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燕
(聊城市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100)
玉米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水平的提升。但当前我国玉米田除草剂的使用仍以传统除草剂类型为主,这不仅不会对杂草的生长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很可能污染玉米生长环境,加之用法用量不当,最终很可能影响玉米产业发展。为更好地满足玉米种植业发展需求,种植户要根据玉米田实际情况积极选用环境友好型除草剂,不断提高除草剂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优化传统除草技术。基于此,笔者综合阐述玉米田化学除草剂主要类型,并根据当前化学除草剂应用现状及药害情况,总结分析科学合理的除草剂使用技术,尽可能避免因除草剂使用不当而影响玉米生长,确保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1.1.1 阿特拉津。此类型除草剂还有另一别称,名为莠去津,主要包括可湿性粉剂和胶悬剂两种。完成玉米播种工作3 d后,一旦面临禾本科杂草或阔叶杂草的威胁,就可使用此种具有选择性内吸性质的除草剂抑制杂草的生长。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在1.5%左右,每667 m地用50%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180 g或40%阿特拉津胶悬剂180 mL,兑水30 kg混匀喷施;而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在4%左右时,每667 m地用50%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230 g或40%阿特拉津胶悬剂230 mL,兑水30 kg混匀喷施。需注意,桃树和豆类对阿特拉津较为敏感,因此,要做到合理使用,保障除草剂的安全应用,以免影响除草效果。
1.1.2 甲草胺。此类型除草剂对碱性环境和强酸环境不耐受,一般在玉米出苗前可选择甲草胺进行除草,对一些阔叶型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完成玉米播种工作后,每667 m可选用43%甲草胺乳油220 g,兑水55 kg均匀喷洒土壤。在应用甲草胺除草剂的过程中,倘若不慎溅到入眼或皮肤,要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并急速就医,以免对眼睛或皮肤造成严重刺激。
1.1.3 乙草胺。乙草胺制剂适宜在玉米旱田应用,与甲草胺是同一类型除草药剂。在应用乙草胺的过程中,其药效可持续56 d以上,因此,往往施用一次药物,就可对玉米整个生长周期起到保护作用。一般乙草胺能够有效抑制禾本科杂草的生长,杂草多通过芽鞘吸收乙草胺药物,每667 m地用50%乙草胺乳油60 g,兑水50 kg,在杂草出土前均匀喷洒。此外,要注意乙草胺除草剂对小麦、水稻、高粱等作物会造成不利影响,需做好针对性应用。
1.2.1 乙草胺和莠去津1∶1混剂。乙草胺和莠去津1∶1混剂可用于玉米播种后至出芽前这段时期,对防除玉米田禾本科类杂草和阔叶杂草作用较好,能够有效保障玉米安全生产。
1.2.2 乙草胺和莠去津2∶3混剂。在玉米播种后至出苗前可用此种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或阔叶类杂草,确保玉米健康生长。但倘若玉米种植地较为干旱,应用此类型除草剂就可能影响后茬作物的生产质量,为此需谨慎使用。
1.2.3 扑草津和莠去津1∶1混剂。该剂型除草剂也可有效预防玉米田内禾本科杂草或阔叶类杂草的滋生,可在玉米播种后至出芽前加以应用。该除草剂易受玉米田土壤墒情的影响,当降雨量过多,土壤湿度较大时,很可能影响最终除草效果;倘若土壤过于干旱,则可能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最终诱发药害。
1.2.4 烟嘧磺隆和莠去津1∶12混剂。此类型除草剂既能够有效抑制玉米田多年生杂草的滋生,也对禾本科杂草有明显的防除效果,并且施药方法便捷,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在很大限度上保障玉米和后茬作物的安全生长,唯一不足就是此种类型除草剂成本偏高。
随着玉米种植业的日益发展与壮大,玉米田化学除草剂种类逐渐增多,应用面积扩大。迄今为止,仅玉米苗前除草单剂就已超过10种。但是当前玉米种植品种越发多样化,加之种植环境多变,玉米田除草剂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由于不同类型除草剂对玉米地除草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农户要根据玉米杂草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除草药剂。但是广大农户在除草过程中,并未认真分析化学除草药剂的使用说明,片面认为各类型除草药剂均有良好的除草效果,最终不仅没有将玉米田杂草清除,甚至还会造成玉米死苗现象。
近年来,大部分地区在化学除草的过程中均采用复配制剂或老的除草剂种类,久而久之,杂草就会对同一类型除草剂形成一定的抗药性,严重影响后期化学除草效果。
在开展玉米田化学除草工作的过程中,用土壤处理剂兑水喷洒土壤,会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药膜。这样一来,就可有效抑制杂草萌生。倘若此过程兑水不足、喷洒不匀,杂草在出土前就不会受到药膜的阻碍作用,最终影响除草效果。
在应用化学除草药剂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玉米药害情况,具体来讲,就是对玉米根茎叶等部位造成影响,致使其形态发生改变。玉米药害症状轻微的,可表现出绿色素缺失、干枯、皱缩、发育缓慢等不良现象,但不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倘若玉米受药害影响严重,就会出现畸形、老化、矮化、停育和根系短小等现象,甚至枯死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一般产生玉米药害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5点。第一,除草剂用量过大。通常来讲,在玉米田内施用除草剂,玉米虽有一定承受药物作用的能力,但是不能完全抵抗除草剂的药物作用,一旦除草剂用量超出安全值,玉米很可能受到药害影响。第二,施药方式不科学。在喷洒除草药剂的过程中,倘若药剂洒落不均匀,就会出现某一部位药量偏多、某一部位药量偏少等现象,致使玉米受到危害。第三,使用期不当。任何作物对除草药剂均有一定的敏感度,随着其生长周期的变化,敏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在玉米田内应用除草剂时,如果未充分考虑玉米植株生长情况以及除草剂的应用要求,而盲目进行除草剂的喷施,不仅达到预期的除草效果,还会导致玉米出现药害。第四,混用不当。虽然不同类型除草剂混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除草效果,但是药剂搭配也要参照相关标准进行,一旦出现药剂混用不当等情况,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而且还很可能造成玉米药害。第五,除了药物应用方面,外部环境的异常,同样是加大玉米除草剂应用中药害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例如,环境温度较高且较为干旱时,玉米水分供应不足,生长速度减缓,对于各类化学除草药剂的耐受性较差,药害的分解能力会有所下降,此时喷药将会导致潜性药害大量转化为显性药害,进而威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另外,玉米栽培地区环境质量条件较差,如湿度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等,将会导致玉米抵抗力下降,此时喷药也较容易出现药害情况。喷药后出现大雨天气,也较容易出现淋溶性药害。
做好除草药剂的选择工作,对玉米健康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草甘膦、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在农药销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此类型除草剂作用效果显著,但选择性不强。随着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研发,可将此类型除草剂用作农作物茎叶处理剂,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并且残留时间短,有利于后茬作物的安全 种植。
在应用除草剂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掌握用量,通常建议农民按照农技人员指导或说明书要求确定具体用量。例如,在应用土壤处理剂时,要综合分析土壤环境情况,通常黏土地用量要大于沙土地用量,土壤有机物质含量超过3%时要适当增加药量。
任何化学除草药剂均有最佳使用时期。以土壤处理剂为例,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玉米播种后至3叶前期,此时玉米对除草剂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加之杂草处于幼芽阶段,对除草药剂较为敏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应用茎叶处理剂就需要等到玉米5叶期后进行,此时喷施除草剂既能起到保护玉米植株的作用,也能达到最佳除草效果。
为更好地解决除草剂用水不足、喷施不匀等问题,农民要认真且仔细地阅读除草药剂说明书,按照说明书要求兑水。与此同时,土壤墒情好要适当减少兑水量,而土壤墒情不理想时,则要适当增加用药与用水量。另外,为确保除草剂均匀喷施,要借助施药器械开展除草作业,并且要避开风雨天气。
倘若已经出现药害情况,农民要尽可能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补救。第一,做好玉米田的中耕作业,尽可能提高土壤透气性,促使土壤温度升高,使玉米根系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及水分,减轻药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二,如果药害症状较轻,就可摘除或剪断玉米受害部位,以此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第三,可通过喷施叶面肥达到调节玉米生长的目的,并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发育。第四,如果除草剂用量过多,就要通过喷水等方式对玉米植株进行反复冲洗,冲洗次数以4次为宜。若除草剂对碱性物质较为敏感,则可选用0.2%生石灰水喷洗玉米作物,此举能够有效减少药物残留量。第五,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除要为玉米提供速效氮肥外,还要及时予以灌溉,促使玉米根系生长发育。一旦玉米恢复原有生理机能,就能有一定的抵抗药害的能力。第六,做好玉米补种、改种工作。一旦玉米田受到严重的药害影响,采取以上多种补救措施仍不能得到缓解时,就要通过补种或改种等方式减少药害对玉米种植效益的 影响。
要想推进玉米种植业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不断优化玉米田管理模式,做好玉米田除草工作,尽可能避免玉米田草害的发生。为此,有关部门应大力研发新型玉米化学除草药剂,如高效、低毒、低残留除草药剂,积极引进推广优质玉米田除草剂,强化玉米除草效果,以此减少杂草对玉米作物生长的影响,保障玉米安全健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