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制成世界上栅极长度最小晶体管

2022-09-01 14:25:32
中国科学探险 2022年5期
关键词:微缩栅极晶体管

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首次制备出亚1 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晶体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能让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提升性能。过去几十年,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不断缩小。但近年来,随着晶体管的物理尺寸进入纳米尺度,造成电子迁移率降低、漏电流增大、静态功耗增大等短沟道效应越来越严重。因此,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

目前主流工业界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12 纳米以上。为进一步突破1 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的瓶颈,任天令团队巧妙利用石墨烯薄膜超薄的单原子层厚度和优异的导电性能,将其作为栅极,通过石墨烯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的二硫化钼(MoS2)沟道的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的物理栅长为0.34 纳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打破这一纪录是非常困难的。”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纳米电子学科学家李华民评价道,这项新工作将栅极的尺寸极限进一步缩小到“仅一层碳原子的厚度”。那么,对于小尺寸晶体管的研究,当初是如何想到采用石墨烯材料来突破瓶颈的?

“单层石墨烯厚度仅0.34 纳米,因此采用石墨烯作为栅极,能够实现极短的栅极尺寸。石墨烯本身是平面结构,这就要求沟道是垂直结构,要实现垂直的沟道结构是其中一个难题。另外石墨烯除了侧壁能够栅控,其表面也能栅控,因此屏蔽石墨烯表面电场也是难点,我们开发出了自氧化铝层来对石墨烯表面电场进行屏蔽。”任天令表示。

如何让1 纳米以下栅长的晶体管从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应用?任天令答道:“1 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只是一个维度的尺寸微缩,未来还需要配合沟道的微缩,而这需要借助光刻机,比如把沟道尺寸通过极紫外(EUV)光刻进一步微缩到5 纳米,并进一步实现超大规模的芯片。”

如果说这项研究实现了世界上栅长最小的晶体管,推动摩尔定律进一步发展到亚1 纳米级别,是否意味着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将会有新的探索——诞生更小级别的晶体管?

“是的,这确实是新的开始,还将会有新的探索——诞生更小级别的晶体管。”任天令肯定地回答道,“前提是能够研发出更小原子尺寸的单层材料。目前在元素周期表上比碳原子小的材料是潜在的候选者,但需要注意,比碳原子小的这些材料目前还不存在单原子层结构,因此未来诞生更小级别的晶体管难度很大。比如利用氢原子来进行栅极控制很可能是晶体管栅极长度的终极尺寸,但是制备金属氢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虽然《科学》2017 年报道了金属氢,但是金属氢极不稳定,且不存在单原子层结构,因此难度很大。”

那么,在未来集成电路的应用中,这种二维薄膜将赋予相关产品怎样与众不同的性能?

任天令介绍说:“二维薄膜的未来集成电路将会带来柔性、更高密度、透明的电子产品,比如目前很热点的柔性电子屏幕,但目前的CPU 不是柔性的,如果采用了二维材料,就有机会实现一个全柔性的手机,包括CPU、存储器也可以是柔软的。对于本工作而言,我们团队在实现世界上栅长最小晶体管基础上,还实现了更低功耗的晶体管,这就意味着未来的芯片可以更加节能。”

“这次的科研工作,属于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积累获得的一个成果,中间的过程充满挑战。这一工作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沟道微缩及大规模芯片集成等工作,为中国芯作出一份贡献。”任天令强调。

猜你喜欢
微缩栅极晶体管
离子推力器三栅极组件热形变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真空与低温(2022年2期)2022-03-30 07:11:22
2.6万亿个晶体管
大自然探索(2021年7期)2021-09-26 01:28:42
微缩模型展 栩栩如生夺人眼球
奇闻怪事(2019年11期)2019-12-25 07:04:54
酷世界
看天下(2018年28期)2018-10-20 01:49:12
栅极液压成型专用设备的研制
微缩投影系统的垂轴放大率测量
集成方便型微缩厨房
工业设计(2016年3期)2016-04-22 12:20:26
一种新型的耐高温碳化硅超结晶体管
电子器件(2015年5期)2015-12-29 08:42:07
IGBT栅极驱动电阻的选择
电源技术(2015年7期)2015-08-22 08:48:52
一种无升压结构的MOSFET栅极驱动电路
微特电机(2015年1期)2015-07-09 03: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