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互联网+”发挥好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

2022-09-01 08:18马艳春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博物馆互联网+青少年

马艳春

(重庆自然博物馆 重庆 409100)

在博物馆众多功能中,教育是现阶段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这所大学校里,我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因此,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实现“殿堂”与“课堂”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1 博物馆发挥青少年教育功能的重要意义

1.1 是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源”

近年来,博物馆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截至2021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已经将近6000家,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以显著提升,一股“博物馆热”浪潮正不断升温。如何从众多博物馆中崭露头角,实现长远发展,成为博物馆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博物馆应当明确为公众提供何种服务、如何提供服务,对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公众要有侧重点,从而激发公众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

1.2 是青少年获取课外知识的“能源库”

博物馆已然发展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其中蕴含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生物演化与时代变迁史,都是青少年能够汲取的宝贵知识内容。博物馆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丰富青少年知识,拓展其视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认同感和增强爱国情怀。

1.3 是校园教学教育职能发挥的“连接器”

学校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渠道,奠定学生的科学观的基础。博物馆教育的开放性和趣味性以更直观的形式对学校教育进行了补充。因此,我国校本课程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教育的紧密结合。将博物馆教育与校园教学有机融合,既充实了校园教育内涵,促进教学方法多元化,也可以拓宽了博物馆教育宣传渠道,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学功效。

1.4 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发力点”

博物馆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这就要求博物馆教育要寓教于乐、寓抽象于形象,要将馆藏品所蕴含各类信息以简洁而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博物馆必须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及形式,增强教育活动的公产参与性,增加观众对公共服务的认可度,以活动出亮点,以亮点成品牌,以品牌博美誉,使教育活动成为展示博物馆的“形象”“窗口”和“名片”。

2 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面临的困境

2.1 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博物馆一般由管理、陈列、群工等三大职能构成,文物部门对这三大部门有着具体的管理规定,但部分博物馆人员分配和部门设置不明晰。博物馆当前在开馆、展览设计、业务探讨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保证与社会博物馆学界的工作规范相一致的同时,又无法满足博物馆工作规范需要。大多数博物馆内部管理制度因循守旧,极少进行探讨与协调。由于各博物馆内部缺乏交流,导致馆藏的许多文物、标本仅作为本馆教学和展岀使用,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因此,由于受文物、标本收集中的专业化和区域性影响,在特定领域与专业存在标本或文物重复性收藏与征集。另外,由于资金不足,博物馆无法场地与展馆进行合理改造,导致不少重要馆藏无法展岀。另外,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模式较为随意难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

2.2 媒介利用水平有限

近些年,博物馆逐渐完善了对自身内部平台的衔接与建设,对外部媒体资源的运用却较为有限。由于博物馆在信息学习资料的推广及教育外延运作过程中以各大互联网媒体为主,博物馆难以从诸多媒体中及时获取资料信息,导致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弱化,青少年无法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资料进行收集。馆内信息化学习资料缺乏全方位的探索,博物馆无法对实际教育程度与青少年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掌握,未能与青少年建立有效沟通,使得博物馆的教育资讯宣传上产生误差,难以满足青少年教学的实际需求。

2.3 数字化资源引导不足

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公众也拥有了更多的信息化资源检索方法。但在丰富的网络资源内,夹杂着对青少年发展无益的信息资源,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形成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博物馆提高在网络数字化资源方面的规范与指导能力。当前,大部分博物馆开展了资源与藏品的收集工作,注重扩展物质类学习资源,但极少对网络数字化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青少年在利用博物馆的媒体或网络资源资料查询的过程中,时常遇到流程复杂、查询时限过长或者查询不足等状况,导致博物馆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功能难以发挥。

2.4 对青少年学习缺乏个性化的支持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在学业、工作与生活等方面选择更多元,青少年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体验日趋多元化,博物馆需要提升在教育领域的服务质量。当前,博物馆普遍缺乏对青少年教育需求的系统化探究,无法青少年需求进行全面掌握,未能分析出个人学习者的特性与偏好。当前,博物馆仅以不同学校及学科的教学大纲作为参考,对学生所需学习资源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博物馆资源。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个人学习喜好与学习情况有所改变,博物馆难及时全面掌握学者的相关变化。此外,博物馆提供的教学服务难以做到与青少年具体需求有效衔接。

3 充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措施

3.1 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让藏品“活”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展厅里有限的展品、固定的展陈与枯燥的讲解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大众对于展品背后故事和未展出的馆藏资源兴趣更为浓厚。博物馆发展的核心在于藏品,藏品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公众在博物馆逗留的时间和频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提升博物馆静态的藏品与公众的互动性是留住公众的有效途径。

3.2 丰富社教活动,策划专题展览

一是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科技活动周”“文化遗产日”等主题宣教活动,承办或参与以展览、讲座、竞赛等为载体的青少年教育活动。

二是开展“科普班车进区县”活动。通过整合当地优质科普资源,将科普资源丰富的地区向匮乏地区传输,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看”“听”“读”“玩”的科普方式,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在促进科普资源均衡化的同时,实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的目的,推动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三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博物馆在公众教育中要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走出去”有助于对本馆的展览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学习其他馆挖掘馆藏,并利用馆藏资源的模式实现取长补短。大多博物馆都面临展览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的现状,如何引进独具特色的展品、独特新颖的展览方式、激发公众的参观热情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博物馆需要加强馆际联系,塑造社会形象,设身处地地为公众营造文化的空间和氛围,让参观的公众带着从博物馆中汲取的文化素养走出去,体现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与核心价值。

3.3 加强馆校合作,拓展社会教育职能

馆校合作作为一种双赢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博物馆与学校的互动方式,最大程度发挥了博物馆教育功能,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为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搭建平台。不同类型博物馆的丰富藏品、展览资源和专业人员能为青少年提供不同的文化体验,博物馆通过进行课程开发、教案编写、教师培训、现场教学等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青少年活跃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馆校合作”,使博物馆与学校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博物馆教育实践的目的。

4 在“互联网+教育”浪潮下的思考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博物馆社会实践教育平台,是“互联网+教育”发展传承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利用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社交平台,让公众随时随地享受到教育资源的红利,无论是进行信息的推送、常设展览的展示、特色活动的开展,还是线上线下的互动、内外的交流联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效率与内容。

4.1 加强与社会的沟通,改进管理方式

博物馆要针对实际状况寻找切入点,使博物馆成为深受社会各界认识、关注,以及社会的主要窗口和重要桥梁。另外,博物馆应勇于打破区域与馆际的边界,加强博物馆间的信息互动,做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打造高质量的展品,带领优质展品走向世界,构建不受地域限制的主要文化宣传机构。博物馆还应自主发展,必须整合已有的收藏、管理、办公等设施资源,使博物馆、陈列室进行集中管理,设立具有独立性的管理部门。博物馆与一般社区博物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组织机构的设置,并非需要严格遵守“三部一室”的设立形式,注重其在微观管理方式与宏观管理制度方面的独特性。

4.2 拓展媒介渠道,丰富推广方式

博物馆应当积极拓展新媒体的使用范畴,对差异化的新公关媒体类型进行广泛应用,在微媒体宣传方面,将互联网置于首要地位,日常宣传工作采用地区网络门户网站与全国性门户网站,如凤凰新闻、网易、腾讯、搜狐等,发挥微博宣传的辅助作用,对博物馆的服务项目、主要商品、信息资源等新数据化内容进行宣传。此外,博物馆还应对媒介进行自由组合与策划,明确自身市场定位、目标受众群、各行业热点、青少年的学习情况等问题,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获取各种媒体的信息资源,找到新媒体专题策划和博物馆自身对学术资源传播需求之间的契合点。需要全面认识媒介类型并加以归类,了解媒介的传播范围、受众覆盖率、渗透性以及影响力,将媒介区分为综合类主流媒介、财经类、产业级及其他各类媒介,找到最适合的多层次媒体渠道,并在大博物馆数据化资源营销中加以有效运用。

4.3 强化数字资源搜索的引导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资料的检索与获取成为了人类获取信息与认知世界的新方法,但在运用新兴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开展信息查询工作时,会很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这也对博物馆在大数据化资源微媒体传播中的引导提出了较高的需求。博物馆在资源宣传时要充分关注绿色网络的建立和健全,强化数字化资源宣传与普及方面的审核与监管力度,随时查找负面信息并及时清除。在数字资源微媒体的宣传过程中,博物馆应指导青少年对正能量资讯进行正确的收集与收集,确保大量对社会有益的信息与经典作品被青少年所熟知,构建并应用正向积极的标签,采取易于被公众接受的形式,向社会群体提供有效信息。

4.4 结合青少年需求,推动微媒体服务个性化

一是博物馆应结合社会群体的数据化信息需求,锁定青少年目标群体,为青少年信息搜索提供便利。此外,博物馆应基于青少年的普遍需求,调整个性化商品的推荐力度与商品比重,实现协同过滤推荐与信息社会化的融合,重视数据化资料信息的差异性推广与划分,满足不同青少年在博物馆资源学习方面的需求。

二是博物馆应根据青少年需要进行群体划分,在既定应用细分战略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使用感受,以争取获得更多的目标青少年。

三是博物馆要加强与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及时收集与自身资源建立高度关联的资讯,搜索与资源分类和个性化服务有益的数据。

四是博物馆应针对青少年的评价、点赞和标签等内容进行创新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根据青少年感受和学习喜好,创造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性的需要。

在国家社会建设中,青少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结合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是“互联网+”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主要任务。我国博物馆目前普遍处于有条不紊的发展与建设阶段,但从教育职能来看,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基于此,博物馆需结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特性,从青少年素质教育实际需求出发,为国家和社会的科学进步和全社会青少年文明素养的提高,创造更加完善的教育平台。

5 结语

总之,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承担者,要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让青少年获得丰富的精神滋养,使其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发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普及,全面整合与博物馆相关的文献和数字资源,从空间上可以实现博物馆的跨界融合与开放共享,让更多青少年有机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中来,提供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博物馆互联网+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