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宾,魏文强,张立玮,刘玉琴,王家林,贾尚春,张韶凯,乔良,杜灵彬,周金意,张永贞,王贵齐
100021北京,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 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李纪宾),肿瘤登记办公室(魏文强),内镜科(王贵齐);05000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消化内科(张立玮);730050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刘玉琴);250117济南,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人力资源部(王家林);230061合肥,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性病防治科(贾尚春);450008郑州,河南省肿瘤医院 疾病预防控制科(张韶凯);610041成都,四川省肿瘤医院 预防部(乔良);310022杭州,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防治科(杜灵彬);210009南京,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所(周金意);030013太原,山西省肿瘤医院 流行病室(张永贞)
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和胃癌)是我国主要癌症负担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3]。2006年起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在全国癌症高发的农村地区实施,截至2019年累计筛查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216.62万人,发现病例3.46万例,检出率从1.36%提高到2.05%,早诊率提高到70%以上[4-6],项目基层管理人员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负责筛查人群基本信息、内镜检查、病理诊断、治疗等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和总结等工作。2019年起项目增加了机会性筛查,每年筛查任务数由20.75万增加到146.7万[7],数据管理工作也随之增加,对基层项目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高效的数据管理是监测项目正常运行,客观评价项目效果,做好项目数据共享应用的前提和基础[8-10]。为了解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对筛查技术方案掌握情况和数据管理能力,对2019年参与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能力考核和分析,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流行病学和数据管理人员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参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基层项目数据管理人员。按统一要求在“早诊早治”APP[11]上注册个人信息并填写问卷后参加考核,其中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地区、工作机构、专业、职称等,问卷内容包括: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时长、参与本项目的时长等。来自全国27个省的418家县级医院和疾控中心的827名项目管理人员完整填写个人信息和问卷并完成考核。
由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农村)专家委员会上消化道癌专家组,依据《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20年试行版)》[12],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内镜检查、筛查流程、治疗随访、质量控制、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和实例编写考核试题库,考核内容共包括15部分即“机会性筛查人群和方法”“机会性筛查程序”“机会性筛查流程图”“机会性筛查随访原则”“机会性筛查用表”“机会性筛查组织实施”“机会性筛查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治疗原则”“人群筛查程序”“人群筛查流程图”“人群筛查随访原则”“人群筛查数据管理和安全”“人群筛查质量控制”“人群筛查评价指标”“人群筛查用表”。本次考核选取试题142道,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是非题。考核系统的建立、考核时间和考核过程见参考文献[13]。
142道试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将总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分数,每位考核人员的评分=答对试题数/应考核试题数×100分,最终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60定义为考核合格,考核合格率=考核成绩合格人数/已考核人数×100%;评分≥80定义为考核优秀,考核优秀率=考核成绩优秀人数/已考核人数×100%。对于考核内容答题正确情况,每位考核人员对每部分考核内容的答题正确率=该考核内容答题正确数/应考核试题数×100%;每部分考核内容的答题平均正确率为该部分考核内容所有考核人员答题正确率的均值。
使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F检验;分类资料用构成比/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27名研究对象中,男性396人(占47.88%),女性431人(占52.12%),平均年龄(37.73±9.61)岁,年龄范围20~58岁,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588人(占71.10%),中级及以上职称223人(占26.96%),本专业工作时长5年及以上者514人(占62.15%),参加本项目时长大于2年及以上者占398人(48.13%),来自东部地区的研究对象369人(占44.62%),237人(占28.66%)的工作单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Data Managers
CharacteristicTotal[n(%)]Male[n(%)]Female[n(%)]χ2PDurationintheprogram∗(year)4.7100.030 <2429(51.87)221(55.81)208(48.26) ≥2398(48.13)175(44.19)223(51.74)Area#24.174<0.001 Eastern369(44.62)147(37.12)222(51.51) Central330(39.90)192(48.48)138(32.02) Western128(15.48)57(14.39)71(16.47)Affiliation16.662<0.001 CDC237(28.66)140(35.35)97(22.51) Hospital590(71.34)256(64.65)334(77.49)
参加考核人员的总平均分为(83.07±10.77)分,其中女性平均分(83.26±10.92)分,男性为(82.87±1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602)。<35岁年龄组平均分为(82.99±11.28)分,35~44岁组为(82.42±12.30)分,≥45岁组为(83.84±7.9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0,P=0.365)。考核总体合格率为96.86%(801/827),其中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考核合格率高于医院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3,P=0.001)。考核总体优秀率为78.36%(648/827),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考核优秀率高于大专及以下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7,P=0.025);来自东部地区人员的考核优秀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2,P=0.004);来自疾控中心人员的考核优秀率高于其他项目单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77,P<0.001)(图1、图2、表2)。
图1 研究对象分性别和年龄考核平均分Figure 1.Average Score of Data Managers by Gender and Age
图2 研究对象考核评分分布Figure 2.Distribution of Assessment Score of Data Managers
“机会性筛查人群和方法”“机会性筛查程序”“机会性筛查流程图”“机会性筛查随访原则”“机会性筛查组织实施”“机会性筛查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治疗原则”“人群筛查程序”“人群筛查流程图”“人群筛查数据管理和安全”“人群筛查用表”等考核内容答题平均正确率较高,为81.16%~99.52%。“人群筛查质量控制”“机会性筛查用表”内容答题平均正确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7.21%和69.05%(表3)。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从事本专业时长、参与项目时长、所在地区、工作单位的项目数据管理人员答题平均正确率,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1,P=0.00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于医院等其他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00,P<0.001)(表4)。比较不同项目管理人员对 “机会性筛查人群和方法”考核内容答题平均正确率,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地区,疾控中心高于医院;“机会性筛查程序”答题平均正确率,研究生和本科高于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疾控中心高于医院;“机会性筛查流程图”答题平均正确率,研究生和本科高于大专及以下者,中高级职称高于初级职称,本专业工作时长≥15年和5~14年高于<5年者,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疾控中心高于医院;“机会性筛查随访原则”答题平均正确率,高级职称低于中初级职称,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疾控中心高于医院;“机会性筛查组织实施”答题平均正确率,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疾控中心高于医院;“机会性筛查用表”答题平均正确率,中高级职称高于初级职称,本专业工作时长≥15年和5~14年高于<5年者,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疾控中心低于医院;“机会性筛查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答题平均正确率,高级职称低于中初级职称,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疾控中心高于医院;“治疗原则”答题平均正确率,研究生和本科高于大专及以下者,疾控中心高于医院;“人群筛查程序”答题平均正确率,参与项目时长≥2年高于时长<2年者,疾控中心高于医院;“人群筛查流程图”“人群筛查数据管理和安全”答题平均正确率,疾控中心均高于医院;“人群筛查随访原则”答题平均正确率,女性高于男性,研究生和本科高于大专及以下者,参与项目时长≥2年高于时长<2年者,疾控中心高于医院;“人群筛查质量控制”答题平均正确率,中高级职称低于初级职称,疾控中心高于医院;“人群筛查评价指标”答题平均正确率,研究生高于本科和大专及以下者,高级职称低于中初级职称,疾控中心高于医院;“人群筛查用表”答题平均正确率,研究生高于本科和大专及以下者,中部地区高于东西部地区,疾控中心高于医院。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5)。
表2 研究对象考核合格率与优秀率Table 2. Pass Rates and Excellent Rates of Data Managers
表3 考核内容答题平均正确率Table 3. Average Accuracy of 15 Items
表4 各研究对象答题平均正确率(%)Table 4.Average Accuracy in Data Managers
随着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面逐步扩大、筛查任务不断增加,项目产生的数据量也随之增大,迫切需要一支人员稳定、技术水平较高的队伍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本研究通过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方案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他们的技术能力水平。研究表明,参加考核的项目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7.73岁,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71.10%,说明参与本项目的基层管理人员是一支年轻、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专业技术队伍,为高质量开展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考核结果显示,项目管理人员的平均分83.07分,总体合格率为96.86%,优秀率为78.36%,表明绝大部分基层项目管理人员能较好掌握筛查技术方案并具有一定数据管理能力。专科及以下文化程度考核人员考核优秀程度较低,由于在该部分人员中护理人员约占50%,未经过专门数据管理学习和实践,基础知识薄弱,故不能较好理解技术方案和熟练掌握数据管理的技能。而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常经过流行病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超过70%的疾控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14],有较强数据管理能力,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技术方案,因此考核优秀程度高于其他人员。东中部地区项目管理人员考核优秀程度高于西部地区,可能的原因:一是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卫生资源配置、人才吸纳和培养等方面均优于西部地区[15];二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技术能力和科研水平[16]、数据管理能力以及项目执行能力等方面强于西部地区人员。
本研究发现,项目管理人员对机会性筛查用表和人群筛查质量控制答题正确率均低于70%,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筛查用表是用来记录筛查过程中基本信息调查、内镜检查、病理诊断、治疗等环节数据资料的报表,填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项目执行机构技术水平体现和项目实施效果,因此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应认真理解和掌握报表内容和填表说明,客观、准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筛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质量控制贯穿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顺利实施项目并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项目质控水平决定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17-19],应高度重视项目质量控制,认真学习和掌握项目质控内容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地区的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具有较好项目实施能力和一定的数据素养,应继续加强针对文化程度低,西部地区的项目管理人员,以及认知薄弱方案内容和技术环节的培训力度,以便进一步提升项目执行水平和保证项目高质量完成。
致谢: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本次技术方案考核各省级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单位、各项目执行单位的组织者、参与者。
作者声明:本文全部作者对于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出现的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并承诺论文中涉及的原始图片、数据资料等已按照有关规定保存,可接受核查。
学术不端:本文在初审、返修及出版前均通过中国知网(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经同行专家双盲外审,达到刊发要求。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文章版权:本文出版前已与全体作者签署了论文授权书等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