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纯 /文
多年来,电影和文学之间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文学是电影的重要元素,也是电影内容的主要来源。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文化消费的现象在社会上也越发泛滥,文化被当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而电影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逐渐地摆脱了对文学的依赖,极端视听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纯粹的电影感官美学也越来越盛行,但电影是否就能完全抛弃文学,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和文学相比,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艺术形式,诞生的时间要晚得多。但自从诞生那一天开始,电影的发展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止,而文学,也成了电影早期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有这样一种说法:电影是从文学当中诞生出来的产物。且不说这种说法到底正不正确,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电影能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文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文学是电影的基础,也是电影的主要内容来源。这一点是很容易验证的,因为许多电影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甚至电影发展到现在,每年都还有许多由文学改编而成的电影在立项、拍摄甚至上映。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本身就是扎根于生活的,反映的是社会的某种现象或者某一类人的情况,借此来抒发作者的某些思想[1]。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非常明显的思想烙印,这都是作者的个人印记。而电影则可以对某些现象或者情感进行细化或者放大,并且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其次是在电影诞生的初期,主要的电影内容就是对各种世界名著进行改编,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了影史上第一批经典影片。而这样的做法,也让这些名著的原著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广,并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追捧。在这个时期,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惠的。
电影的诞生,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还是技术上的突破,但若是没有那么多文学作品提供足够的内容和素材,电影肯定不会发展得那么顺利。毕竟在电影人不断改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也掌握了许多方法。比如一本名著小说要如何改编成一个合格的电影剧本?导演又要通过怎样的镜头语言,来将剧本中的故事清清楚楚地讲给观众听?这些经验和理论,都是前人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改编的不断摸索,而逐渐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学科。
纵观电影的发展史,说电影是踩在文学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绝对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据。但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也同样收获了许多好处。和文学知识相比,电影的内容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具趣味性,所以传播起来会容易得多。而且电影是属于老少咸宜的艺术,不要求观众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只要认真看完画面,就可以接收到电影所传递的内容[2]。而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有门槛的,不只是要识字,还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尤其是一些比较含蓄、隐晦的段落,对于读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电影和文学之间,存在着可以相互融合的地方。
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促进文学和电影相互融合的重要原因。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噱头,毕竟只要是有点名气的文学作品,都会有为数不少的书迷拥趸,他们支持的是文学作品本身,但并不介意在改编电影上映之后去支持一张电影票,无论改编的是好是坏。如果改编得好,那就给电影打个高分,予以奖励;如果改编得不好,那就去评价一句“改编的什么玩意儿”然后给个低分。但无论高分还是低分,电影的票房都有了保障,这才是实际利益。当然,电影的质量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一部名著若是被改编成了烂片,即使能够短暂地获取经济效益,但整体口碑却败坏了,这对电影人而言影响是非常大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业的发展也越发蓬勃,加之网络文学的发展,这也使阅读进入到了新的时代。网络文学的受众极广,所以读者数量要比传统文学的读者数量更广,于是网文的创作越来越多。而随着读者水平的提高,网文创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中也诞生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内容,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去阅读。在这个阶段,每一名创作者都梦想着自己的作品能够被电影公司看上改编成影视作品,因为那就意味着功成名就。优秀的文学改编电影能够帮助其改编的文学作品出圈,反之,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让电影的票房得到基本的保障。所以在利益的驱使下,文学和电影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文学和电影之间存在着比较多且明显的差异,这在许多方面都能表现出来。不过总结这些差异,可以大致归结于两点,分别是表达差异和感觉差异。表达差异是电影和文学在表达同一个故事时,表达的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感觉差异则是电影和文学在讲述同一个故事时,给人的直观感觉存在较大的差异。
电影和文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所以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语言表达方面,文学的语言表达会偏向抽象化,因为是用文字来传达信息,所以读者通过阅读文字内容,能够自然地进行想象。比如文学作品中大篇幅的自然环境描写,其中的色彩、声音、气味都细致地描述了出来,读者只需通过阅读,就可以在脑中想象这样的场景,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想象当中的美景甚至会比现实中的实景更加令人沉醉,这也是文学作品的魅力。而文学作品当中的故事和人物,也都需要由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生成,而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形象。之所以存在“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就是因为文学作品给人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每个人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由于心情、想法、阅历甚至信仰的差异,对于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人的差异性,这也是文学作品的特点。
而在这一方面,电影作品就不同了。电影的语言表达会更加具体、更加直观,主要是借助镜头语言来表达导演的想法。而这样的信息传导就要精确许多,给人的想象空间也会小很多。当然,对于那些想象力不是那么强的人来说,电影就比文学作品要有意思多了。没有想象力加持,阅读文学作品时只能读到干巴巴的文字,脑中没有任何画面感,这种感受是非常枯燥且糟糕的,远没有电影带给人的感官冲击那么直接。
不过电影中的一些镜头语言,只能表达出导演的审美观念,比如电影画面当中展示出来的绝美风景,那种画面感都是导演自身的审美体现。而这对有些人来说,不如想象当中的风景那么美好。在这个方面更明显的表现还是对人的刻画,许多文学作品当中的人物刻画都十分深入人心,尤其是心理层面的刻画,可以加入大量的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但电影当中的那个人物,并不适合进行大篇幅的心理刻画,或者使用画外音来表示人物的心理波动,这都会影响到电影的画面和质感。而且电影呈现出来的人物,只是导演心目中的样子,无论是外貌或者性格,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审美喜恶,这也是大部分文学改编的电影都存在较多争议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在进行内容表达时,文学和电影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将自己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才是其中的重点。
文学和电影给人的感觉差异也非常大。这种差异并非单纯的表现形式差异,而是给受众带来的感觉上的差异。这种感觉差异表现在这几个层面。首先是电影的直接画面冲击,这是文学作品没办法带来的感觉[3]。在大银幕上,一个震撼的镜头,会给人带来极强的感官冲击。
比如在电影《黑客帝国》当中,当子弹时间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那种视觉冲击给无数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观影体验。而在文学作品中,即便将子弹时间用文字精确地表述出来,读者也能够想象到那种画面,但却没办法产生那种直接的震撼感。又比如在电影《唐人街探案1》最后斯诺那个笑容,让所有观众都不由得头皮发麻,然而没有见过那个画面,只是通过文字进行脑补,是很难想象到那种笑容的。再比如电影《金刚》和《侏罗纪世界》,当中的金刚和霸王龙的体型到底有多震撼,完全不是单纯一个“高20米”的描述能比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星际大片,比如《星球大战》系列,那种星战的宏伟,很多人只通过想象,是没办法还原出那种震撼感的,只有通过电影的大屏幕来直观地感受那种视觉冲击,才能够切身体会到那种宏大和震撼。
当然,电影能够给人直观的视觉冲击,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这一点确实是文学做不到的。但文学也有它本身的优势,能够让人产生电影无法带来的感觉,比如细腻的情感。当然,并不是说电影没办法将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来,有一些电影在情感的刻画上就做得非常好,比如《忠犬八公》,就将主人与狗之间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细腻,感动了无数人。但这样的作品终究是极少数,而且电影为了刻画情感,牺牲了许多故事情节的刻画,显得有些不够紧凑。电影的篇幅就限制了大部分电影的情感表达,只能通过人物的事件来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在短短一个多两个小时的电影时间内,观众是很难准确捕捉到这些信息的,所以为了票房,大部分电影都主动舍弃了一部分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刻画。
文学作品则不然,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故事,就可以写成几十万字的小说,除了各种细节描写之外,心理描写也会占据相当大的篇幅,这也是文学作品所独有的魅力。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史诗级电影,既有宏大的场景,又有细致的情感刻画,还有巧妙的情节设置,这在影史中也极为罕见,但《泰坦尼克号》原片长达三个小时以上,这对于如今的观众而言篇幅过大了,必须进行删减。然而删减之后,电影的艺术性就会受到影响,这是鱼与熊掌之间的选择题。所以,文学和电影在感觉上的差异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从19世纪末电影被创造出来之后,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关系就一直非常密切。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是一片片肥沃的土地,给电影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而在一定程度上,电影和文学之间,也存在“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因为文学的传播可以通过电影来推动,而电影的出彩,离不开文学内容的支撑。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既可以相互融合,又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利益驱使下,电影和文学能够进行很好的融合,但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以及给人的感觉方面,文学和电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促进电影和文学这两方面更和谐地发展。■
引用
[1] 徐兆寿,林恒.百年中国电影与文学关系探究[J].中州学刊,2020(2):151-159.
[2] 孙玮志.当代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样态分析[J].电影文学,2020(11):16-21.
[3] 吉梦鸽.解析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关系——以《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J].时代报告(奔流),2021(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