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类博物馆海丝主题展览的策展方向与实践

2022-08-31 12:14白黎璠
东南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海丝策展策划

白黎璠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 天津 300467)

内容提要: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海路网络,包括东亚、东南亚等六大板块和航行、贸易、文化三大体系。对“海丝”概念与要素的研究是策划高品质海丝主题展览的科学依据和入手点。目前国内主要的海丝主题展览可分为通史类、断代史类、要素类等。沿海地区地方史类博物馆、海丝沉船博物馆、专门展示海丝贸易品的博物馆及其他涉海类博物馆是对海丝主题展览诉求最为强烈的四类博物馆群体。上述三类展览之于这四类博物馆的受众,分别有着不同意义。在对它们进行共性分析的同时,也要考量不同博物馆、不同展览时段的个性化选择。国内外海丝沿线区域史、航行技术的发展、不同窑口的贸易瓷器、小宗贸易品、文化意识的交流与影响等都是海丝主题展览可以尝试的策展方向。

一、海丝主题展览的现状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之后国内博物馆不断推出以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为主题内容的展览。博物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曾对2013年以来我国举办的海丝主题展览作了科学的调研与分类总结,比如《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博物馆的阐释与展示(2013—2016)》[1]等。

关于海丝主题展览,大致有如下几类。有的展览按照历史年代顺序、全面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海丝的风貌,可谓“海丝通史类展览”。这类展览一般规模宏大,由多家博物馆合力举办,挑选各馆最具代表性的展品进行展示。比如由福建博物院联合海丝沿线七省市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2]。有的展览集中展示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我国海丝的风貌,可谓“海丝断代史类展览”。这类展览大多结合策展博物馆本身的收藏特点与定位。比如故宫博物院策划的“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展示与海丝有关的各类宫廷文物珍品,集中反映了明清两代我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互动[3];又如广东省博物馆策划的“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选取13—17世纪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段,展现中国在海丝的发展、繁荣及促进全球化进程中的伟大贡献[4]。有的展览重点关注海丝的某一要素(如海丝商品、作为海丝载体的沉没的远洋货船等),进行细致展示,可谓“海丝要素类展览”。这类展览大多通过对一个海丝要素的阐释与展示,来反映某一个历史阶段或某一个方面的海丝风貌。比如南京市博物总馆、浙江宁波博物馆(今宁波博物院)、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策划的“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深入解读我国海丝沿线沉船和贸易瓷器,向世人展示海丝的历史过往与文化成就[5]。

通过整理海丝主题展览的举办情况,笔者发现这些展览的主要策划或实施单位大多有着共同的特点——常设展览中都包含与海丝有关的内容或要素。此处暂将其称为“涉海类博物馆”[6],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专门展示海丝沉船或贸易品的博物馆,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二是海洋主题类(如航海、港口等)博物馆,如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等;三是沿海省市的地方性博物馆,其通史类常设展览大多反映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风貌,含有海丝的相关展示和内容,如福建博物院等。

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是最能直接展示馆藏特色、宗旨定位的展览,而临时展览的主题选择通常要考虑博物馆自身定位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以上三类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中可以看出,现有的各类海丝主题展览符合这些涉海类博物馆本身的定位与宗旨,可以作为其常设展览的延伸或补充。涉海类博物馆对海丝主题展览的诉求亦非常强烈,如何探索具有视角更多、内涵更丰富的策展方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海丝主题展览策展方向的探索

策划海丝主题展览,首先必须对其概念与要素有所了解。20世纪初,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Edouard Chavannes)在代表作《西突厥史料》中提到,“中国之丝绢贸易,昔为亚洲之一重要商业。其商道有二:其一最古,为出康居(Sogdiane)之一道;其一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7]。此后,又有一些中外学者对这两条海运航线及其贸易货品作了研究与论述,海丝的概念逐渐清晰。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开展的关于中国海丝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以下简称“海丝申遗研究”),将海丝定义为“古代人们主要借助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利用传统航海技术开展东西方交流的海路网络,也是东西方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和思想相互传输的纽带”[8]。从这个定义中可以捕捉到一些关键点: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及传统航海技术是海路网络得以成形的依赖和基础;交流的海路范围分布于东西方不同的文明板块;交流的内容涉及经济、文化、科技、宗教、思想等物质与精神层面,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定会对其产生不小的影响。海丝申遗研究也形成了对构成海丝的六大板块和三大体系的论述:六大板块是地域概念,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中海、东非;三大体系是要素,包括航行、贸易、文化[9]。

厘清了海丝的定义、概念与要素,策划相关内容的展览也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和入手点。

(一)地域

在上述归纳的构成海丝的六大地域板块中,中国沿海属于东亚板块,尤其“中国东海与南海沿岸的港口是东南亚板块进入东亚板块的主要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全线所有文化要素最终汇聚之地”[10]。每一个参与海丝申遗的沿海省市的区域历史,都可以作为一个海丝展览的主题。这类展览可以深入细致地解读和回答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理、人文条件及环境造就了该地域的“海丝地位”,以及它又有什么独特的海丝风貌。这类展览能让观众最终归纳出“同”与“不同”,并有所思索。浙江省博物馆策划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11]与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刺桐:古泉州的故事常在心中”[12]便是成功的案例。其他有重要造船、港口、商贸历史地位的省市,也都可以围绕自身的区域历史文化之于海丝发展的重要作用,或从其受海丝的重要影响等方面策划展览。

再将视野转向国外,海丝申遗研究对每一个板块之于海丝的意义和作用都作了简要论述,如“必经之路”“地理中心”“海丝与陆丝的汇合之地”以及海丝形成的“主要动力区”[13]等。相较于国内海丝板块,海丝主题展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与熟悉还远远不够。这些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各自在海丝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它们对于海丝的独特定位出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策划引进反映这些区域的海丝相关内容的历史文化艺术展览,更有助于观众从国际视野审视海丝全貌。如甘肃省博物馆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等机构联合策划的“两端——海上丝路的中国与英国”展览,从交通、城市、商业、社交、家庭等方面展示了丝路两端的国家在同一时代(中国晚清—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生活故事[14]。目前,关于在海丝上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马六甲海峡一带、南亚次大陆、波斯湾和红海区域、地中海周边、东非板块的港口地区等区域,国内专门策划反映以上区域历史文化、交流成果的展览,还相对较少。

(二)航行

航行体系是海丝的基础和前提,主要包括“对季风认识和利用”“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导航技术的进步”“海图绘制的精确提高”等[15]。这部分内容在现有的海丝主题展览中的关注和着墨尚不多,即便在一些展览中有零星提及,但相较于它本身的作用与价值而言,还远远不够;专门探讨航行体系与海丝关系的展览则几乎不见,这与大部分传统博物馆的收藏和研究体系有关。但是,航行这部分内容作为海丝三大体系之一,的确非常重要,博物馆应该引导观众了解航行体系的发展之于海丝的作用。同时,造船、导航技术的进步与地理认知的提升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加强对它们的展示与宣传,对于提升全民的海洋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亦有重要作用。这类展览的策划是最新研究成果的体现,无论是策展思路还是展品,都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结合特定的节日(如“世界海洋日”“中国航海日”等),其宣传效果当会更强。

目前大部分围绕沉船展开的海丝主题展,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沉船货物上。笔者认为沉船主题展也非常适合从微观层面展示航行体系的内容,比如沉船的哪些结构体现了造船技术的发展,沉船的出发地、目的地、航线判断,沉船所处历史时期对季风、洋流认知的相关文献、导航技术文献及实物、舆图绘制等,都是非常直观的微观层面展示内容。

(三)交流

海丝带来的东西方交流主要体现在物质与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交流主要通过贸易体系来展现,贸易商品的研究与展示无疑最能直观反映海丝风貌。目前海丝主题展中最常见的展示主题和内容是关于贸易体系方面的主题展览,尤其是关于贸易商品的最大宗——瓷器,从前文列举的展览案例中可见一斑。瓷器类海丝贸易品可以按照不同外销窑口作系列主题展示,反映区域特色以及海丝贸易对制瓷的影响。浙江龙泉市博物馆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丝之路·南海Ⅰ号龙泉青瓷归源展”,以大量出水的龙泉青瓷证明了自宋代起龙泉青瓷就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以主角身份参与开辟了中国至东非及欧亚的海丝[16]。越窑、景德镇窑系、德化窑、西村窑等重要的外销瓷窑口都可以循此思路作为策展的选题内容,或独立成篇,或对比呼应,在以瓷器贸易品本身为载体的基础上,提炼关注贸易所折射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提升展览在“物”之上的文化内涵。

瓷器之外的其他贸易品也是值得关注的对象,虽然相对比较小宗,但是往往风格更为突出、特色更为鲜明。比如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广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海帆流彩万里风——十八、十九世纪中国外销艺术品展”,用精美外销画、外销扇、瓷器、牙雕、银器、漆器等外销艺术品展现了18—19世纪中国古代海丝的流光溢彩[17]。茶叶、丝绸、香料、作物等因实物多属有机质而不易保存等问题,虽亦是海丝贸易商品大宗,但专门围绕其进行诠释的展览不多见。这类贸易品的展览策划可以从其对社会生活的改变这一角度入手,将重点放在其发挥的作用上,不仅能解决部分实物展品匮乏的问题,也能使展览形成更宏大深远的视角。

提起贸易,策展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输出品,而对于海丝输入的商品、海丝流通的金银与货币则关注不多,在展览选题中也还是少数,基本上不见专门的展览,甚至在很多通史类展览中也少有涉及。但它们恰恰也是构成海丝贸易风貌的一部分,应当予以关注。

相对于有形的贸易体系物证,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体系在策展时需要经过一个物化的过程,对策展而言具有一定难度,被关注的也还不多。敦煌研究院、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Pritzker Art Cooperation Foundation)主办的“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从吐蕃文化的渊源、发展背景说起,通过吐蕃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讲述吐蕃文化与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的交融[18]。这虽然是一个陆上丝绸之路主题的例子,但是其思路仍然可以借鉴。

文化体系是海丝影响深远的体现之一,它更广泛、更深入地浸润到社会生活及思想意识当中,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展示的。海丝的连接使沿线民众心意相通,这个“心意相通”就是文化体系影响的表现。比如,妈祖信仰的传播就是伴随着海丝的繁荣而通达世界各地,成为一种精神纽带。海丝交流带来的对服装、饮食、音乐、绘画、建筑、科技、宗教与信仰的影响,都是很好的展览主题。

三、涉海类博物馆的策展实践

在明晰了海丝主题展览可能的策展方向后,涉海类博物馆在进行这一主题展览策划时,还需要考量临时展览与常设展览的关系、展期的特殊性及博物馆品牌形象塑造等诸多问题,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表一简要分析概括了不同类型的海丝主题展览对于不同类型涉海博物馆的意义,以作策展选题的参考。

表一// 涉海类博物馆海丝主题展览选题对照表

临时展览都有其特定的展览时间段。展期的特殊性包括对博物馆本身具有特殊意义(如开馆或开馆纪念日),以及特殊的节日或纪念日(如上文提到的“世界海洋日”“中国航海日”和重要航海家的纪念日等)。展览的主题内容如果能很好契合博物馆的需求和社会的期待,将会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选择。

博物馆应该考虑临时展览选题的延续性、系列化对于其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性。例如海丝地域方面的主题展览,涉海类博物馆如果以一定的空间为序每年完成一个展览,常年积累下来就很有可能形成一个系列展览品牌,亦可使观众对海丝的全貌与海丝的形成及发展都有更具体、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海丝交流方面的主题展览亦是如此,不同的外销瓷窑口、不同类型的外销商品、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领域等都可以策划成系列主题展览。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海丝主题展览“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以下简称“‘无界’展”)就是这一探索与实践的案例。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是一座海洋主题类博物馆,其海洋人文部分常设展览的主题内容在于探讨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的历程,并据其发展的程度划分不同的历史阶段。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海洋地理状况的认知和利用、海船制造、航海导航、航路开辟、经由海路的物质与文化输入输出的双向交流等。整个展览虽不是完全按照朝代顺序断代,但仍是按历史发展时间纵线展开叙述,且与海丝直接相关的内容篇幅较多。

考虑到展期的特殊性,“无界”展作为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开馆的首个高端临时展览,在展示全局还是部分方面一度令策展方难作决定,最终确定为前者。这样一来,展览的内容策划就面临一些挑战,因为如果按照一般通史类海丝展览的内容设计,在主题内容和呈现形式上,与该馆的常设展览有较大程度的重叠及相似性。考虑到展览既要展示海丝的全貌,又不宜按照历史朝代顺序布局,那就必须在概括海丝的内涵特点上有所突破。

在此基础上,策展团队选择以创新的视角将若干海丝要素组织起来的方式来诠释海丝整体面貌的策展思路。经过策展专家团队的多次研究谋划,展览以“无界”二字创新性地概括了海丝的特点,整个展览的内容也围绕对“无界”二字的诠释展开。(1)“路”无界:海丝相较于陆上丝绸之路,起点多元、路线多元、方向广阔,通过无边无际的大海将世界连通在一起。展览开篇对航线、海船、港口进行了展示,人们对大海的认识、对航路的探索、导航技术和造船技术的不断进步都是海丝得以形成、发展、繁荣的物质基础。同时,海丝的发展与繁荣也促使这些技术不断进步。港口与海丝也是互相成就的关系。通达四海的国际贸易需要优良港口作为基地和补给,经贸、文化的频繁交流又使得一个个港口城市先后崛起,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这是一个在其他同类型展览中非常少见的切入视角。(2)“交流”无界:通过海丝,中国向外输出丝绸、茶叶、瓷器、工艺品,向内引入香料、宝石、奇珍异兽,货币伴随着贸易广泛流通,而这些输出与输入又影响了不同文明文化的相互交流,改变了生活、艺术、音乐、建筑审美、科学认知,甚至影响到更深远的层面。展览通过遴选多家沿海地区博物馆和国家级博物馆的特色馆藏,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了这些交流。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也颇有新意,落脚在“驰骋天涯的逐梦人”,向观众展示了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商人、传教士、侨民等共同构成的海丝群体,无论是物质基础条件的创造,还是海丝贸易、文化交流的实施,最终完成这一切的都是伟大的人类,升华了展览的人文精神。

最终,“无界”展无论从立意的高度、叙事结构的完整与创新还是从展品的精彩程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应有的标准与预期。“无界”展内容与该馆的常设展览互为补充,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立体、深刻地了解海丝的风貌,增强对海洋历史文化的关注,实现博物馆本身的宗旨定位。作为开馆大展,“无界”展吸引了公众的目光,收到了观众的好评,完成了它的使命。

四、小结

海丝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网络,综合体现了古代的航海科技发展、物质和文化交流状况以及不同海洋区域文明的不同面貌。无论是从其本身内涵的重要性与丰富性,还是从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言,海丝主题展览都是当下博物馆尤其是涉海类博物馆不可忽略的一个策展方向。对海丝概念及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是完成高质量展览策划的基础,在此之上结合博物馆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方可呈现特色鲜明、深入人心的展览。伴随着丝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更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海丝遗产可以呈现在博物馆主题展览的策划中,丝路精神得到更好地阐释与传播,博物馆亦更好地实现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宗旨与目标。

猜你喜欢
海丝策展策划
穿行城市中
穿行城市中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年会成功举办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