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云 梁 靖 邹峰毅 伍绮琪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9 年及2020 年,国务院国资委连续两年印发有关中央企业实施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国有企业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建立风险量化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提升企业风险防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风险管理工作定量化、线上化、数字化是国有企业风险管控工作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A 集团风险指标预警体系建设的经验为基础,对国有企业风险指标预警体系构建中的关键环节——风险指标选取、指标阈值设定及落地应用经验进行梳理总结。
对于集团管控型的国有企业,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先围绕自身行业的价值链条展开。在选取及设计指标过程中,A 集团主要围绕汽车行业“研——产——供——销——存”五个重点业务领域,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指标体系;结合集团管控方式,形成“集团——业务板块——企业”三个层级的指标层级;关注集团核心业务风险,形成“核心指标+ 辅助指标”相结合的指标框架。
通过线上监测“集团——业务板块——企业”各层级的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在集团总部实现风险管理的高效监督,集团总部可通过各板块、各企业指标数值的变动趋势提前研判企业、板块层面的风险发展趋势。风险控制职能联合总部业务部门向集团管理层提出风险警示,开展风险应对的事前准备,做到重大风险早预防。
以各板块、各企业风险发展趋势为线索,集团结合自身管控模式,分析风险发生原因,判断是否存在共性风险或风险是否存在沿着业务价值链传导的可能性,及时向下属企业发出风险提示,或组织各企业开展同类风险的自查自纠。通过在集团内部横向展开风险管控,消除风险信息壁垒,有效防范重大风险的蔓延,做到重大风险早发现。
在预警、提示风险的基础上,总部风险控制职能负责监督业务部门及企业落实重大风险的处置,形成风险管理工作的闭环,做到重大风险早处置、严跟踪。
构建风险预警体系主要包括定位风险与明确指标、设立预警阀值、实施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三方面(见图1),其中风险指标选取及指标阈值设定为预警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下主要围绕其具体做法展开。
图1 风险预警体系构建思路
1.以风险地图快速定位风险
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是为分析预警早期阶段,以各职能部门为主。风险识别是运用风险框架和识别方法,全面、及时、敏锐地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关键风险点。企业风险地图的框架设计可以参照2006 年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战略、财务、市场、运营、法律”五大风险分类为出发点,结合企业内外部风险因素及内部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延伸。
2.设计风险指标层级,明确指标内容
以A 集团管控需求为例,需要充分设计风险指标的不同层级,考虑集团层面的特有风险和风险重要性,以板块、企业的共性风险为基础,兼顾不同板块、同一板块下企业的特色风险指标,确定各风险事件、各层级下的指标内容。
在合理设计风险预警指标的基础上,风险预警体系关键之处在于如何确定风险指标的预警阈值。阈值是对风险指标的延伸和量化,阈值应具有一定的兼容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准确度量风险水平,及时识别风险。而风险阈值的设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指标的类型、企业的风险偏好、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等。如何根据不同风险指标的特征找到合理的阈值设定方法,对企业风险监控预警实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对风险指标预警阈值设定进行讨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风险指标特征分类
根据风险指标的数值趋势所代表的不同实际意义,风险指标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正向型指标,意为指标数值越大越好,如财务风险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市场风险指标中的市场占有率等。第二类是逆向型指标,意为指标数值越小越好,如财务风险指标中的不良资产比率、成本费用率等。第三类是稳定型指标,意为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或某一区间最好,如财务风险指标中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战略风险中的不同业务收入占比。
2.指标预警阈值测算
作为企业风险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标阈值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乎风险预警体系是否能发挥风险早发现、早识别的关键作用。主要包括三种方法,即比较法、波动法、参数法。
(1)比较法
比较法适用于正向型及逆向型指标,通过均值、中位数等设定高低预警阈值,以追求指标的不断趋向性变化。
a.中位数原则法
中位数原则法取自统计学中的中位数原理。利用中位数原则来确定指标预警阈值是假定当前风险指标的表现要高于或低于过往历史期间的指标中位数,以此来控制风险指标值不断的提升或下降。当低于或高于中位数时,则说明此指标的表现相对历史过往在趋势性恶化,需要对此进行关注。表1 为某企业在2016—2021 年间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通过对6 年间的市场占有率进行排序,可以得到中位数为12%,则可设置市场占有率指标的关注预警阈值为12%。若当年市场占有率低于12%时,则说明该公司市场竞争风险相比过往有扩大趋势。
表1 某企业2016—2021 年产品市场占有率
b.均数原则法
均数原则法取自统计学中的算术平均数原理。与中数原则法类似,利用均数原则来确定指标预警阈值是假定当前风险指标的表现要高于或低于过往历史期间的指标均数,以此来控制风险指标值不断的提升或下降。当低于或高于均数时,则说明此指标的表现相对历史过往平均水平在趋势性恶化,需要对此进行关注。表2 为某企业在2016—2021年间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则可设置市场占有率指标的关注预警阈值为13%。若当年市场占有率低于13%时,则说明该公司市场竞争风险相比过往有扩大趋势。计算过往6 年间市场占有率均数为13%。
表2 某企业2016—2021 年产品市场占有率
相比较中位数原则法,均值原则法预警值的设定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有一定局限性。例如上述相同的市场占有率历史数据,均数原则法受到2019 年19%的异常值影响,导致所设置的指标阈值要高于过往4 年间的实际表现,因此该阈值的要求整体偏高。同时,比较法整体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指标的阈值区间,仅能形成单一的预警值,因此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分析。
(2)波动法
波动法适用于稳定型指标,通过观察指标在过往时间中的波动性,以此监测指标相对均值或参考值的偏离程度,通过偏离程度判断风险水平的高低,目标是追求风险指标的稳定性。利用波动法来确定指标预警阈值是假定当前风险指标的波动在可接受的合理区间,以保证风险的可控。当风险指标值高于或低于波动范围上下限时,则说明此指标的表现已突破企业可接受的范围,需要对此进行关注。
波动法的优势表现在由于该方法通过数据离散程度的标准差来控制阈值区间的大小,因此波动法可以更好考虑到两端数据的影响,但当两端数据存在极端情况时,应对数据进行剔除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波动法对基础数据有一定要求,需要有连续多个时间段的历史数据积累,才能计算标准差。当数据量过小或未连续,标准差将失效。
(3)参数法
参数法是为一种借鉴的思路,主要借鉴第三方对大量样本数据的统计结果,以此引用第三方数据作为阈值参考。在国内主要可借鉴国资委发布的绩效考核数据或银保监会的风险监管指标要求,选择良好值、平均值或较差值作为风险指标的阈值。例如表3 为国资委汽车制造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绩效考核参考值。
表3 国资委汽车制造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绩效考核参考值
如表3 所示,国资委对汽车制造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设定的绩效考核值分为5 种情况,因此企业可根据自身历史的指标变现设定风险阈值区间。当企业自身历史过往具有良好值以上的表现时,可参考设置指标阈值为: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参数法来确定风险指标的阈值,需要考虑第三方数据的计算样本是否与企业自身相符,例如所有制属性、行业属性、市场竞争属性等。因此该方法也有较大局限性,存在无法找到相匹配的行业指标数据的情况,此时该方法即失效。
一是突出集团管控视角,聚焦集团主要风险主体和因素。对于大型集团的风险管理工作,核心是抓牢对集团整体经营存在重大影响的风险主体和因素,突出重点企业的重点风险领域,避免风险预警指标过多或过于分散,影响集团风险管理效率。
二是充分考虑集团下属企业的业务特点,尊重规律和发展实际,科学设计共性指标与差异化指标。大型集团多元化的业务板块,下属企业不同的股权架构、管理模式以及经营发展阶段,都需要在设计风险指标及预警阈值环节中实施差异化的处理。
三是不仅要关注单个企业、单个指标的情况,更要关注指标的发展趋势和内部传导影响。通过分析预警指标的变动趋势,结合行业业务价值链,可逐步开展集团内部风险发展趋势和风险传导影响研判,提前发出风险警示,预防集团层面重大风险的产生。
四是明确闭环管理机制,重风险应对跟踪管理。大型集团的风险管理工作涉及多个企业主体不同业务领域,因此需要明确各层级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层级的风险管理主体和应对主体,形成风险应对跟踪的闭环管理,才能使风险预警体系真正发挥价值。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重大风险往往会经历一个孕育生成、发展演变、升级失控的演化过程。风险指标体系是对这一演化过程的重要监测手段,是企业风险的“雷达”系统。本文以A 集团风险指标预警体系建设经验为基础,对风险指标预警体系中的风险指标设计及指标预警阈值设定进行了浅显探讨,分别介绍了风险识别、指标设计原则等,同时对指标阈值设定的计算方法及调整优化原则进行了阐述。