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2-09-01 09:20范林静索利敏董美董佩贾薇张磊李丹赵长青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单侧突发性半胱氨酸

范林静,索利敏,董美,董佩,贾薇,张磊,李丹,赵长青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3.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237016)

突发性聋是72 h内突然发生的且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两个频率下降≥20 dBHL。按听力损失累及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按听力损失累及频率,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全聋型是指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0.25~8 kHz(0.25、0.5、1、2、3、4、8 kHz)平均听阈≥81 dBHL[1]。单侧突发性聋较双侧发病率高,全聋型突发性聋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不仅影响生活交流、方向及定位感知,更影响心理健康,增加焦虑、抑郁风险[2-3]。有关突发性聋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但针对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研究其危险因素者较少,本文旨在研究影响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的患者127例,其中男57例(44.88%),女70例(55.12%);右耳59例(46.46%),左耳68例(53.54%);年龄13~74岁。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1]。按中国年龄段划分标准,以40岁为界,分为青少年组和中老年组,其中<40岁38例(29.92%),≥40岁89例(70.08%);发病至就诊时间<3 d 48例(37.80%),≥3 d 79例(62.20%);伴耳鸣者113例(88.98%);伴眩晕者91例(71.65%);伴高血压病36例(28.35%);伴糖尿病24例(18.90%);伴心脏病18例(14.17%)在127例患者中,有107例患者完善了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检查,其中伴叶酸降低者35例(32.71%),伴维生素B12降低者20例(18.69%),伴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者23例(21.50%)。

排除标准:①除外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及中枢性疾病;②合并外耳、中耳疾病及窝后占位性病变等;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④合并血液病及免疫系统疾病;⑤精神病史及药物、酒精依赖史;⑥妊娠期妇女。

1.2 听力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室由专业听力师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检测0.25、0.5、1、2、3、4、8 kHz的阈值,当某一频率阈值超出仪器最大检测阈值时,则此频率阈值以听力计产生的最大声强代替。本次研究的听力值为0.5、1、2、4 kHz的平均听阈,于治疗前、治疗第5~7天、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2周后行纯音测听检查,所收集治疗后纯音听阈为治疗结束2周后复测的纯音测听听阈。

1.3 治疗方法

参照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以下治疗:①银杏叶制剂提取物注射液87.5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有糖尿病及重度高血压患者在相关科室会诊调整血压、血糖后,监测血压、血糖下使用;②激素:强的松按公斤体重1 mg/kg,兑换成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剂量,最大不超过80 mg。入院前严重骨质疏松等应用激素危害大于获益者未予使用;③患耳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5 mL,隔日1次,共5次;④凝血功能许可条件下应用巴曲酶注射液;⑤口服甲钴胺片500 mg,3次/d;⑥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3次/d;⑦教习健康饮食及健康生活方式、伴眩晕者教习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合并耳石症予以手法复位;总治疗时长为10~14 d。

1.4 疗效评定

参照指南[1]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纯音听阈,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发病前水平记为痊愈、平均听阈提高>30 dB以上为显效、提高15~30 dB为有效、提高<15 dB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伴耳鸣、伴眩晕、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心脏病、伴叶酸降低、伴维生素B12降低、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伴耳鸣、伴眩晕、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心脏病与治疗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127例患者中总有效53例(其中痊愈2例,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74例,总有效率为41.73%。在127例患者中有107例完善了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的实验室检查,其中伴叶酸降低者35例,其中17例无效;伴维生素B12降低者20例,其中9例无效;伴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者23例,其中10例无效。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不同疗效的临床资料 (例,%)

2.2 单因素分析

127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中,性别、患耳侧别、耳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对预后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0岁组89例,有效率为34.83%,年龄<40岁组38例,有效率为57.89%,年龄<40岁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就诊时间<3 d组48例,有效率为58.33%,≥3 d组79例,有效率31.65%,发病至就诊时间<3 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3 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眩晕/头晕组91例,有效率为35.16%,不伴眩晕/头晕组33例,有效率为63.64%,不伴眩晕/头晕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头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预后的影响 (例)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年龄、性别、患耳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耳鸣、眩晕/头晕、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与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诊时间及是否伴发眩晕/头晕超越了年龄因素成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至就诊时间≥3 d组有效率是<3 d组的0.311倍(OR=0.311,95%CI为0.134~0.720,P=0.006),伴有眩晕/头晕有效率是不伴者的0.385倍(OR=0.385,95%CI为0.157~0.944,P=0.037)。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病因学

突发性聋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主要包括血管及内皮病变理论、病毒感染理论、免疫介导理论、迷路积水理论、精神心理因素理论等[4]。突发性聋病因学与其解剖特点息息相关,内耳解剖结构精细,内耳循环十分特殊,仅依靠迷路动脉供应,且缺乏侧支循环,具有血管管径细小、扭曲、血流速度缓慢等特点,当损伤性因素包括出血、水肿、栓塞、痉挛、功能障碍等作用于各分支血管会带来各种显著性临床症状,导致内耳疾病发生[5]。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及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亦会影响血管细胞功能,叶酸及维生素B12作为细胞生长繁殖的必需物质,其含量降低可影响血管细胞合成;同型半胱氨酸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强化血小板功能,促使血栓形成。本团队之前的研究[5]发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内耳疾病相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可增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风险,进而影响内耳致疾病发生。此次研究中107例患者完善了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的检验,本研究结论认为,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对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有研究[5]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能导致内耳疾病,但指南[1]指出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示不同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验证。

3.2 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临床特征

突发性聋单侧发病多见,单侧听力损失会造成听觉剥夺、影响声源定位能力、降低言语识别率,增加焦虑、抑郁风险。本研究127例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总有效率为41.73%,其中伴耳鸣者113例(88.98%),伴眩晕者91例(71.65%),男女比例1∶1.23,左右耳比例1.15∶1,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中多数伴有耳鸣或眩晕,多好发于女性的左耳。Reiss等[6]亦认为单侧突发性聋多好发于女性左耳。提示在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病方面女性占比较男性多,且均易左耳患病,可能与左耳内耳解剖与血供特点有关。全聋型突发性聋损伤毛细胞十分严重并且较难恢复,除了耳蜗功能异常外,往往还会伴有前庭症状,有报道[7]87%的突发性聋病例中伴有耳鸣等其他症状,前庭功能受累在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更为常见,常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可在听力下降同时或延迟出现。

3.3 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的预后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伴发眩晕/头晕与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有相关性,而性别、患耳侧别、伴耳鸣、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心脏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等与预后无相关性。因所收集资料中仅部分患者完善了实验室检查(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且实验室检查在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多因素分析了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伴耳鸣、伴眩晕、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心脏病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提示年龄≥4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 d及伴眩晕/头晕会提示预后欠佳,其中发病至就诊时间以及伴发眩晕/头晕为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8-9]报道不同年龄段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因、产生不同听力学表现,因而出现不同的预后;而有学者[10]认为年龄对预后的影响不大;年龄因素虽然影响本病预后,但并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前人研究结果,不能简单认为年龄是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独立危险因素,究其根本,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可由于不同因素所致突发性聋,其病因不同导致预后不同,并非随年龄增长疗效变差,因此临床上可积极明确不同年龄段患者病因,提高治疗有效率。

本团队之前的研究[11-12]表明伴眩晕或头晕的重度以上突发性聋患者痊愈率显著低于不伴眩晕头晕组;有学者[13]认为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与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有关,高龄、较长的病程都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也有学者[14]认为发病至就诊时间对突发性聋预后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眩晕/头晕为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有理由推测伴眩晕或头晕者预后较差与血管损伤范围大有关,因迷路动脉的3支分支血管均可受到损伤,出现耳聋及眩晕症状,受累范围增大,疗效差。涉及迷路动脉的分支动脉缺血可能是突发性聋伴发眩晕的最简单解释[15],伴发眩晕者往往内耳损伤较重,提示着不良的预后[16]。

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较差[17-18],有学者[19-20]亦认为全聋型突发性聋病因可能是供应内耳血液的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血管栓塞。本次研究总有效率为41.73%,发病至就诊时间≥3 d提示预后欠佳。多数患者就诊时常已错过最佳诊疗时间,损伤已不可逆。因此尽可能缩短发病至就诊时间,积极开展突发性聋的宣教工作等措施对改善预后有极大地帮助。

综上所述,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较差,大多数伴有耳鸣或眩晕,年龄≥4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 d及伴眩晕/头晕会提示预后欠佳,其中发病至就诊时间以及伴发眩晕/头晕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课积极干预做好宣教科普工作,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诊疗及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单侧突发性半胱氨酸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怎样认识同型半胱氨酸过高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可处理突发性疾病的智能外套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三高”后的第四“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600MW机组空气预热器拆装方案
同型半胱氨酸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