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国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在“作业评价建议”中指出,作业设计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业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答案就在2022 年版课标之中。在“内容与呈现方式”板块,课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方案——语文学习任务群。如果我们把作业设计成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共同指向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无疑可以提升品质、高效赋能,创获“群效应”。
语文作业采用学习任务群的新样态,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围绕重要的学习主题来布排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设计》一书指出,基础型作业往往是一种常规型作业,是“按常规来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围绕教学目标”所设计出来的保证基本目标达成的一种作业。它指向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精彩语段的背诵。这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最大限度的交集。
基础型作业一般从课本上直取,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占比较大,使用频率最高。比如,教学四上《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我们一般会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
1.抄写生词各3 遍。
2.记录你提的一个问题。
第1 项作业是基础性设计,第2 项作业对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都属于重要的内容。但是就作业的呈现方式来看,仍有升级的空间。我们可以设计成一个有温度的任务群:
任务一:分类小能手。统计出《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一课中我们所学的新词语,然后在词语本上画出五粒豆,和哪一粒豆有关的就让这些词语宝宝睡在相应的“豆床”上。
任务二:提问小达人。读了安徒生的豆童话之后,你去参加童话王国的“漂亮问题提提提”比赛,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要想拔得头筹,可要选择好角度哟!
还是原先的作业内容,使用了柔软的人性化语言,匹配了童话情境,形成任务链条,提升了作业动力,激发了学生作业兴趣。
基础型作业关注的是教学中的基础性目标,作业的形态往往是原始的、直接的,缺少必要的设计,且作业和作业之间缺少必要的勾连。像二上《田家四季歌》,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大多会选择课后的两道练习作为作业:一是背诵课文;二是读一读,记一记关于四季劳作的词串。这样的两道作业,没有针对达成目标进行过程设计,且两个作业处于“隔”的状态。因此,这一类基础性作业的升级,就是要打破隔离,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相互支撑的任务群。
任务一:拍画面记词语。按照农忙的先后顺序,对应课文,把24 页“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重新排列一下,在脑海中画出田家四季劳作的连续画面,再把这些词语记住。
任务二:打节拍读课文。先打着节拍朗读课文,读出劳动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再挑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把喜欢的理由说给同学听。
任务三:抓拐棍背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以描写四季劳作的词串为拐棍,来练习背诵课文,力求精准,一字不误。
上述作业,由词到句到篇,形成关联的任务梯度;由时序到劳作,由词串到画面,形成背诵的任务支架。这样的设计,优化了学习内容与程序,提升了基础型作业的价值。
发展型作业,主要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三种类型。在设计发展型作业任务群的过程中,重在把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点,形成序列化、活动化的学习项目,真正做到有效支持、有机赋能。
实用性作业,是针对说明文等实用文体的教学而设计的相关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一般指向于说明方法的实际运用。例如,教学五上《太阳》后,教师让学生将课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习《太阳》一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介绍月亮的说明文。上述设计,缺少必要的支架,学习的空间也相对逼仄。上述作业要升级为任务群,可以采用“分步骤、具体化”的策略:联通读写,细化步骤,让课内与课外时时关联、处处呼应,铺设清晰可用的活动支架,形成“四步走”的作业流程:
任务一:编写简要提纲。《太阳》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太阳的?鉴于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差异性,月亮所要说明的方面是否需要作出调整?先列出简要提纲。
任务二:梳理方法列表。《太阳》一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我们在介绍月亮的时候,哪些说明方法最适合用来说明月亮的哪个方面的特点?先梳理出一个说明方法运用列表。
任务三:展开定向阅读。阅读《有趣的月亮》《月亮的周期》等书籍,全方位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并对照、调整你的《月亮》提纲,分门别类做好读书摘要。
任务四:完成作业评价。开始写说明文《月亮》,写好之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着重关注是否将《太阳》一文中的说明方法成功运用到了自己的习作中来。
这样的任务群设计,可以强化活动支架的有效引导,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作者笔法的理解,拓展学习的资源与空间,提升语文学习的质效。
2022 年版课标指出,审美创造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就是一种创美的历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业理应在语文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必须按照2022 年版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
在设计创意表达作业任务群的时候,针对故事型文本,我们需要增强任务情境的召唤性。相关的可用方法有:一是投注参与法。就是让学生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建立关心关系,并积极参与到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中去。二是拓展转化法。把静态的学习转化成替代型的活动任务,转化成跨学科学习。三是综合表现法。用表演这种一体化的方式来释放学生的创意。像一下《棉花姑娘》,就可以设计出有创意的任务群。
任务一:看望棉花姑娘(投注型创意)。棉花姑娘生病了,我们赶快去探望吧。见到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棉花姑娘,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任务二:直播诊治过程(跨界型创意)。正在大家心急如焚的时候,来了一群不知名的小虫子。它们一到现场就开始了紧急的救治。现在请你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主要的当事人,直播整个救治的过程。
任务三:代写感谢信(转换型创意)。七星瓢虫及时赶到,马不停蹄开展救治工作。它医者仁心,不愧是棉花姑娘的救命恩人。请你代棉花姑娘写一封感谢信送给七星瓢虫表达谢意。
任务四:表演课本剧(融合型创意)。请根据课文的提示,做好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角色,把治病的故事演一演。
上述任务群的设计,任务一采用的是投注法,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一分子;任务二体现的是2022 年版课标要求的“跨媒体创意表达”;任务三是活化文本语言,为学生的创意表达提供任务驱动;任务四指向于故事和戏剧的相遇,体现的是用融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要提高创意表达型作业任务群的设计品质,需要在释放学生的美感创意力上下功夫,用好铺垫的环节,创设有张力的情境;更要养护儿童的诗心,保护他们原初的想法。
2022 年版课标要求“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在设计这一类作业时,我们原先大多采用以搜索信息为主的方式。比如,新冠防疫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如果运用“搜索思维”,就会设计出这样的作业:
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并从网上搜集有关新冠防疫的相关信息,全面了解此次疫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各国举措,然后作出自己的评判。
上述作业,指向于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思辨力方面功用极为有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选择活动型设计,将文本的内容转化成比较、推断、质疑、讨论、辩论等有思想张力的实践活动。
1.观察与采访:实地观察防疫态势,采用随机采访的方式,询问校园内外的人员各赞成哪种防疫方案。
2.统计与发布:寻求数学老师、信息技术老师的支持,把采访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做成图表。然后在班级的调查结果发布会上加以公布、解释。
3.辩论与澄明:根据调查的结果,对于新冠防疫,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二是解除防控,实行集体免疫;三是缺少相关的科学知识,不清楚哪种方案最好。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亮明你的观点,并拿出依据加以证明。
4.宣传与展评:向防疫专家请教,进一步明确“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性,制作有吸引力、有创意的小视频,宣传国家的“动态清零”政策。将作品发布到家校联络群,评比最佳防疫宣传片。
思辨性作业的任务群设计,一般采用上述四步走的样式。化资料为思想的原料,变搜索为理性的辩论,将单纯的信息获取真正转化成明亮说理的语文系列活动,以有利于“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2022 年版新课标要求提升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而在任务群的设计方面,2022 年版课标则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重点推出了“跨学科学习”。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提升综合化指数,就需要引入跨学科学习,形成拓展型作业任务群。像六上《竹节人》这样记述童年游戏的文章,就可以从文本中寻找到与其他学科的联通点,设计出跨学科学习的作业任务群。
任务一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抓住分类与数据两个概念来加以研究。任务二从综合实践的角度出发,明确制作的流程与技巧,并在信息技术老师的指导下对制作流程进行拍摄。任务三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来选配符合竹节人形象的音乐。任务四从戏剧艺术的角度出发,来排练竹节人戏剧。四个任务步步升级,相互支撑,形成一个阶梯式拓展型的任务群。拓展型作业任务群的设计,需要统整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需要在每个任务中注入语文的要素。找到跨学科与语文本体学习之间的联通点,是语文拓展型作业任务群设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