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王奎泉
龙泉挂职期间,因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申请世界“非遗”之故,开始关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检索相关文献过程中,“全球10大怀古圣地”之一的拉利贝拉石凿教堂深深吸引了爱好摄影的我。2011年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再次唤醒了埋在心灵深处的冲动。从签证、疫苗、治安、习俗、禁忌,到航班、拍摄线路、器材装备!陆陆续续、见缝插针地准备了大半年,2012年7月27日从浦东出发,迪拜转机停留3天后,7月30日至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囿于经验主义,上海出关时摄影器材未报关,进关时被误认为“走私”而全部没收,把我们一行全弄懵了。困难时刻,想到的还是祖国,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看了护照、签证、中摄协会员证等相关证件后出具证明,经埃塞俄比亚外贸部、海关认可,给机场工作人员“贡献”了一些风油精后,总算有惊无险!但行程耽误了2天,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因为这个耽搁,才有了后面的邂逅!
我们此次计划行摄的重点是岩石教堂和奥莫河谷,岩石教堂位于亚的斯亚贝巴以北350公里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而地处东非大裂谷(东支)的奥莫河谷则在亚的斯亚贝巴南面400多公里的南方州。为提高性价比、不走回头路,经德卜勒西纳、德塞从“东线”北上到拉利贝拉;南下则走“西线”,过塔纳湖、梯西萨特瀑布,期间两次巧遇“赶集”!
8月3日,“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从拉利贝拉到塔纳湖的路上,就在马路边一块不大的空地上,雨后天晴,低洼处还有积水,但黑压压全是人,好像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不仅充盈了整个“市场”,连马路上也挤得水泄不通,真是天赐良机!8月4日,从塔纳湖到梯西萨特瀑布的途中,再遇赶集。与上次的“突然”出现不同,这次提前“打招呼”,在马路两边,先是三三两两,然后三五成群,再是成群结对,跟着人群进村,便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在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巧遇非洲同胞超大规模的“赶集”,对喜欢民俗摄影的发烧友来说,当然是一件无比激动的事情。沿途“放牛娃”带枪、佩刀,亚的斯亚贝巴公共场所均须搜身后才能进入,外加语言不通,兴奋之余,不免又有些紧张,仿佛初恋情人第一次拉手,紧张兴奋到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人的一生当中有这种感觉的时刻没有几次,尽管过去了10年,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集市中贸易内容丰富多彩,有以一种叫做“印吉拉”(音,类似小麦,据说在非洲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史)为主的粮食,有土豆、卷心菜、洋葱、西红柿为主的蔬菜,有葱姜蒜辣椒等为主的调味品,也有鸡、鸭为主的家禽、家畜,还有土陶罐、“印吉拉”桔杆制作的手工艺品和农家土酿造的水酒,集市上还有补鞋、修伞、烫衣、缝纫、擦鞋、理发、打铁以及为交易提供服务的“过磅”计量等“服务”贸易。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买卖交易行为的计量方式,不用“秤”,或者准确地说不用咱们常规意义上的手杆秤或电子秤,而是用大小不一的空罐头铁皮桶!虽说原始,但确实方便、实用,只要交易能达成,一定是互利互惠的。
不知道出于宗教信仰还是为了出门方便,亦或是生活拮据,赶集的男女老少,衣着朴实到不加任何修饰,带泥巴、有补丁、出破绽,应有尽有。但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衣服外面都披上大披肩,女性以白色为主,男性各显神通,有的干脆用“床单”往身上一裹!另一是凡男人,都带“文明棍”。
与集市贸易对象丰富、服务内容多彩、赶集男女老少衣衫褴褛、鹑衣百结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赶集人体现出来的赶集魂—无一例外的脸上都挂着淡定、满足的笑容,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出清澈和纯净!似乎衣服上打的不是补丁、而是“水磨牛仔”上的时尚“破洞”!由于语言不通,无法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知足常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我!
摄影是遗憾的艺术,进入市场,过于兴奋,过度紧张,没能静下心来创作,是遗憾;急于赶路,总认为下一站更精彩,每个市场都匆匆而过,是遗憾;身处人海中,没有合适的制高点,是遗憾;没带大口径定焦镜头,是遗憾;镜头变化不多,特写镜头偏少,更是遗憾…… 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这些遗憾的“集合”,相信大家看后,会跟我一样,憧憬下一次。
2020年11月以来,埃塞俄比亚爆发大规模内战,颠沛流离、兵荒马乱中的埃塞俄比亚百姓已无法享受这平静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