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阿卡斑病毒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建立及广西边境地区蚊携带新型阿卡斑病毒调查

2022-09-05 02:41:54陆晨阳陈赫威秦树英覃绍敏刘金凤陈凤莲吴健敏
南方农业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库蚊毒株定量

马 玲,孟 菲,陆晨阳,陈赫威,蔡 畅,秦树英,覃绍敏,刘金凤,陈凤莲,吴健敏

(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1)

0 引言

【研究意义】阿卡斑病毒(Akabane vrius,AKAV)是一种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的虫媒病毒,主要感染牛和羊等动物,造成母畜流产、早产、死胎及胎儿畸形,且可通过垂直传播侵害胎儿中枢神经,导致积水性无脑综合症和新生胎儿关节弯曲(谢佳芮等,2019)。AKAV引起的赤羽病目前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在我国广泛流行;除牛、羊外,AKAV还可感染马、水牛和骆驼,曾在猪、兔、牦牛、河马、长颈鹿、大象,甚至灵长类动物中检出AKAV抗体,严重威胁着草食动物养殖业健康发展及野生动物安全,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和国际动物贸易的重点检疫对象,也是我国进口牛、羊必检的疫病之一(Murakami et al.,2017;原恺,2019)。2016年,本课题组在广西竹鼠中分离获得新型AKAV,首次证实AKAV可感染啮齿动物(Tang et al.,2017);与传统毒株相比,新型AKAV毒力增强、临床症状有明显变化,说明在宿主范围和致病性上已发生改变。随后,云南、广东、四川、湖南、海南等周边省份相继在牛、蠓虫、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及致倦库蚊等物种中发现与新型AKAV高度同源的毒株,推测新型AKAV已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宋颂,2018;范娜,2019;孟锦昕等,2019;吴德等,2019;Cao et al.,2019)。因此,亟待建立更灵敏、更准确的检测方法,加强对新型AKAV的监控及科学评估其传播的潜在风险。【前人研究进展】AKAV隶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周布尼亚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正布尼亚病毒属(),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12 kb,由S、M、L共3个基因节段构成(Wang et al,2017,2019;Chen et al.,2021)。S基因编码核衣壳蛋白(N)和非结构蛋白(NSs),高度保守。其中,N蛋白存在3个抗原表位,具有群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而NSs蛋白可干扰细胞蛋白合成并诱导细胞凋亡。M基因高度变异,编码病毒囊膜糖蛋白(Gn和Gc),具有型特异性,分别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Wernike et al,2017;Yanase et al,2017)。Tang等(2017)通过分析新型AKAV基因序列,发现该毒株S基因具有我国牛源AKAV毒株的遗传特征,而M基因与日本、韩国强致病性AKAV毒株的同源性更高。目前,普遍认为AKAV只存在1个血清型,但通过S基因和M基因进化分析可将全球的AKAV毒株分为4个基因型(亚洲型、澳洲型、其他型和第四型),其中基因I型(亚洲型)又可分为Ia和Ib亚型,包括新型AKAV在内的我国分离毒株多属于Ia亚型(Kobayashi et al.,2007)。因此,很多研究以S基因、M基因作为AKAV核酸检测靶基因,如RT-PCR(唐海波等,2018)、套式RT-PCR、荧光定量RT-PCR(Golender etal.,2018;孟锦昕等,2020)、环介导等温扩增(张吉红等,2013),以及针对新型AKAV的RT-PCR检测方法(唐海波等,2018)。RT-PCR操作简便,但敏感性略低;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方法具有独特的扩增模式,但引物设计较复杂;而荧光定量RT-PCR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敏感、准确性高、高通量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本研究切入点】由于蚊虫中病毒载量较低,传统的PCR难以检出,因此亟需更灵敏、更准确的检测方法以开展新型AKAV监测,为有效防控新型AKAV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尚无针对新型AKAV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也鲜见我国边境地区新型AKAV流行情况的研究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针对新型AKAV的S基因和M基因主要变异位点设计引物,建立灵敏、准确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结合序列测定开展广西边境地区蚊携带新型AKAV调查,旨在了解其流行趋势及遗传进化特征,为建立重要蚊媒病毒病预警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核酸抽提试剂盒MiniBEST Universal RNA Extraction Kit 9767、PrimeScriptRT Master Mix(RR036Q)、Premix(RR003Q)、pMD18-T 载体(6011)和SYBR Premix ExII(RR820A)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DP209)及质粒抽提试剂盒(CW0500A)购自天根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病毒RNA提取试剂盒(CW0586)购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MEM(12800-017)和胎牛血清(10099-141)购自赛默飞世尔公司;Vero细胞、竹鼠圆环病毒、蓝舌病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布鲁氏杆菌由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存提供;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荧光定量PCR仪(Accurate 96型)购自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股份公司。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GenBank已公布新型AKAV毒株GXLCH16-70的S基因(KY381274)和M基因(KY381280)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表1),委托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1.3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建立

1.3.1 标准品制备 以感染新型AKAV的Vero细胞基因组提取物为模板,采用引物AKAVSF/SAKAVSR、AKAVMF/AKAVMR分别扩增S基因和M基因片段,然后按经典分子克隆方法连接至pMD18-T载体上。抽提阳性克隆质粒pMD-AKAVS和pMDAKAVM,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质粒浓度并计算其拷贝数,分别制备1.0×10copies/μL标准品,经10倍梯度稀释后作为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标准品(马玲等,2017)。

1.3.2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优化 在不同引物浓度(2、4、5、6和10 μmol/L)、退火温度(58、60、62、64、66和68 ℃)、Mg浓度(0、0.5和1.0 μmol/L)、两步法或三步法等条件下进行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扩增,通过值、标准曲线斜率、相关系数、扩增效率及扩增准确性等指标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1.3.3 标准曲线建立及结果判定 在10~10copies/μL的浓度范围内,以10倍梯度稀释的标准品pMDAKAVS和pMD-AKAVM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扩增,并绘制熔解曲线和标准曲线。

1.4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评价

1.4.1 特异性试验 应用针对新型AKAV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蓝舌病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竹鼠圆环病毒和布鲁氏杆菌,测定各样品值;同时检测转染新型AKAV的Vero细胞,每个样品设3个重复。

1.4.2 灵敏性和检测范围 分别以浓度为1.0×10~1.0×10copies/μL的标准品pMD-AKAVS、1.0×10~1.0×10copies/μL的标准品pMD-AKAVM为模板,应用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进行检测。

1.4.3 重复性试验 分别以浓度为1.0×10~1.0×10copies/μL的标准品pMD-AKAVS、1.0×10~1.0×10copies/μL的标准品pMD-AKAVM为模板,进行3次批内和3次批间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重复试验,即每个样品设3个重复。计算每个稀释度标准品的平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以评价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的可重复性(马玲等,2014)。

1.5 蚊样品采集及分类

2019年6—10 月,在广西边境地区、口岸城市的防城港市、东兴市、北海市、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靖西县及那坡县等8个市(县)采集阿蚊(760只)、伊蚊(41只)、按蚊(48只)和库蚊(3038只)共3887只,根据采样地和蚊种合并为139份,-80 ℃保存备用。

1.6 新型AKAV检测及变异分析

将139份蚊样品置于无菌EP管中,每份加入500~800 μL PBS,用组织研磨仪研磨蚊样品;12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按照病毒RNA提取试剂盒说明提取病毒RNA,分别采用RT-PCR和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型AKAV。同时,采用荧光定量RT-PCR引物AKAVSF/AKAVSR通过RTPCR扩增新型AKAV,回收阳性样品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采用ClustalW构建遗传进化树。

2 结果与分析

2.1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的建立

2.1.1 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优化 根据t值、标准曲线、扩增效率及准确性等指标,确定新型AKAV的S基因和M基因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最佳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其中,2对引物的最佳使用浓度均为4 μmol/L(图1),退火温度分别64和66 ℃(图2);由于添加Mg对扩增结果影响不明显,故不再额外添加。即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最佳反应体系:SYBR Premix ExII 10.0 μL,上、下游引物(4 μmol/L)各1.0 μL,标准品或反转录产物2.0 μL,双蒸水补齐至20.0 μL。扩增程序:95 ℃预变性30 s;95 ℃30 s,64 ℃(S基因)/66 ℃(M基因)30 s,72 ℃30 s,进行40个循环。

2.1.2 标准曲线建立 采用优化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扩增梯度稀释的标准样品,每浓度标准品设3个平行。以标准样品拷贝数的对数值为横坐标、值为纵坐标,采用Excel 2013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结果(表2)显示,新型AKAV的S基因、M基因分别在1.0×10~1.0×10copies/μL和1.0×10~1.0×10copies/μL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应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8.61%和105.81%。优化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敏感性好、检测范围宽,且无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适合临床检测。根据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收集的荧光信号,若待测样品荧光信号超过阈值且≤35,同时扩增曲线为平滑的S形,则可判定待测样品中含有新型AKAV。

2.2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评价结果

2.2.1 检测特异性 选取牛、羊、竹鼠病原进行新型AKAV的S基因和M基因检测,结果发现蓝舌病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竹鼠圆环病毒和布鲁氏杆菌均不能有效扩增,仅新型AKAV扩增出对应的标准曲线(图3)。说明针对新型AKAV S基因和M基因设计的扩增引物可与新型AKAV特异性结合,但不能结合其他牛、羊、竹鼠病原,即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特异性强。

2.2.2 检测灵敏性及其范围 由图1可确定,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型AKAV S基因和M基因的拷贝数范围分别为1.0×10~1.0×10copies/μL和1.0×10~1.0×10copies/μL,对应的检测限为1.0×10copies/μL和1.0×10copies/μL。

2.2.3 检测重复性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型AKAV S基因的批内重复试验CV为0.15%~2.88%,批间重复试验CV为0.49%~3.56%(表3);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型AKAV M基因的批内重复试验CV为0.16%~1.09%,批间重复试验CV为0.20%~4.35%(表4)。可见,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2.3 广西边境地区蚊样品新型AKAV检测结果

采用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对139份广西边境地区蚊样品进行新型AKAV检测,结果表明,在采自防城港市(阿蚊和库蚊)、东兴市(库蚊)、北海市(阿蚊和库蚊)、宁明县(库蚊)和大新县(阿蚊)的蚊样品中检出新型AKAV S基因和M基因的荧光信号均超过阈值且≤35,同时扩增曲线(图4)呈平滑的S形,故判定这些蚊样品中含有新型AKAV。同时使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也均呈阴性。

2.4 新型AKAV S基因变异分析结果

以来自防城港市、东兴市、北海市、宁明县及大新县的新型AKAV阳性样品为模板,采用RT-PCR扩增新型AKAV的S基因,分别命名为GX2019-FC、GX2019-Dox、GX2019-BH、GX2019-NM和GX2019-DX,并与近年来周边省份的AKAV毒株及国内外的AKAV代表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这5株毒株均属于基因Ia型(图5),且与广西竹鼠源新型AKAV的相似性高达95.6%~100.0%,均为新型AKAV;与近年来云南、湖南、广东从迷糊蚊子、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蠓虫分离毒株的相似性为87.4%~98.5%,尤其与广东和湖南的AKAV分离毒株相似性较高。

3 讨论

蚊子是蚊媒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目前已知蚊子可传播包括乙型脑炎、登革热和寨卡等在内的300余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中,AKAV于1961年在日本首次被发现,之后相继在澳大利亚、韩国、美国、东南亚及非洲部分国家出现,1972—1975年曾在日本暴发而造成约42000头小牛出生缺陷(任鹏飞,2019)。AKAV于1994年首次在我国被报道,1996年在上海暴发导致大量胎牛死亡;目前已证实我国有24个省(市、区)暴发流行,其中广西的牛羊抗体阳性率高达54.11%(林俊等,2014)。广西拥有约800 km的边境线,边境地区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暖、降雨丰沛,非常适合蚊虫孳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广西也成为多种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高危地区,不仅威胁着居民的公共卫生安全,还给动物疫病防控带来一定压力。

本课题组于2016年首次在广西竹鼠中分离获得新型AKAV,随后周边省份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及海南也相继在蚊蠓中检出与新型AKAV高度同源的AKAV,但尚未证实广西蚊子携带有新型AKAV(Tang et al.,2017;宋颂,2018;范娜,2019;吴德等,2019;Cao et al.,2019)。唐海波等(2018)针对新型AKAV的M基因建立了RT-PCR检测方法,其最低检测限为1.0×10copies/μL。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针对新型AKAV的S基因和M基因建立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10copies/μL和1.0×10copies/μL,更适用于检测病毒拷贝数低的样品,同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采用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成功从广西边境地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宁明县、大新县及北海市的阿蚊和库蚊中检出新型AKAV。与周边省份不同,本研究在阿蚊中检出新型AKAV,但未在按蚊中检出,证实阿蚊也是新型AKAV的传播媒介。

此外,与云南分离株DHL10M110(GenBank登录号KY284023)相比,新型AKAV毒株GXLCH16-70在NSs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存在2处氨基酸位点差异,即S22N和F70S。为此,设计S基因扩增引物(AKAVSF/AKAVSR),使扩增片段涵盖这2处氨基酸差异位点而用于毒株鉴别。除了可用于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外,AKAVSF/AKAVSR还能用于S基因片段克隆。本研究结果表明,从广西边境地区蚊样品中检出的AKAV毒株为新型AKAV,S基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毒株均属于基因Ia型,与广东和湖南蠓虫、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分离毒株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新型AKAV已在广西周边省份流行,但是否能感染牛羊尚有待进一步探究。

4 结论

针对新型AKAV S基因和M基因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更适用于检测病毒拷贝数低的样品。此外,从广西边境地区蚊样品中检出的AKAV毒株均为新型AKAV,属于基因Ia型,与广东和湖南蠓虫、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分离毒株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新型AKAV已在广西周边省份流行。

猜你喜欢
库蚊毒株定量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科学大观园(2022年2期)2022-01-23 11:05:15
雄蚊子竟然也吸血
大自然探索(2021年9期)2021-11-07 21:12:58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44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中成药(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基于CO I与ITS序列的杂鳞库蚊复组(双翅目:蚊科)分子系统发育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云南省江城县杂鳞库蚊复合组蚊虫分子鉴定及COI基因序列分析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特产研究(2014年4期)2014-04-10 12: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