。文化全球化是异质文化彼此接触的过程,是全球文化的统一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两个矢量构成不断循环往复的双向运动过程[4]。源于世界各国的经济落差这一重要因素,使各国文化的内在张力各有千秋,特别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其强劲的经济发展优势使得西方文化以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内在张力在全球推广。我国虽然有几千的文明史,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渐渐失去了独特优势,在西方文化的融合和较量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文化边界的推延尚未占据有利位置。虽然“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成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共同呼声,但是对于文化边界,我们需要保持意识自觉,异质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在我国的过度传播易弱化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近些年,以RAP、西方节日、美国大片等为典型代表的西方文化在高校青年中比较盛行,福建省高校学生抽样问卷调查中显示,8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文化边界是什么”,63%的学生普遍缺乏文化边界意识,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不利于高校青年的发展,不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概论”课是高校的必修课程,把福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概论”课实践共同体之中,能有效增强高校青年的文化边界意识,弘扬中华文化,增强高校青年的文化自觉自信。

(三)基于“概论”课程教学需求:守正创新,提高针对性和育人实效性

“概论”课程的育人实效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普及带来的全民话语权、信息即时性传播、微技术扩张等特征,都在不断考验着“概论”课程的育人实效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9.6%[5]。高校青年作为我国网民的主力军,其接收的海量信息鱼龙混杂,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极易让他们陷入娱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和错误价值观的漩涡之中。无论是技术低门槛带来的信息爆炸,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还是高校青年中低头族们的普遍存在,都在警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危机意识,实现守正创新。“概论”课作为思政主要课程,需要不断拓展丰富的资源,实现实践育人的实效性。而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富含革命文化,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对实现“概论”课的守正创新,提高针对性,推动实践共同体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基于实践共同体构建需求:集合多方力量,形成育人联动机制

“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有其特定的育人功能,是“概论”课程教学中不可缺乏的环节,而现行的实践教学因各种因素,存在流于形式、形式单一、内涵不够、效果较差等现状。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基于社区的实践共同体建设已比较成熟。近些年,我国上海等一些省市也开始实行睦邻社区建设,但是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共同体的建构还处于不成熟状态,单纯依靠高校或社会单位是无法构建系统的实践共同体的。“概论”课的实践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即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单位为依托,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福建省的优质资源,不仅具有系统的资源库,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所以,无论是红色资源的内涵,还是其外在发展因素,都有效契合了“概论”课程实践共同体建设的需求,从而形成育人的联动机制。

三、福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概论”课实践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出台以来,各高校日益重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采取了多样丰富的实践教学形式。红色文化作为“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要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更高效地结合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需要积极创新福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概论”课实践共同体的思路与方式方法。

(一)围绕课程主线,建构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的内容逻辑

要发挥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在“概论”课程中的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需要契合课程的逻辑结构和课程需求,根据课程主线建构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的内容逻辑。“概论”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沿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发展逻辑,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深刻把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性成就,需要将福建红色文化资源与实践教学主线进行精准对接,从而使“概论”课程的实践共同体建设与课程教学相呼应、相促进,形成一条“传唱红歌+分享红色故事+演绎红色话剧+导读红色经典+参观红色基地+一堂实践基地现场思政课”的实践逻辑。

(二)贯穿教育理念,创建育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共同体的建设目的是帮助高校学生有更直观的情感体验、更深刻的理论认知,树立更坚定的四个自信。因此,要自始至终贯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创建以“讲好红色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主旨的实践育人体系,将福建优秀的感人红色故事融入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以专题化的形式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以创新精神开创出红色文化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新效果。例如福建师范大学的“红色航道”研习社,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通过不断挖掘福建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的理论性、实用性、趣味性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推出了红色故事漫画102套;红色金课60套,持续向省内67所中小学供给红色金课;创意产品36套,建成古田会议等15个数字化场景,并开发了47条红色研学旅行线路,助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事业发展[6]。

(三)构建实践共同体,开展校内外红色资源共建共享

传统意义的“概论”课实践教学往往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实践教学次数较少、覆盖面较窄、效果不理想,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高校与实践合作单位缺少资源的共享共建。围绕“概论”课教学内容构建实践共同体,实现校内外红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实践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多方合作,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将教学资源进行最大优化。构建“概论”课实践共同体,需要发挥政府、高校、红色文化资源单位、社会机构的合力,在追求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形成以高校为主体,红色文化资源单位为助手,政府为保障,社会机构为参与服务的非正式的实践共同体,改变以往形式单一、作用单向的实践模式。

(四)突破时空限制,契合多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和新时代青年成长需求

多媒体融合发展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发展的社会洪流面前,“概论”课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要顺应时代发展和新时代青年的成长需求。借助多媒体融合发展,综合使用APP和信息化技术,使得“概论”课实践共同体的建设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吸引力,例如VR虚拟技术的使用,能突破时空限制将历史场景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更能将学生融入历史事件的“现场”,让他们成为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借力多媒体融合发展,让以“网络土著”著称的高校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概论福建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那个梦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青铜器辨伪概论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福建医改新在哪?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