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南外附属幼儿园 张兴利 刘 茗
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发展及美术教育均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教师在实践中会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种行为会导致幼儿的创意、表达被误解,甚至被嘲笑或阻止。
鉴于幼儿美术作品评价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和思考关于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一些问题,以期能够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实施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存在评价标准固化、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评价语言流于表面等一系列问题。
1.以“像不像”的单一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教师有时会用“看起来不像”“画得真像”等语言来直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样的评价是表面的、单一的、仅凭主观感受的,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意义,忽视了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更忽视了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作品所蕴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以“对不对”的固定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教师有时会按照“对不对”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比如:“叶子的颜色画错了,不是红色的,而是绿色的。”“这样画是不对的!”——教师以“对不对”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实际上是犯了“唯科学”的错误。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重视逻辑性、准确性、实证性,而艺术则是审美的、直觉的、感悟的,它是用夸张、想象等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我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情感的丰富与满足、美的价值尺度等都需要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幼儿更是如此。幼儿拥有比成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也与成人不同,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对不对”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
3.以“喜不喜”的主观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会受到主体自身喜好的影响,这本无可厚非,但教师不能将这作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更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可反观实践中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过程,部分幼儿教师存在着以自身喜爱与否来决定作品的等级:符合教师的期望、与教师的审美相似的就是好的作品,否则会被认为是胡乱画、胡乱涂的作品。
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教师需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重视幼儿的独特性表达,同时必须认识到幼儿不是教师的复制品,而是“弟子三千,各有千秋”。
我们之所以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呈现出的成长点、兴趣点以及经验和情感。通过这样的了解,教师一方面可以规范自身对绘画活动的指导,另一方面能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美术作品除了能够反应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情况,还能够反应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通过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理解其作品表达的思想与意义,教师不仅能够看到幼儿的成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内心需要,而且能够为幼儿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而不是分等级、贴标签。
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经理陈延表示:“霍尼韦尔互联工厂通过其卓越的能力带来更高的可靠性、利润率和更安全的操作,必将成为中国精细化工的重要推动力。此次与中化集团化工事业部的合作正是将互联工厂的数字化转型与卓越运营管理进行了结合。”
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大家,而是进行美育,是启蒙、引导、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许幼儿将来的最终成就在其他领域而非艺术领域,但他们早年在艺术方面所受到的教育和培养会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能够表达内心感受的途径和方式,就如同看到美景时,孩子们不仅可以吟诗,还可以用作画来表达情绪。
1.关注幼儿真实情感的表达
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尽可能理解幼儿、倾听幼儿,关注幼儿的真实感受。比如在对幼儿的绘画、手工等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把发言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说一说他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教师和家长在倾听幼儿表达时,不能先入为主,而要尽可能发现幼儿的特点,关注幼儿的真实感受,思考幼儿想表达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表达、幼儿的发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还需要给予怎样的支持和引导。也就是说,教师和家长在倾听幼儿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对幼儿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内容进行一定的扩展和引导,但这种扩展和引导并不等同于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2.欣赏幼儿的童真童趣
幼儿有其看待世界、认识世界、表征世界的独特方式,他们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因此,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懂得欣赏幼儿美术作品的童真童趣,对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要有一定的敏锐性。
当看到幼儿以“秋天的水果”为题在一棵果树上画满了硕大的西瓜、苹果、香蕉、葡萄、梨、桃子、山楂时,教师不要指责造型不像、颜色不对、这些水果不可能长在一棵树上,而是要关注幼儿丰富独特的想象力;当看到有幼儿将月亮画成了冰淇淋时,也不要指责他画得不对,而要先听听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许他会告诉你“因为我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是不是和冰淇淋一样好吃”。幼儿的一些作品有时候虽然与逻辑相悖,甚至荒唐离谱,但却充满了想象力和稚拙的魅力。
1.结合幼儿绘画发展阶段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
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绘画发展阶段和心理发展水平。幼儿在进行创作时,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而不同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绘画发展会经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等阶段,不同时期幼儿的用笔、内心感受、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基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差异,对其绘画作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2.让幼儿参与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幼儿作为美术作品的主要创作者,有对自己作品进行评价的权力,所以教师要让幼儿参与到评价中来拥有评价的发言权,使其大胆地表达创作的意图和过程。
“儿童学到了我要他学的东西了吗”与“儿童表达了什么”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多以教师为主,甚至教师成了唯一的评价者,导致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幼儿、教师、家长等都应该参与到评价中,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幼儿的作品,促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3.关注幼儿的纵向发展而非横向比较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多样性的表达过程,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关注作品反映出的儿童特质,比如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每一幅幼儿美术作品都反映了儿童独特的视角。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需要关注的是每个幼儿的纵向发展,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为其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支架,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横向比较。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个“儿童视角”,而不是唯一的、固定的“教师视角”。
对于幼儿美术作品而言,其实没有所谓的评价标准,只有参照体系,而这样的参照体系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支持其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参照体系仅供参考,任何参照体系都会随着对儿童绘画研究的深入而进行调整;同时任何一种参照体系、标准都无法准确判断每一幅美术作品。
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教育实践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但任何一种理解、任何一种声音都需要围绕幼儿而展开,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让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回归幼儿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