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种子包衣剂对南繁青稞、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022-09-05 14:05刘仁建危文波甘雅文扎西罗布
南方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苯醚南繁噻虫嗪

刘仁建,危文波,甘雅文,达 娃,扎西罗布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0)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高原地区,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自然环境特殊,日照长、气压低、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年积温较低、降水少且集中,气候复杂多变[1]。西藏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油菜、玉米等,耕作面积为25 万hm2左右[2]。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不仅制约着种植业发展,冬季的严寒也影响着育种的进程。农作物种子南繁是缩短育种周期、加快农业良种化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战略目标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必要措施[3-4]。

在种子南繁过程中将面临一些风险及问题,如有害生物蔓延风险增加,南繁作物适应性低而导致产量降低等。人们往往通过加强检疫强度、建设围墙等来降低风险[5-6]。种子南繁过程中引入的有害生物主要通过种子上附着的虫卵或孢子传入南繁基地;作物种子健康或植株健壮则病虫害抵抗力高,植株产量高。因此,对南繁种子进行处理可避免种子南繁面临的风险。在我国传统农业中,通常经过浸种和拌种技术对种子进行处理,以增加发芽率、发芽势,使苗期健壮。以浸种和拌种为依据发展出种子包衣技术。种子包衣采用机械或手工的方法将肥料、药物等形成膜状物包裹在种子的表面,该膜遇水缓慢释放膜中的农药和肥料,具有调节幼苗生长、防治苗期病虫害的作用[7-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药剂

青稞(藏青17)、小麦(高原437)种子。使用药剂有62.5 g·L-1精甲·咯菌腈、32%戊唑·吡虫啉、45%烯肟·苯醚·噻虫嗪、23%吡虫·咯·苯甲。

1.2 种子处理

种衣剂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到试验地主要地下害虫类型,所选种衣剂能防治地下害虫咬食种子。防病方面首先要考虑选择防治近期流行的种传病害的种衣剂,其次要考虑防治该品种系易感种传病害的种衣剂。青稞、小麦主要种传病害就是黑穗病。种衣剂中还加入了微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当地气候进行适量添加。具体处理设置见表1。

表1 青稞和小麦种子处理剂及其用量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对各种子处理进行种植,设置3 个区组,每个小区播种10 行,行长1.2 m,每行播种80粒,共播种800粒。

1.4 试验地基本情况

2020 年将包衣完成的青稞和小麦种子种植于元谋县的元谋南繁加代基地(E101°51',N23°44'),基地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试验小区栽培及水肥管理条件均匀一致。

1.5 性状调查及计算方法

分蘖前调查出苗数和出苗率。收获期调查各处理的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农艺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包衣对南繁青稞、小麦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对青稞(藏青17)和小麦(高原437)使用不同种子包衣技术处理,统计田间出苗情况。由图1可见,未经包衣处理的青稞和小麦种子的出苗率为62.28%和60.92%,田间出苗情况较差;而经过包衣处理后青稞、小麦种子的出苗率分别达到90%以上、85%以上。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四种不同种子包衣处理的青稞和小麦种子出苗率均有极显著增加,其中最佳的包衣技术为250 g 45%烯肟·苯醚·噻虫嗪加清水30 mL 稀释,用该技术对青稞、小麦包衣后,种子出苗率分别为94.29%、88.54%,极显著高于其他3 种包衣技术处理。田间调查表明,经过包衣的种子未发生被地下害虫咬食现象,说明包衣剂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明显。青稞和小麦出苗效果最佳的种子包衣剂为烯肟·苯醚·噻虫嗪。

图1 种子包衣剂处理对青稞和小麦种子田间出苗率的影响

2.2 种子包衣对南繁青稞、小麦植株高度的影响

在田间青稞和小麦生长至灌浆期时,测量不同包衣处理的植株高度。由图2 可见,吡虫·咯·苯甲包衣处理青稞种子,株高为107.6 cm,高于对照4.8 cm,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戊唑·吡虫啉和烯肟·苯醚·噻虫嗪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四种种子包衣处理均未对小麦株高产生显著影响。

图2 种子包衣剂处理对青稞和小麦株高的影响

2.3 种子包衣对南繁青稞、小麦穗数的影响

由图3可见,经种衣剂包衣处理青稞的穗数在279万~295.5万穗·hm-2,对照的穗数仅为222万穗·hm-2,经种衣剂包衣处理青稞的每公顷穗数均极显著高于未处理青稞,其中烯肟·苯醚·噻虫嗪包衣处理青稞的穗数最多。经种衣剂包衣处理小麦的穗数在328万~340万穗·hm-2,对照的穗数仅为253.5万穗·hm-2,经种衣剂包衣处理小麦的每公顷穗数均极显著高于未处理小麦,其中烯肟·苯醚·噻虫嗪包衣处理小麦的穗数最多。青稞和小麦穗数最佳的种子包衣剂为烯肟·苯醚·噻虫嗪。

图3 种子包衣剂处理对青稞和小麦穗数的影响

2.4 种子包衣对南繁青稞、小麦穗粒数的影响

由图4 可见,经过包衣处理的青稞穗粒数在47.1~50.9 粒,其中吡虫·咯·苯甲包衣处理穗粒数最多,极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和戊唑·吡虫啉处理。小麦种子包衣处理穗粒数在16.7~22.6 粒,包衣处理的穗粒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表明,种子包衣处理可不同程度影响青稞和小麦穗粒数,青稞穗粒数最佳的包衣剂为吡虫·咯·苯甲,小麦穗粒数最佳的包衣剂为烯肟·苯醚·噻虫嗪。

图4 种子包衣剂处理对青稞和小麦植株穗粒数的影响

2.5 种子包衣对南繁青稞、小麦种子千粒重的影响

由图5 可见,经过包衣处理的青稞千粒重在43.2~43.7 g,对照的千粒重为43.3 g,四种包衣处理的青稞种子千粒重与清水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经过包衣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在44.1~44.9 g,对照的千粒重为44.6 g,四种包衣处理小麦种子千粒重与清水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种子包衣不会对西藏用于南繁的青稞、小麦种子千粒重造成影响。

图5 种子包衣剂处理对青稞和小麦种子千粒重的影响

2.6 种子包衣处理对南繁青稞、小麦田间产量的影响

使用不同包衣剂处理青稞(藏青17)和小麦(高原437)种子,测定其在田间的小区产量,折算成每公顷产量(见表2)。由表可见,经过不同包衣技术处理的青稞和小麦种子田间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其中45%烯肟·苯醚·噻虫嗪包衣处理的青稞、小麦产量均最高,分别为4 545、5 307 kg·hm-2,其余各包衣处理青稞产量在4 385~4 432 kg·hm-2,小麦产量在5 076~5 290 kg·hm-2,两种作物各包衣剂之间的田间产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清水对照由于出苗率低导致穗数少,从而影响了产量。

表2 种子包衣剂处理对青稞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使用四种种子包衣剂对藏区主推青稞(藏青17)和小麦(高原437)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包衣剂处理在南繁地的田间种子出苗率与清水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提高;对未出苗的种植区进行调查,发现未包衣种子发生田间霉变或被地下害虫啃食,而包衣种子没有地下害虫啃食现象发生。张蔷新进行不同种子包衣剂对田间小麦的病害防控效果研究,发现包衣处理的小麦苗齐苗壮、根深叶茂、成穗率高,前期无病虫害危害,而且防控期达半年以上[9]。陆亮等使用溴氯虫酰胺种子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发现可以防控草地贪夜蛾从而提高玉米的成苗率[10]。

王绍敏等使用45%烯肟·苯醚·噻虫嗪对小麦种子包衣处理,发现与对照相比其增产高达9.07%[11]。同样有研究发现,45%烯肟·苯醚·噻虫嗪种衣剂可降低麦田宽背金针虫、麦秆蝇、蚜虫、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田间病虫害发生率[12-14]。本试验结果也表明,烯肟·苯醚·噻虫嗪包衣处理青稞和小麦的产量极显著高于清水对照。

我们推测烯肟·苯醚·噻虫嗪包衣因通过降低田间种子害虫咬食,而提高出苗率;因通过降低金针虫、麦秆蝇、蚜虫、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田间发生率,增强植株的健康状况而提高田间穗粒数。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了青稞和小麦南繁的田间产量。建议在后续的西藏青稞和小麦种子南繁过程中使用45%烯肟·苯醚·噻虫嗪包衣剂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苯醚南繁噻虫嗪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南繁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①
奉献南繁 讴歌南繁
管理利用好江苏南繁基地的再思考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竹醋对噻虫嗪防治紫薇长斑蚜的增效作用研究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30%噻虫殝悬浮剂防治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