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作者:刘丹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0-2245-4
出版时间:2019 年9 月
定价:48 元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培养优秀英语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国与国之间更好交流提供支持,进而为输出与引入高品质内容打下基础。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造成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模式亟待创新与改革。由刘丹编写、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一书,从多个方面探讨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文学教学改革策略,能够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借鉴,推动教学模式向更契合时代要求与满足学生需求方向发展。
多角度课程内容创新,为学生提供高品质课程资源。笔者结合辽宁省教育厅2019 年度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梭罗生态中心主义文学思想研究(WJC201916)阶段性研究成果认为,课程内容是教学开展重要载体,其品质水平会应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本书提出的“多角度课程内容设计体系”可以为课程内容创新提供思路,进而为提高课程内容品质以及向学生提供告知品课程资源打下基础。首先要从“全面”角度入手,比如引入英美文学作品时不能局限于某个时代或某个文学流派,而是要广泛涉及,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其次要从“与时俱进”角度入手,目的是拉近学生与文学作品距离,能够从生活常态出发去审视文学作品,比如立足于“新冠疫情”引入反映民生主义、人类坚毅品格等内容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吸收优秀品质,也能对防疫举措内涵深入理解。
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内在动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误区,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要在教学中得到切实贯彻,比如本书对英美文学翻译教学改革论述中所提到的“复译”便与该理念具有紧密联系。“复译”能为学生重新认识与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提供空间,让他们将自身审美与价值判断融入其中,而不是一味照搬原有译本。这种模式能开放学生思维,为个性化表达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学生内在动力也能得到良好激发与调动,在课堂之中更为积极主动。“以学生为中心”既要做好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也要找到给予学生更多话语权的方式方法,才能使这一理念深入贯彻,避免沦为空口白话。
积极利用新型技术,优化与开启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教学模式创新获得了巨大助力,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能生动形象呈现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能拓宽课程资源获取渠道等。本书探讨了英美文学多媒体教学与英美文学网络教学,能够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策略支持,使创新过程少走弯路。除此之外,本书还专项研究翻转课堂在英美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并介绍了具体设计过程与实际应用策略。在实际创新中,这些内容可以紧密结合,如翻转课堂中不仅能利用社交媒体、微视频等“颠倒”传统课堂模式,还能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进一步优化打造,促进翻转课堂获得更好课堂效果。新型技术层出不穷,这要求教师积极了解与应用,为打造新型教学模式与实现创新动态化提供支撑。
注重跨文化意识培养,为增进文学理解程度助力。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始终不能偏离“初衷”,即培养优秀英语人才,而在英语人才诸多素质中,跨文化意识是重中之重,如果缺失这一意识,犹如砍断英语人才一只臂膀,难以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基于本书对“文化视域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论述,了解到梳理文化差异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环节,而当这一环节与英美文学教学相结合后,能够让学生依托文学素材更直观地辨析文化差异,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内涵。
拓展培养视野,发掘英美文学教学更多价值。英美文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英语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等传达,还要向更广范围拓展,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多价值。基于本书对“多元智能模式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论述,既能探析两者深入关联,也能对具体应用策略有所了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对比讨论”环节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辩论探讨,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思辨思维,改变单一、静止看待问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