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贫困妇女脱贫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09-02 02:25余晓艳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妇女

余晓艳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西安 710054)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妇女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贫困妇女的脱贫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着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以及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体现,是衡量精准扶贫成效的关键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贫困妇女脱贫成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环节,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本文研究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四类妇女,这四类妇女包括残疾妇女、单亲妇女、留守妇女和患大病妇女(1)残疾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残疾证的妇女。单亲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离异或丧偶的妇女。留守妇女: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患大病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患大病妇女,患大病指医治花费巨大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一般包括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需要进行重大器官移植的手术、有可能造成终身残疾的伤病、晚期慢性病、深度昏迷、永久性瘫痪、严重脑损伤、严重帕金森和严重精神病等。(以下简称为四类妇女)。这四类妇女脱贫致富面临的问题最为典型,需要帮扶的意愿更为迫切,她们是妇女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本研究通过前期搜集整理四类妇女的基本资料,以电话访谈的方法,了解四类妇女生活现状与基本需求,分析陕西省妇联在四类贫困妇女脱贫工作中的成绩及困境,提出四类贫困妇女脱贫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贫困妇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分析

(一)贫困妇女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基本抓手

贫困妇女脱贫状况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带动乡村的振兴,带动乡村的全面发展。贫困妇女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抓手,因为乡村要发展,首先要振兴人力资源,而贫困妇女是乡村中人力资源发展的短板,所以不管是振兴精神文明建设、振兴产业、农村改革,还是城乡融合都要先考虑农村贫困妇女的基本生存状况。只有了解农村贫困妇女的基本需求,以基本需求为切入点,开展基本的扶持和帮助措施,才能把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发挥到实处。

(二)贫困妇女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力量

贫困妇女大多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随着大量男性外出务工,贫困妇女为了照顾家庭,基本上在种植业、养殖业、手工制作、服务业等领域或多或少地发挥着作用,这些产业的发展关系着农村家庭的收入,是乡村产业兴旺的一个有力保障;另外经过培训学习的贫困妇女,掌握基本的种植养殖技能以及手工编织等技术,能积极地在本地区进行推广和传播,成为乡村地区新技术新理念的传播者,推动农村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促进家庭收入提高,推进家庭生活富裕,贫困妇女俨然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有效力量。

(三)贫困妇女是乡村文明建设的构造者

家庭是推动乡风文明的主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乡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抓,但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贫困妇女在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贫困妇女中的留守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在摆脱自身贫困状态的同时,履行着陪伴和教育孩子的基本任务,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期望去培养孩子;履行着照顾家庭老人的责任,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家庭美德,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四类贫困妇女在陕西省的分布及现状

残疾妇女、单亲妇女、留守妇女、患大病妇女在全省不同程度地存在,从总体数量上来看,安康市和汉中市数量居多,其次是榆林市、咸阳市和渭南市,且残疾妇女在四类妇女中占绝大多数,由于人口基数的不一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等原因延安市、西安市、韩城市相对较少(如表一所示)。四类妇女的基本现状呈现以下特点:贫困妇女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具备的劳动技能单一,在市场上不具备抗风险能力;部分贫困妇女自身体弱多病,还承担着家庭照顾老人、抚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和重担,脱贫难度大;有收入的贫困妇女收入微薄且来源渠道单一;有的贫困妇女身患重大疾病,身体状况差且心理压力大;大多数贫困妇女学历水平偏低且在家庭当中无决断权;部分残疾妇女就业难度大且受歧视。

表1 陕西省四类贫困妇女分布情况一览表

三、目前四类贫困妇女的关爱帮扶政策及措施

(一)民政部从建立关爱帮扶留守妇女服务体系方面出台相关政策

在政策支持方面,民政部联合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此文件的出台,旨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服务关爱服务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开展实施,分别是加强对留守妇女就业创业的指导和培训,提高留守妇女就业和创业能力;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作为,加强在维护留守妇女合法权益方面的工作;多渠道帮助和支持留守妇女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在教育子女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留守妇女家庭和谐、幸福、安康。

(二)全国妇联关爱帮扶患大病妇女从政策与举措等多方面入手

贫困妇女当中,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因病致贫,占比为40%以上。全国妇联积极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举措,首先,全国妇联与卫健委联手,以全国所有的贫困县为主要帮扶阵地,持续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2009年以来,有1亿人次的农村妇女享受了免费的宫颈癌检查项目,免费接受乳腺癌检查的妇女达到3000多万。其次,自从2011年以来,全国妇联一直实施的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有16万余名贫困户患病妇女得到了救助。再次,2019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全国妇联适时启动了“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多年来地方妇联也积极努力,持续深入地开展了“健康与美丽同行”宣传活动,1000余万人次的妇女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最后,“母亲健康快车”和“母亲水窖”是全国妇联一直进行的公益扶贫项目,用消费扶贫带动农村贫困妇女发展,开展健康义诊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妇女。一系列扎实的举措和帮扶措施,使贫困妇女得到了有针对性帮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妇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三)国家为促进残疾人发展在创业就业等方面制定了系列扶持政策

残疾妇女是贫困程度深、就业困难的弱势群体,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期盼,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首先,在《发展手工制作促进贫困残疾妇女就业脱贫行动实施方案》(2017-04-24)中提出2017-2020年,通过开发岗位、开展培训、举办技能大赛等措施,把农村建档立卡中的贫困残疾妇女作为主要群体,提供手工制作免费培训,对于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贫困残疾妇女,帮助其从事手工制作业,实现脱贫致富。其次,在《电子商务助残扶贫行动实施方案》(2017-05-18)中提出到2020年,扶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接受电商知识培训,帮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创办网店经营;辐射带动残疾人从事电商产业链创业增收。再次,在《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2018-01-12)提出政府和街道设立商铺和摊位的时候,应预留部分给残疾人使用。新增的彩票投注站、新增的邮政报刊亭等便民网点应为残疾人至少预留10%的份额。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对残疾人减免收费。复次,在《残疾人就业条例》中提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最后,还出台了《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2018-01-12)等政策文件。另外,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还体现在税收优惠、减免规费、优先办理工商手续、优惠办理创业贷款、对有知识和技能的残疾人重点支持、不能因为创业就取消低保[1]。这些政策支持在促进残疾妇女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各级政府及妇联、社会组织等开展扶持关爱单亲贫困妇女的系列活动与措施

在关心关爱单亲贫困妇女方面,一些地区的妇联组织开发建立了单亲母亲信息管理系统,成立贫困单亲母亲互助组,组织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与单亲母亲结对帮扶,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信任关系,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法律、生活、健康、创业就业、子女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帮扶。开展个案跟踪服务,针对出现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的单亲母亲家庭,定期走访、及时了解单亲家庭出现的困难、问题,建立个案跟踪服务台账。引导单亲母亲调整心态、排解压力、稳定情绪,进行危机干预。设立 “救助贫困单亲母亲项目”,争取福利彩票、爱心企业等公益项目,开展慰问帮扶、低保救助、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子女就学助学等活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单亲妈妈关爱基金通过搭建关爱单亲妈妈的专属平台,倾听她们的心声,保护她们的权益,解决她们面临的现实困难。

四、陕西省妇联组织在四类贫困妇女脱贫帮扶中的工作抓手和成功经验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任务,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56个贫困县区实现了全面脱贫,一方面显示了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性胜利,另一方面陕西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陕西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18.34万,估计存在一定返贫风险的人口将近4.09万人;已经脱贫的人口中,存在返贫风险的有4.28万,在贫困人口中,妇女占到了8万多,因此帮助贫困妇女稳定脱贫是摆在党和政府部门以及妇联组织面前的一项巨大工程。陕西省妇联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突出精准,聚焦深度,主要开展了“三秦巾帼脱贫行动”妇联干部积极投身巾帼脱贫主战场、开展宣传宣讲增强贫困妇女脱贫的信心与毅力、扶持特色产业,为巾帼扶贫增加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力,通过摸索与实践,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妇女,有105.2万贫困妇女在妇联“巾帼脱贫”行动中实现了脱贫。总体来说,陕西省妇联在帮助四类妇女脱贫的主要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省妇儿工委办响应全国妇联精神,积极落实相关政策

陕西省政府历来重视“两癌”救助工作,始终把“两癌”救助工作作为促进妇女健康水平的一项大事来抓,以此为推手促进妇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来,随着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贫困地区妇女享受到了该项目的实惠。2011-2020年以来,陕西省妇儿工委办共收到国家下拨的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资金共计6476万元,救助陕西农村贫困“两癌”患病妇女6476人。

(二)省妇联各部门贡献自身力量,持续探索四类妇女帮扶模式

省妇联权益部结合自身优势,以项目推动四类妇女的脱贫及发展,如积极推动特困妇女紧急救助项目,开展陕西省维权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省妇联宣传部发挥自身宣传优势,集中报道,围绕陕西“三秦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脱贫行动”、基层妇联改革、先进典型引领、关爱留守儿童等进行集中采访。活动中,大V们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共发布综述特写、分析解读、个人感悟400余篇、短视频300多个,吸引5000多万名网友通过网络观看点赞,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关爱四类妇女脱贫的氛围。

(三)各级妇联在省妇联的领导下,积极推动“三秦巾帼脱贫行动”

各级妇联组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把妇女脱贫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推进“三秦巾帼脱贫行动”,全省五级妇联干部 、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女第一书记等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通过扶志扶智、产业扶贫、消费扶贫、联动扶贫、关爱扶贫等载体,不断为“三秦巾帼脱贫行动”增加鲜活内容,注入发展动力,助力全省贫困妇女摆脱贫困。特别是岚皋县针对域内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贫困妇女比重大的实际,遵循“党建带妇建、妇建促脱贫”思路,坚持把贫困妇女脱贫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始终坚持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创新推行了“5+1”巾帼脱贫攻坚机制,着力推动万名妇女同行脱贫路、奔向好生活。

(四)社会组织积极努力,在四类妇女脱贫中发挥应有作用

省妇联业务指导的社会组织在四类妇女脱贫行动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红凤工程创新机制,精准扶贫阻断代际传递。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以扶贫助学为项目载体,实现“一对一”助学策略,通过创新社会捐助、能力建设、志愿服务、回报社会四大机制,形成开放新良性的助学机制。截至2019年6月底,“红凤工程”帮助了陕西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的5691名因病、灾、单亲等原因致贫的女大学生走进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41所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帮助5000多个家庭的女孩子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实现了教育脱贫的目标。其次,陕西省妇促会与省妇联联手,开展健康扶贫,以贫困地区妇女群众为服务对象,提供紧俏医疗设备,改善医疗环境,为贫困妇女体检。再次,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积极响应各级政府的精准扶贫要求,在渭南市合阳县、商洛市山阳县和延安市甘泉县持续开展公益项目。最后,陕西省女摄影协会发挥自身专长,为贫困户、留守家庭妇女儿童等免费拍摄个人照、全家福等。

五、四类贫困妇女的脱贫需求和支持性需求

四类贫困妇女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类妇女不同程度地需要心理疏导

在抽查四类妇女进行电话访谈中发现,患大病妇女由于看病就医花费了大量的钱财,给家庭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家庭不堪重负,患大病妇女心理上觉得对家庭有所亏欠,自己成了家庭的拖累,心理上有了负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残疾妇女由于就业期间备受歧视,心理上有了阴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留守妇女长期操劳家庭,陪伴与教育子女,照顾家中老人的生活起居,孤独无助,独自撑起一个家庭,这几类妇女急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帮扶,帮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二)贫困患大病妇女需要更多医疗保障支持

贫困患大病妇女患病花费较多,家庭经济支持已不堪重负,尽管政府的医疗保障和妇联的相关项目支持都已提供了基本的资助,但是也难以满足大病妇女医疗期间的费用。访谈中一位妇女就谈到自己患病让家庭背负上了巨额的债务,家里的子女还要上学,老人需要照顾,丈夫外出务工也难以为继,希望政府对此种情况能多出台照顾与帮扶政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大病报销比例对于贫困家庭能否提高,或者能与社会慈善机构链接,接受慈善机构的帮助,以此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部分残疾妇女就业需求较强

访谈中一些因残疾致贫的妇女,身残志不残,尤其是一些轻微肢体残疾的妇女,参与社会的意愿很强烈,为了维持基本的生计,有主动就业的需求,但是由于处于落后地区,消息闭塞,对残疾人就业渠道不甚了解,不知道从哪些渠道入手能增加就业机会,有些残疾人也提出迫切需要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便于后期的就业。

(四)创业基金持续性扶持的需求

一些贫困地区的妇女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号召,积极创新,大胆作为,以国家扶贫合作项目为契机,迅速带领当地群众致富,但是一些特产扶贫项目的开发,由于经济落后,后期的专项技术和专业培训经费支持不足,项目产出的含金量较低。另外一些支持贫困妇女创业的项目建成后往往由于后续项目资金支持跟不上,导致生产处于断续状态,一些通过项目致富的贫困妇女在访谈中提到了扶贫资金支持的重要性,建议在扶贫资金支持中能有好的解决办法。

六、陕西省妇联组织及其他支持主体在帮助四类贫困妇女脱贫过程中的困境分析

陕西省妇联组织推动妇女脱贫主要是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扶贫帮困方式,通过教育学习、健康帮扶、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方式探索妇女扶贫的新路径,贫困妇女生存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妇联组织的能力是有限的,资源的调动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发挥作用不明显,使得妇联系统在妇女扶贫帮困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具体到四类贫困妇女,更是微乎其微,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与困境。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陕西省妇联系统整体上支持贫困妇女发展的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如推进的一些项目像手工业、养殖业和种植业运行状况大多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在改善妇女经济条件方面发挥的作用与预期不相符等;二是支持四类妇女脱贫发展主体之间发挥合力不够,参与妇女扶贫帮困主体之间为了展示自身的扶贫成果容易形成竞争关系,造成扶贫资源与信息不能互通共享,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妇联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效果;三是四类妇女自身认识水平制约着扶贫的效果,如一些妇女在政府福利政策的支持下,产生了依赖心理,停滞不前;四是社会组织及社会力量在支持四类妇女脱贫工作的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有的还处于低水平、浅层次阶段。

七、推动四类贫困妇女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四类贫困妇女关爱服务体系

加大贫困妇女健康服务有效供给,政府要增加对基层妇女卫生经费的投入, 首先要保障贫困地区妇幼保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特别是在加强和提高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能力方面多出台鼓励和支持政策,建立和健全市、县、乡妇幼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村妇女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好基础保障[1]。加强“两癌”筛查工作的宣传和推广,确保患病妇女能及时精准地得到救助,防止妇女因病返贫致贫。 地方政府和妇联组织联合行动,积极探索与发展3岁儿童看护服务,通过对部分贫困妇女的培训,组建符合国家要求的3岁以上儿童看护中心,可以将3岁以上的学前儿童集中起来看护,一方面可以减轻贫困妇女家庭抚养的压力,一方面为更多的留守妇女、单亲妇女、贫困妇女等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家庭收入。继续加大对残疾贫困妇女的支持力度,对于失去就业能力的残疾妇女应保尽保,纳入政府兜底政策之中。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推动精准施策到每一个贫困妇女。建立起政府兜底、妇联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四类贫困妇女关爱服务体系。

(二)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四类妇女扶贫政策当中

将社会性别问题分析作为扶贫开发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扶贫开发中注意落实妇女获得各种扶贫资源、经济和社会资本的机会和权利,在制度建设中,加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能力的培养,有倾向性地关注贫困妇女的基本需求,特别保证为贫困妇女提供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和相关服务[2]。在扶贫开发监测评价中,建立和使用适当的性别敏感指标,加强在妇女教育、经济机会、健康等方面的运用。从性别视角加强贫困治理,妇女脱贫、贫困妇女的健康扶贫应真正进入政府扶贫政策决策主流,现有的健康扶贫需要在对象识别、措施分类上具体而行,采取有针对性的农村妇女健康扶贫措施。

(三)制定和完善救助扶植性政策与措施

以精准扶贫为引领,设计扶贫帮困项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帮困方式,真正做到扶贫帮困与精准扶贫相呼应,完善四类贫困妇女识别体制机制,加强对贫困对象的识别能力,保证扶贫资源的有效使用;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要根据贫困妇女的实际情况制定精准的帮扶措施,按照贫困妇女劳动能力的强弱,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帮扶,例如以产业发展支持有劳动能力就业困难的妇女,以公益性岗位支持弱劳动能力贫困妇女,以社会保障兜底等服务支持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建立妇联组织扶贫帮困效果评价机制,要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程序以及评价结果方面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3]。例如评价主体的选择方面要考虑到妇联的主导,也要顾及其他扶贫帮困参与主体、社会组织、帮扶对象等的参与。

(四)积极努力,多渠道化解疫情给贫困妇女带来的影响

多途径化解疫情给妇女就业带来的影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在积极开拓贫困妇女就业方面,鼓励企业在复工复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中多使用贫困妇女,为贫困妇女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巾帼脱贫基地、巾帼扶贫工厂和车间要善于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在解决用工难、融资难、防疫物资保障难等问题方面,主动吸纳更多贫困妇女就近就业。二是在深化劳务扶贫协同合作方面,妇联组织要做好宣传引导、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积极为贫困妇女在合适的时间内返岗复工提供精准服务[4]。三是在开展消费扶贫方面,多途径开展扶贫产品销售模式,以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让更多的扶贫产品进超市、进网络、进食堂、进社区等,逐步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的消费方向与方式,用消费支持扶贫产业,开展“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逐步解决贫困农产品难以打开销路的问题。

(五)建立以妇联组织为联结的四类贫困妇女帮扶互通机制

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四类贫困妇女的脱贫工作仅凭妇联组织一家之力很难完成,扶贫帮困需要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以往的扶贫工作主要是民政系统来承担,目前多元主体的参与使得扶贫帮困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此同时,扶贫帮困各主体之间具有不同的资源和优势,综合性与统筹性是妇联组织在扶贫帮困工作具有的优势特点,扶贫帮困部门的信息资源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依据,妇联组织本身资源有限,但妇联组织又与广大贫困妇女有着天然的联系,又能得到贫困妇女的认同与支持,能够准确地获得帮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情况,因此多元扶贫主体之间的互动需要妇联的有效推动,妇联组织为主体的多元扶贫互动协作机制的建立具备了基本条件,互动协作机制的主要功能实现了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扶贫对象及方法的确定在各主体之间能形成协商、联动、实施一体化的格局,有效地实现扶贫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扶贫质量,推进扶贫帮困工作向纵深发展[5]。另外互动协调机制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各参与主体可以及时精准地识别帮扶对象,能够有效地提升妇联组织扶贫帮困的效果。

(六)为四类贫困妇女赋能,推进四类妇女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深入挖掘四类贫困妇女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四类贫困妇女的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分阶段地使其获取提升经济效益的技能。其次,增强四类贫困妇女的心理素质,同一地区可依托专业社工组织组织四类贫困妇女群体之间相互沟通和倾诉,减少孤独感和无助感,疏导负面情绪,建立自信[6]。再次,要把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帮困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要积极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最后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支持下,发展扶贫致富产业,变政府输血式扶贫为发展相关产业的造血式扶贫,大力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在妇女手工编织产业发展方面,进一步谋划提升品质、拓宽销路,真正实现贫困妇女在家就业,照顾家庭与实现就业同步完成。鼓励与支持发展巾帼电商,支持返乡创业女大学生、女致富带头人以及有意愿的贫困妇女开办网上店铺;积极发展巾帼家政服务;积极筹划,在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把贫困妇女脱贫工作融入其中,推进乡村旅游与贫困妇女脱贫融合发展;在产业扶贫发展中,要不断地为贫困妇女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或指导;把培育创业致富女带头人作为工作抓手,发挥好女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发挥小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的积极作用,支持贫困妇女发展投资少、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的致富项目。

(七)加大宣传,提高四类贫困妇女的自主脱贫意识

首先,深入挖掘扶贫帮困宣传的载体。在现有各级妇联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基层社会中的宣传作用。其次,建立一支扶贫帮困宣传队伍也至关重要[7],选取一批扶贫帮困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物,如致富带头人、脱贫对象、巾帼志愿者等,在农村社区全面开展宣传活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讲话精神、宣传我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达到每位贫困妇女的身边,坚定他们脱贫攻坚的信心。最后,积极开展性别平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村贫困妇女的主体意识,通过激发贫困妇女内在的发展动力,才可能提升扶贫政策的效果[8]。

猜你喜欢
妇女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写在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