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法的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2022-08-31 07:18左心怡连瑞瑞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一流指标专业

赵 勇,左心怡,马 宾,连瑞瑞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22

1 相关研究与问题提出

2019年,教育部提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目标,即用3年时间分批选择10 000个本科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进行建设,同时选择10 000个本科专业作为省级一流专业进行建设。该计划面向全国各类高校和全部专业,给没有进入“双一流”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带来重大机遇,调动了地方高校争创一流本科专业的积极性。由于一流本科专业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对于“什么是一流本科专业”并没有具体的判断标准[1],因此,对于已经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的高校,如何建设入选专业,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入选“双万计划”的地方高校来说,和“双一流”高校相比,既没有后者优质的生源,也没有后者丰厚的教学资源[2],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难度更大。因此,研究地方高校如何克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困难,找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路径,不仅是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需要,也是提高“双万计划”建设成效、达成“双万计划”建设目标的需要。

在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上,学者们给出整体推进和特色发展两条路径。持整体推进观点的学者将课程、教材、师资、平台和管理机制等要素看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系统,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需要各要素协调发展,整体推进[3]。梅雪[4]认为,建成一流的本科专业,需要在健全学科专业保障制度、建立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和优化专业教学条件等诸领域实现突破。敖玉辉等[5]以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双创教育”以及教学质量保证等5个方面,构建了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模式。于海峰[6]以黑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提出在原有课程体系、教师团队、课程组织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加强对专业平台的全面改革,以适应“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需要。郭翠兰[7]从校企融合、师资培养、教学模式到监控评估等各个方面,系统化地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的建设思路。

持特色发展观点的学者并不否认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但是更加强调和突出专业发展的差异性,认为专业建设应该根据各自特点,扬长避短,通过差异化特色发展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8]。林健[9]提出明晰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注重培育和发展自身独特竞争优势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关键。朱爱民等[10]认为,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服务行业和服务区域,采取“差异化”和“比较优势”的发展策略。刘六生等[2]提出地方高校要遵循分层发展战略,突出“区域特色”,开创一条既要错位又注重联合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

综上所述,尽管专家学者们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地开展了若干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建设路径。但因为“双万计划”起步时期短、建设成效尚未显现,相关研究要么从高等教育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设路径和方法,要么是基于某个院校具体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经验总结,提出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路径。而采用数据分析,通过量化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的比较少。本文使用安徽建筑大学入选“双万计划”的15个专业建设点的申报数据,依据一流本科专业申报条件要求,采用熵权法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构建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的构建路径。

2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价模型

2.1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

教育部发布的《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11](以下简称《通知》)中列明了一流本科专业的申报内容和建设点验收与管理办法,但并未直接指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具体路径。因此,对于怎么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各个学校都在探讨,相关研究得到的结论也莫衷一是。不过,《通知》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条件的相关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关注点,蕴含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基本逻辑。因此,《通知》中有关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申报内容可以作为构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的指导和依据。

地方高校的本科教育,主要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其专业建设和发展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上,地方高校与“双一流”高校不同。 “双一流”高校追求的是“世界一流”本科专业,这个目标是地方高校难以企及的。地方高校追求的是行业的一流,或者是区域的一流本科专业。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应该突出地方特色,根据自身发展历史和实际条件,提炼自己的比较优势,采取“差异化”的专业发展战略。因此,地方高校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应该围绕“地方”“行业”特色做文章,构建具有区域、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善实践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师资能力素质,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知》中明确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具体申报要求,分别是专业定位明确、专业管理规范、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质量一流。这些要求集中反映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采集表》(以下简称《信息采集表》)中,并成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审的主要依据。根据《信息采集表》的填报内容,结合专家意见,本文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专业发展、教学条件和师资建设三大块内容,并细化为10个指标。其中专业发展包括专业定位、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5个指标;实践条件包括实践基地和实验室2个指标;师资建设包括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3个指标(见表1),并以此作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路径的分析基础。

表1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内容和指标

2.2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价维度和标准

根据表1的专业建设内容和指标,本文构建了包含专业发展、教学条件和师资建设3个评价维度、10个评价指标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模型,并明确了各个指标的量化方法。每个评价指标的每一级别的分值不同,根据专家意见,确定了具体的赋值标准(见表2)。

表2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分标准及赋值

(续表)

2.3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

2.3.1 方 法

熵权法是一种指标客观赋权方法,使用信息熵值来确定某个评价指标的离散程度,其信息熵值越小,评价指标的离散程度就越大,该评价指标对综合评估的影响力度就越大,即权重越大。所以,可用信息熵作为工具,测算出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多指标综合评价奠定基础。使用熵权法进行赋权,能削弱评价者的主观影响,更加客观地对评价对象作出综合评估[12]。本文选取专业定位(x1)、课程建设(x2)、教材建设(x3)、教学改革(x4)、教学成果(x5)、实践基地(x6)、实验室(x7)、教学团队(x8)、教学名师(x9)、教坛新秀(x10)等10个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专业建设成效(Z)作为因变量,建立以下专业建设评估模型(见式1)。式中,λ1~λ10为各项指标的系数。

Z=λ1x1+λ2x2+λ3x3+λ4x4+λ5x5+λ6x6+λ7x7+λ8x8+λ9x9+λ10x10

(1)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每个指标的数据带入式(2),得到每个指标的标准化值;式(2)中,Xij表示第i个专业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

(2)

其次,求各指标的信息熵:

(3)

dj=1-Ej

(4)

最后,确定各指标权重:

(5)

2.3.2 数 据

本文利用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获批建设的15个一流本科专业申报材料数据,利用熵权法计算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2019年,安徽建筑大学有8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分别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JZDQ)、土木工程(TMGC)、城乡规划(CXGH)、工程管理(GCGL)、给排水(JPS)、无机非金属材料(WJF)、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JZHN)和机械制造(JXZZ);7个专业入选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分别是建筑学(JZX)、安全工程(AQGC)、电子信息(DZXX)、高分子材料(GFZ)、房地产开发(FDC)、动画(DH)和人力资源管理(RLZY)。根据表2中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分标准,计算得到各个专业在每项指标上的分值(见表3)。

表3 安徽建筑大学15个一流本科专业各指标综合得分

2.3.3 结 果

将表3的数据按照熵权法计算步骤,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表4所示。其中权重W即为模型中各评价指标x1~x10的权重λ1~λ10。

表4 熵权法计算结果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1)变为:

Z=0.074x1+0.098x2+0.047x3+0.124x4+0.052x5+0.148x6+0.066x7+0.153x8+0.059x9+0.180x10

(6)

利用式(6)可以计算出各个专业的建设成效Z值(图1),Z值越大表示专业建设成效越好,Z值越小则表示专业建设成效越差。从图1可看出,Z值在10分及以上的专业有8个,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剩下7个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分值都小于10分。说明通过熵权法构建的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模型效度较高,能有效区别各专业建设成效的高低。

图1 15个专业的建设成效得分(Z值)折线图

根据模型中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在有关专业建设成效评价的10个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教坛新秀(0.180),其次是教学团队(0.153),表明师资建设在地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举足轻重。实践基地建设(0.148)和教学改革(0.124)的权重都大于0.1,课程建设的权重为0.098,接近0.1,说明这三个指标对于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来说,也很重要。上述5个指标的权重之和为0.703,超过了70%。因此,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可以通过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五条路径进行。

3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设计

3.1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打造一流教学团队,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师资是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核心,一流专业建设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既是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石[13]。对于地方高校来说,限于学校的地位、资源和实力,很难吸引到有威望、有实力的学者和大家,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只能脚踏实地,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育力度,发掘并重点扶持和培养自己的优秀青年教师。另外,地方高校教师个人能力突出的较少,需要通过整合形成团队,以团体力量弥补个体力量的不足。具体来说,要以国家和省(市)级教学团队的标准开展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支满足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

3.2 加大经费投入,实施政策倾斜,建设一流实习实训实践资源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是应用型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满足地方行业企业对掌握综合工程技术知识和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为发展目标。因此,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条件对于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自身人才培养特色至关重要。地方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校企合作政策,与一流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一流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保障一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3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以教研项目带动和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

教学改革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稳定教育教学正常秩序、顺利完成高校人才培养各项任务的主要保障[3]。尤其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地方高校,绝大多数都是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更要注重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能力。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设立了质量工程、振兴计划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为学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资助。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杠杆作用,引导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通过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参与度,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成效。

3.4 以在线课程为抓手,强化课程建设,促进一流本科专业教学优化升级

课程是本科专业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地方高校在传统课程建设领域比较落后,难以与“双一流”大学竞争。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引发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全新变革。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在给原有教育关系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地方高校课程建设带来了机遇。地方高校应该抢抓科技红利,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以在线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通过在线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一流本科专业教学的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一流指标专业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