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峰/文
书法教育之所以能够流经百年却经久不衰,关键在于其能够将认知、教育、审美等教育功能集于一体的特征,因此,利用书法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审美能力。书法艺术自提出起已有百年历史,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学科建制,但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其他输入方式的出现弱化了书法的实用性功能,甚至部分教育从事者提出将书法教育纯学科化、艺术化的言论,企图进一步弱化其实用性,使得书法教育失去了基本的美育功能,这与书法的初心背道而驰。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中,书法教育不应该因为科技的发展而被取代,而应该发挥其特有的美育功能与塑造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书写最初被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记录与传递信息,在使用与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智慧和品味,并呈现出美化的趋势,随着长期的发展与探索,书法领域出现了经典的书写样式,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书家与法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转变,促使书法领域的教育重点与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家以及赛展,线条美感质量与赛展的效果成为了当今书法领域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却忽略了书法中所蕴含的道德培养价值和人格健全作用,导致书法美育的发展出现了断流。对于任何种类的教育而言,知识技能与德育教育都应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书法教育也应如此,需要将技法与美育放置同等地位。但是反观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书法教育,始终围绕着技法水平与赛展,并以此为基础决定着书法教育的重点、方向以及计划,职业书家成为了当代美育的培养目标,虽然这并不存在根源性的错误,却使书法教育失去了美育的功能。毕竟,书法教育涵盖万千,而技法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更为重要的则是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层次,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净化其心灵,促使其达到审美的最优境界,反之,将会将书法的教育价值局限于线条语言之中,不利于书法美育的发展与发挥。
书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无外乎就是线条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虽有着简单大方的外在形象,内心却包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承载着儒家思想与哲学思想的主要内涵,每一个线条都是优秀文化、优秀精神以及审美特征发展的成果[1]。通过书法专业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认真探索、敢于创新、超越自我、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之所以书法教育能够具备美育的功能,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需要从执笔、点画技法、字形结构、章法布局、整体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以不断提升自身书法水平。当学生达到一定书法水平后,在古法字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个人品格将会发生明显的转变,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不可言说的促进作用。无论经历多少时代变更,王羲之、苏东坡、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优秀品格仍然发挥着深远的影响,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离不开智力培养、体力培养与美育培养等教学活动的塑造。书法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才能够具备基本的书法素养。在自我能力逐渐提升和优化的过程中,个人感悟以及认知的提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书法素养的有效提高,当书法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教学活动、教育内涵、个人认知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能够促进个人内心深处的升华,实现美育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重视书法美育的内容和效果,决定着书法教育能否得到长远健康且全面的发展。
所谓的书法便是以汉字为主体,通过融入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审美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对汉字的书写形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书法艺术具有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特点,蕴含着书写者的价值观念,体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最终达到人字合一的高度境界,能够具有高层次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塑造多层次、多方面的美育特点。
借用汉字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传达美育特征,是书法教育的必然要求。最初的汉字主要是对实物的临摹,书写较为复杂,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便于记忆逐渐简化书写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书写的效率,使得汉字不断呈现出高度概括以及抽象的特征。辩证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在书法的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影响作用,促使书法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以及成长。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书法形体结构上奇正相辅相成,点画特征上长短呼应,在具体的笔墨线条中,不仅突出象形的特征,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饱含哲思与审美追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创造。当然,汉字的结构与书写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书法教育中,我们想要落实美育内容,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形象追溯其本质,探索其蕴含的文化表达,推动美育的有序进行。
传统书写教学融合了实用性与美学特征的内容,是人们交流、表达以及记录的主要工具,虽然在当下,书写的实用性被弱化,但是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书法教育已具备初步的专业化,而发挥书法美育的价值,最重要的则是将人格塑造为书法美育的主要目标,通过具体的书法教学,在思维方式、言行举止、事件处理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的提高和培养,并经过长期的塑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美育的目的,升华书写者的心灵,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净化其品德修养,促进个人的健康全面成长,然而这些都需要在人格塑造等书法美育目标的引导下才能相继实现。
在人们的基本认知中,书法应该包括技法、书史和书论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也有一部分人为了方便理解和以及对其进行简化,并概括成技法与理论两大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书法可以说是实践性水平非常高的艺术,无论何时,经过如何发展和简化,书法都将保持着理论与技法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二者不可能脱离彼此而单独存在,而任何一方都对美育的进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且在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其次,技法在实践中承载的是过程与效果的美感,而最终的作品呈现的则是更加全面且整体的美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尊重书法美育的多样性,落实书法美育的工作,能够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相互呼应,培养个人的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创新性精神、实践意识等各方面的意识。
在20世纪特殊教育环境中,书法美育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经过书法大家和书法热爱者的共同努力,书法终于迎来了新的开端和希望。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需要人们不断为之奋斗。其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时代教育环境的保障下,如何确保书法教育质量,创新书法美育形式和内容,推动书法美育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始终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
书法美育的背后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内涵,任何文字所具有的列点线都是古代文化深思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探索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来落实美育工作。从书写心态的角度来说,其中不乏蕴含着丰富的美育价值和内容,比如,孙过庭便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书写者书写时的心理辅导内容,深究其根本,体现的是文学大家的品质特征,蕴含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背景,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中,如果我们对其加以利用,便能够有效发挥书法美育的效果,促进个人品质的优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书法中蕴含的特殊笔法同样也是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美育价值。众所周知,古人在书写时,需要避讳某些名讳,往往会采取错别字或者缺笔字,之所以如此行事,主要缘由在于尊重,如若反之,便存在大不敬之错。其次,古人在章法形式等方面也充斥着美育的内容,因此形成了特殊的章法结构在书法作品流传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加盖印章的形式确定其归属权。时光荏苒,留下的文化便是精品,在展厅展示中,部分人为了所谓的艺术效果对书法作品进行完善,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为了基于书法文化层面以真正落实美育内容,我们就应该尊重作品的真实面貌,探索其根本,而不是应该偏移文化层面的美育价值,对艺术采取非艺术的本体举动。
以书史层面的角度来落实书法美育工作,能够以书史中蕴含的雄心壮志感染个人,激发个人的爱国情怀,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在书史中,毫不缺乏书、人、事融合一体的书法大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颜真卿莫属,在其作品《祭侄稿》中,在当时故事的背景之下,其用颜氏全族的血泪为笔墨书写文章,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上升到最高层次。后人震撼的不仅仅是他的书法技法水平,更有其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在面临生死与国家大义之前,毅然决然的选择维护国家安定,这股浩然之气流传至今,为书法教育带来了丰富的精神底蕴与文化内涵,升华了美育的境界。因此,在基于书法书史层面落实美育工作时,应秉承辩证的眼光,挖掘书法作品中蕴含的优秀品格,以此为重点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的价值选择和道德观念,最大程度发挥书法美育的价值和效果,为新时代的书法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对于中国书法而言,蕴含着独特的书法艺术精神和审美内涵,在书法技法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其气韵与境界则是美育的最终发展目标。古代书法大家始终将书法的气韵作为重点培养方向,在众多书法优秀作品中不难体会到其蕴含的独特气韵,比如在王羲之的《记白云先生书诀》这一作品中,气与韵相得益彰,二者互补互助,形融合之势,突出了作品的可贵之处。对于古人而言,书法不仅仅是记录和交流的工具,更是内心情感的归属之地,只有具备本真之情才能使书法作品达到本真之境,且只有气韵通达的书法作品才能呈现出不俗的气质,具备不凡的审美内涵。在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能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不同意境,感受其已然超脱作品之外的独特境界,为书法美育的工作指明方向,夯实重点。其次,不同书法大家具有不同的书法情调和特征,在对作品内容进行创新后,所获得的美育价值也早已超过作品本身,由此可见意境的重要性。从书法审美层面的角度来考量美育,必须探索作品中蕴含的独特意境与气韵,才能够引导个人通过书法读之有心,体之有味,在书法练习中逐渐升华个人情感,培养个人品味,促进个人成长,为美育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促进美育功能质的飞跃与发展。
综上所述,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精神的沉淀之物,具有独特的美育价值和功能,对个人精神境界和品味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中,对书法美育进行创新与思考时,必须结合如今社会的发展特征,赋予书法美育独特的时代性。其次,在文化、书史、审美等层面挖掘书法作品的美育内容,保障技法培养与美育塑造同步进行,确保二者在书法教育中的同等地位,推动其相辅相成,促进美育功能效果的优化,潜移默化的升华学生境界,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出21世纪真正需要的接班人。■
引用
[1] 谢艳霞.植根传统文化 聚焦书法美育[J].湖北教育,2022(7):76-77.
[2] 王玥敏.当代书法美学的反思与建构[J].今古文创,2022(3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